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全民事业。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因此,我国非常重视组织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1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法律规定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管理,我国的有关法律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宪法》规定,人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环境保护事务,并对国家机关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对其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或者提出申诉、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对环保工作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公众参与无疑是一项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制度。环境问题的特点决定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与的建立对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法律中,已经有诸多关于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规定;实践中,公众参与在某些地方、某些层面已经实行和落到实处。但是,面对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状况,公众参与凸显很多不足,需要在制度、法律等层面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历时两天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2008年4月27日在北京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创新及试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有序的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改变社会力量在环境保护中功能缺位和主体缺位的双重窘境。但目前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程度不高、组织体系不完善、民间组织发展缓慢、社区参与环境管理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引入社区磋商小组这种创新型公众参与模式来充分调动基层广泛的公众力量来参与环境管理。介绍了社区磋商小组的模式设计、职能和特点,并对社区磋商小组的试点研究和效果进行总结。最后提出,社区磋商小组这一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在常州市雅浦村的示范效果和成功经验为进一步研究社区参与环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模式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长效运行模式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浅析建设项目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分析了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后公众参与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在我国刚刚起步,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旨在进一步规范公众参与制度,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况控制、总量监测、环境相容性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就与之相关的公众参与、监测人员的素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后评估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后评估的重要内容。探讨了环境影响后评估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方法,并在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噪声影响后评估中开展了公众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总理在2006年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到的现阶段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尽快完善环境法规体系,建立环境执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彻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与环境行为公示制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创新环境执法思路和手段,严打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