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目前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综述,并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现状及控制技术进行讨论,提出大气颗粒物及其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颗粒物以固态、液态及固-液态形式大量地存在于大气环境中。以前,大气污染问题一直被称为“烟尘”问题,因为很多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都与颗粒物污染有直接关系,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就是由颗粒物和多种气体污染物协同作用所造成的。按照颗粒物产生机理可分为一次性颗粒物及二次性颗粒物。前者是从发生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粒子;后者是存在于大气中的  相似文献   

3.
刘嘉 《环保科技》2024,(1):51-58
多年监测资料显示PM10是影响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颗粒物污染是大气治理的重点,而明确污染类型是厘清污染成因和实现动态源解析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基于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和污染物排放数据确定污染类型和识别标准后,利用乌海市环境常规监测数据,通过多参数特征比值法较为准确地识别了乌海市四种不同的颗粒物污染类型:沙尘型、扬尘型、工业型、二次与机动车型。为了克服污染识别阈值调整的主观性和繁琐性,通过CART决策树对识别过程进行了改进。基于决策树快速改进污染类型识别阈值后,颗粒物污染识别准确率大幅提高。2021年乌海市颗粒物污染以沙尘型为主,对PM10和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5.09%和15.71%。识别出了全部的颗粒物超标日,对于沙尘天气识别的准确率高达81.82%。基于决策树可以有效改进多参数特征比值法对于阈值的选取,更快速而准确地进行颗粒物污染类型识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欧洲颗粒物污染控制的历程,从法规标准、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欧洲颗粒物污染控制策略特点。通过总结欧洲颗粒物污染控制的经验,为我国的颗粒物污染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安颗粒物人为污染源分类及污染途径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安颗粒物人为源可分为燃煤源、非煤燃烧源和非燃源三类。城区燃煤源烟尘排放量为11.05万吨/年;非煤燃烧源烟尘排放量为2.8万吨/年;非燃烧源工业过程排放量为7008吨/年.其他类型的非燃烧源排放量难以估算.本文分析了西安颗粒物人为污染的途径,为控制颗料污染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探索了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决策的流程.分析了颗粒物排放源类的分担率、颗粒物的可削减空间、控制措施实施的可执行性及控制技术经济成本等方面对颗粒物污染控制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空气质量模型、颗粒物来源解析、层次分析法等技术,建立了颗粒物污染控制方案优选方法及相应的决策模型.以天津市为例,分别设定颗粒物各排放源类的控制情景,计算不同控制情景下环境空气中ρ(PM10)削减率,在对所有方案初筛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颗粒物污染控制的最优方案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北省涞水县颗粒物污染特征,采用单颗粒分析技术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技术对该县2015年3个典型污染时段〔即正常管控、严格管控(2015年阅兵期间)及发生严重颗粒物染污〕采集的7个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和来源解析.共测量了1 506个粒径≥0.5 μm的单颗粒,其中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占98%以上,测量结果揭示了细颗粒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碳质颗粒为主要颗粒物种类,其检出数目占比在90%以上.②非供暖期严格管控时段,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球形碳质颗粒检出数目占比最高.③非供暖期正常管控时段,机动车排放的碳质集合体颗粒检出数目占比最高,交通污染贡献最大.④供暖期球形碳质颗粒检出数目占比最高,含硫颗粒检出数目占比相对增加,燃煤的贡献最大.3个采样时段48 h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质量良好、颗粒物污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影响研究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是本地源;雾霾天气(处于严重颗粒物污染时段)时,西南方向外来源和本地源共同构成研究区域的颗粒物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靖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经济繁荣城镇化建设取得成绩同时,由于工业和民用设施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却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了大量的颗粒物污染。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五年内,我国多数大型城市的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数值都呈现上升状态,这不但显示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朝着加重的趋势发展,也显示了对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治理的急迫性。2012年冬季以来,北京、天津等城市相继出现了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大气环境颗粒物PM2.5的指标严重超标,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颗粒物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在颗粒污染物中来源于工业烟尘和粉尘的数量在逐年减少 ,而来源于扬尘的颗粒物在颗粒污染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却在逐年增加 ,目前已成为造成城市颗粒物污染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的现状、来源、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常琳  马丽 《环境工程》2017,35(8):81-86
对2015年供暖初期西安地区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污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西安供暖初期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处于二级污染水平的占22%,处于三级污染水平的占39%,并有2天属大于300μg/m~3的最高6级严重污染状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各区污染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西安污染最严重的3个区分别为灞桥区、雁塔区和莲湖区。对4种污染物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相对湿度之间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另外从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区域分析可知,雁塔区和莲湖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颗粒物是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和排放控制现状,总结分析污染分布特征,评估重点行业和主要领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从管理体系、控制手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类型已由SO2与PMIO混合型污染,逐步转变为以扬尘为主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通过对我市市区空气质量状况、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提出控制或削减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观测数据、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研究了2017年11月西安市一次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特征及其成因,并使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细颗粒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主要类型为有机碳(OC)、元素碳(EC)、混合碳(ECOC)、富钾(K)、钠-钾(Na-K)、有机胺(amine)、矿尘(dust)和重金属(HM),其主要来源为燃煤(24.9%),二次(29.3%),工业(19.3%),交通(13.3%),生物质燃烧(5.2%)和扬尘(1.9%).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污染过程细颗粒物的理化特征,发现高湿度,低风速的不利气象条件和供暖及工业生产导致的燃煤污染、二次污染,是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主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四季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南宁市四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四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4个观测阶段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南宁市四季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谱图体现出冬、春两季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质较多.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细颗粒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南宁市细颗粒物各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和污染来源在四季均有差异,且化学成分能体现污染来源.冬季元素碳最高,对应较高的燃煤源;秋季有机碳最高,对应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源;夏季富钾颗粒、左旋葡聚糖和矿物质较高,对应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春季富钠颗粒和重金属略高.在污染升高过程,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等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青岛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污染原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本文为青岛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 in China has attracted much public attention. Occasionally,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sharply in a short time period, which is defined as a “particulate matter explosive increase”. Heavy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not only reduces visibility but also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human health. Hen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iscover the caus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explosive increase. During this campaign,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free radicals were measured at a tall building on the campus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itionally, we examined a series of chemicals to reproduce the observed particulate matter explosive increase in a smog chamber to determine its potential factors. Then, we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particulate matter explosive inc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free radicals. We found that, among the potential inorganic and organic sources analyzed,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 SO2 in the research region had a major effect on particulate matter explosive increase. Moreover, free radical oxidation has a large effect, especially in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particulates.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涵义及定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概念对防治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不同于颗粒物本底值。本底值是指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条件下颗粒物的浓度值,而背景值是个相对值,其所在的环境条件有可能已经受到了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本地源排放和外来颗粒物,二是颗粒物扩散的天气和气象因素。将城市大气颗粒物的背景值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城市本身的排放,城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水平。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人们对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采用监测一定高度处大气颗粒物,结合气象因素确定城市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