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本研究对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状况以及相关政策要求进行了梳理,对已经开展的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发展、扶持综合利用产业等工作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和利用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修订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和资源化法律法规体系;重视数据统计,强化经济政策的分类引导;建立健全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在生产过程中,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统筹一次资源和二次资源开发利用,减少存量、控制增量等。  相似文献   

2.
在发达国家,回收产业被列为国家产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日本和德国的循环经济源于对垃圾的回收。目前发展废旧电子电器综合利用是我国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低的矛盾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亟需建立一套科学的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体系应对淘汰高峰。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立法所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立法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某些原有的综合利用鼓励措施因未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改进从而使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尽快制定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法、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管理制度、确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利用优惠措施、理顺综合利用的管理体制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的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我市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  相似文献   

5.
环保产业是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为目的的各种环保设备生产与经营、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环保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施工等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环保设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和环境服务业等行业。目前,环保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点发展的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的推进以及节能减排指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废旧轮胎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废旧轮胎的处理能力缺口较大,对废旧轮胎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既可减少国内紧缺橡胶资源的开采,也可以补充橡胶制品企业原材料渠道,助力国家“双碳”政策在橡胶行业的落实普及。废旧轮胎生产胶粉做替代燃料可视作一种较为有效的终结性处理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废旧轮胎热量,实现废旧轮胎完全无害化处置,也是一种资源化利用处置方式,对于水泥等重工业企业实现碳减排意义重大。文章梳理了废旧轮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全面了解现阶段废旧轮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工艺情况,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煤矸石与粉煤灰管理规定、综合利用经济政策和有关法规等三方面论述了强化煤矸石与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提出了较全面 系统的法规政策体系,供有关部门决策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司召开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研讨会暨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1995年6月27日至30日,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司在北京召开了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研讨会暨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怵市工作座谈会.会议研究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对“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已初见成效,1997年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利润分别67000万元和19000万元。但利用水平不高,还有较大潜力。建立和完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可以促进和提高对工业“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财税政策调整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林 《环境保护》2003,(6):38-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垃圾排放量迅速增长,成份愈来愈复杂,污染愈来愈严重。蕴含在垃圾中的大量资源无人问津。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国的垃圾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财税政策存在着较大缺陷,才是最根本性的问题。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垃圾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财税政策,从4个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中心思想是应该给与相关企业以全免税和财政补贴的特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用铝量的逐年增加,再生铝高值利用越来越受到行业关注。介绍了废铝回收处理工艺及设备,以及废铝回收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指出废铝回收再利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废钢回收及废钢加工设备产业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废钢加工设备的生产规模及现状,对废钢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多元化发展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废钢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全面禁止固体废物入境,如何从传统的进口废铜废铝中甄别高品质再生铜再生铝原料,是精准打击固体废物入境、确保行业急需高品质原料进口的关键.选取典型进口废铜废铝初级加工原料样品,采用高温管式炉模拟不同原料类型、熔炼温度、夹杂物和熔炼剂等因素对于熔炼过程烟气中重金属产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进口铜加工材原料熔炼温度从900℃升至1 300℃时,烟气中Cr、Ni、Zn、Pb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进口铜加工材原料熔炼过程烟气中整体上重金属的产生量比铜米、漆包线多,当夹杂物含量从0增至1.0%时烟气中重金属浓度呈增长趋势,熔炼入炉的进口铜加工材原料的夹杂物含量控制在0.5%以内,可有效减少烟气中Pb和Zn等重金属的产生.②当进口汽车铝切片原料熔炼温度从500℃升至900℃时,烟气中Cr、Ni、Zn、Pb、Cu浓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熔炼剂中添加C2Cl6比添加NaCl、KCl和NH4Cl等更利于重金属的产生,夹杂物含量从0增至1.0%时,烟气中Cr、Ni、Pb浓度均不断增加,Zn和Cu浓度则逐渐减少.研究结果为我国制定高品质再生铜再生铝原料标准、精准打击固体废物入境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由铝屑制备的聚合铝,其净水效果表明,当它的盐基度在64%时,处理效果最佳;它的混凝效果要优于其它铝盐混凝剂,它与助凝剂改性活化硅酸共同使用可获得非常显著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地区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的报废量不断增长,准确预测报废量及其分布对回收网络体系规划研究十分关键.本文利用Gompertz模型及保有量系数法对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进行建模,在验证预测模型及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对全国31个省2003—2020年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及电脑的报废量进行预测,并对5种家用电器报废总量构成、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5种家用电器报废量将达到20.3亿台,广东省以1794万台报废量列居全国首位,上海市以1083台·km~(-2)的报废密度列居首位;按现有回收处理规模,2014年全国仍存在103万t待处理缺口.最后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产能布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的家用电器回收网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废钢市场影响巨大,市场需求萎缩,价格急剧下跌。总结回顾了2008年我国废钢市场回收、消费概况及其主要特点,并对2009年我国废钢回收量、价格走向以及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调整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铝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工业,探索铝工业的节能减排路径有助于我国实现《巴黎协定》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采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存量水平、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设置了15种情景,研究了我国铝工业1990~2100年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探索不同路径下的节能减排潜力.我国铝在用存量将在2040~2050年达到峰值(4.6...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及其使用周期的不断缩短,全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电子废物产生浪潮。一种数量巨大的典型电子废弃物-废旧印刷线路板如何实现绿色、低能耗的处理已成为当前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关键问题之一。利用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将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金属浸出,制备高纯金属,已成为21世纪电子废物处理的前沿技术,同时电子废物的微生物湿法冶金机制探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分析微生物湿法冶金处理废旧印刷线路板浸提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浸提因素、微生物的浸出机制以及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企业循环经济评价重物质、轻价值;重通用、轻特定;重数理、轻实践的不足,文章以资源流转平衡为核心,以铝加工企业资源的物质流转路线为基础,通过描绘并追踪其生产流程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产出及废弃的价值信息,从投入、消耗与循环、输出3个环节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供冶金、建材、造纸及食品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报废CRT(阴极射线管)中废铅回收的环境效益,基于治理成本法,从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两方面,分别对比研究了废铅单向流动模式与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影响. 废铅单向流动模式的环境影响被划分为铅矿开采的污染与生态破坏、粗铅冶炼污染、废铅掺混入建材后的污染,该模式中对废铅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329.20与1 322.56元/t,后者是前者的4倍;在废铅循环利用模式的2种典型工艺中,火法回收工艺对废铅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37.80与3.73元/t,湿法回收工艺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135.10与15.06元/t. 与湿法回收工艺对比,火法回收工艺的治理成本更低、环境效益更好,但其需要在粗铅冶炼阶段中将报废CRT锥玻璃与铅精矿按1∶4(质量比)进行搭配回收. 以典型火法回收与湿法回收工艺治理成本的平均值作为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治理成本,与单向流动模式相比,其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可分别节省242.75与1 313.16元/t,共节省废铅单向流动模式94.2%的环境治理总成本. 铅矿开采固体废物治理成本、铅矿开采生态破坏治理成本与废铅掺混入建材后产生的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成本位居前三,三者分别占到了废铅单向流动模式环境治理总成本的47%、19%与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