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保护事业是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将有助于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一自然保护的经济目的与保护区的分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资源与自然景观,既是大自然演化的历史产物,又是人类生存、进化、发展的基地,由于人口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自然的面貌在迅速改变,其中有些改变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且是不可逆的。为了避免某些对人类有害的不可逆的变化发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是我们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地方。它美丽富饶,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护地球是人类应尽的义务。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一方面从自然界获得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又把废弃物投向大自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恶化,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物理性污染,主要有噪声、电磁波、放射性物质等;二是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三是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生物毒素等。  相似文献   

3.
湖泊是地球上最生动和最美丽的景观,被誉为"地球上的眼睛"、"河流上的明珠".自然和人工湖泊占据了地球表面所有液体淡水的9 0%以上,是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水体,也是世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宝库.湖泊是动态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家园,保留着地球上大量独特的生物.它是内陆水系统极富变化的水体,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情感、精神、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4.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鸟类和人类同样是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的一员.它们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快乐和益处,保护鸟类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5.
想必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地球.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然的慷慨让我们.丰衣足食",但我们非但不对大自然感恩戴德,反而还去破坏她,伤害她.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滴水     
德星瑶 《环境教育》2004,(10):24-24
几百年来,人类对大自然一直存在着一种最为放肆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傲慢态度,如果我们不立即停止人类随意判断而进行的任性改造地球的活动,则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人类将首当其冲。由于生命层失去自然保护,人类最终也将陷入业已开始的大量残废漩涡。  相似文献   

7.
正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共同策划的"路边的自然"环境教育公益项目2017年进入北京市15所学校,播撒绿色种子,培养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汁原味的原则 为了解除工业文明的苦闷,逃脱城市的恶劣环境,人类开始寻求最佳的生存环境,这是产生生态旅游的动机。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人类开始回归大自然,追求人类以往的那种“原始味”——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因此,生态旅游开发应当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即不但要保护大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要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把现代化文明移置到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应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协调,保护人地和谐的旅游美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地球只有一个,她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什么叫生态智慧?就是按照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她给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资源。一旦离开了地球母亲,我们也无法安稳地生存下去。如何把地球保护得更好、更健康呢?首先,我敲响了离家最近的邻居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位大姐姐。我简单地介绍了来意:"姐姐您好,我是一名绿色小记者,关于环保,我想向您问几个问题。您是一个具有环保意识的人吗?是否有过随手丢垃圾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11.
绿色是地球生机与活力的象征。绿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个体形成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确切地说,绿色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与大自然的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熟悉自然环境 ,逐步培养尊敬大自然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形成适应、保护、建设自然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   城市中的孩子们,生活在物质丰厚、条件优越的人造环境中,受到过多的呵护。他们中间相当多的人,疏远甚至是脱离了人类的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患上了“自然环境感知缺乏症”。辟如:由于高楼大厦的切割与遮…  相似文献   

12.
濒危的动物     
[活动设计思路] 大自然中的人与动物、植物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植物是很多动 物的食物,动物之间也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同时人类为了自己生存 的需要,杀死了大量的动物,部分动物、植物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了。它 们的消失,会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人类消灭动植物的方法仅仅是狩 猎吗?可能导致物种濒危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如何避免?我们能做些什 么? 让学生通过下面的活动,在体验中领悟其中的道理,领悟人与自然这 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多重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情 弱小等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从"3S"到"3N"看旅游观念的环境伦理价值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海 《环境教育》2006,(11):61-61
自人类从自然界诞生的那刻起,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地球表面上的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人类是向大自然索取最多、对大自然破坏最大的物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现实,促使人类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应地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也称之为  相似文献   

14.
国际教育基金会已经在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家工作了10年,它致力于四大领域的工作:人格教育、纯洁教育、婚姻家庭教育以及和平理想教育。我们把环境保护视为人格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事实上,关心环境不仅是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人格教育的一个宝贵载体。学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能给良好人格的培养带来许多益处。另一方面, 从优美的人类环境学会珍视自己和他人的人,更可能从整体上爱护地球和自然。  相似文献   

15.
在大自然中,竞争才能使物种多样和强大。野生动物不“野”,就得退化。现在人类把自己放进了“保险箱”,这保健,那防疫,药品越来越贵,治疗方法越来越邪乎。结果是“劣胜优汰”,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邪症怪病层出不穷!人类应该及早地把自己放归自然,增加适应性,提高抗病力,  相似文献   

16.
人类和自己的生物“兄弟”生活在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生物资源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其中当然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以为对抗主宰着大自然,那是不对的。科学家有充分的资料可以证实:彼此敌对和漠不关心的关系可以让位于紧密合作和互相帮助。科学家可以带我们到各种生物环境和角落去,那里展现出的  相似文献   

17.
杨智楷 《环境教育》2013,(10):86-87
现在的环境越来越不如以前好了,因为人类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去破坏环境,破坏大自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科技也发达了,有汽车、手机、冰箱、电视等许多可以让人们生活好的东西,但人们没有注意到使自己生活好的东西会破坏环境和地球。地球正在变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远古时期,在地质的作用下,大自然就为我们储存了巨大的资源,她就像一位母亲,哺育着地球上无数的生灵;同时她也是一位严肃又和蔼的老师,教育着我们无知的人类。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开始,大自然就与我们结下了切不断的关系,光着小脚丫,走在光滑的鹅卵石上,伸着小手,抓来一根树枝,枝顶的花儿垂到你的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从1972年联合国定名以来,至今已整整20年了。这是为呼吁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地球的兴衰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近年来,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如臭氧层耗损,气候变暖、酸雨、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不足和污染等全球性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使人类的持续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今天,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已经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各国政府和全球公民对此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20.
腾讯微博     
《环境教育》2011,(6):9-9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芾事会董事):我一直认为地球是有灵性的树木好比毛发水就是血液石油就是脂肪山脉是骨骼,现在毛发被剔除血液被污染脂肪快被抽完骨骼在被寸寸打断……我要是地球也要愤怒,也要报复人类。地震海啸干旱……!明年谁也没有船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