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数据包络分析和面板Tobit回归分析,研究了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与一般制造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低于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但这一差距在研究期内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在我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细分行业构成的产业对之间存在行业分异。②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相比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效应更加显著和积极。③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其集聚能促进三次产业加速融合、协同发展,对城市等级体系重构和城市内部空间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兰州市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集聚特性,但仍处于集聚的初级阶段,空间上呈单中心集聚结构;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间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各研究单元发展程度层次不齐;区位因素、集聚效益、政策导向和工业发展需求是影响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西部地区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西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2)不同产业类型、地区类型和城市群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正向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4)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提升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理论上推导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和旅游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4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数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TFP状况;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高,TFP虽为正向增长但较为缓慢,技术效率为负增长,体现了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特征;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有正向影响效应,旅游业TFP的提高在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的传导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但TFP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依赖背景下,发挥好资源产业集聚的正向作用,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基于2005—2017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校正整合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城市经济增长,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检验了资源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产业集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在资源产业集聚初期将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使城市经济更繁荣,生活性服务业使城市生活更宜居。以南京市服务业14个行业的POI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服务业及其分行业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研究发现:服务业总体呈"一主三副"多中心空间结构,各行业呈"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空间处于向心化的空间集聚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则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异质和行业分异特征。研究建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丰富服务业产业内容,构建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期,国家环保部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旨在加强对污水处理和对工业废水的监管。通过筛选工业废水污染产业,考察产业集聚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对工业水污染空间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类产业的集聚使工业废水排放在空间上更集中,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减缓这种集中趋势;进一步对国内30个省份按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划分,发现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产业集聚间的不均衡发展是导致工业水污染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原城市群2015—2020年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演进态势;(2)区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了西部高值集聚和东部低值集聚的两极分化格局;(3)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其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吻合;(4)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经济绩效、游客体验性福利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时空压缩对于生产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浙江省66个县(市)为研究个体,选取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空间相关性,再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高速铁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速铁路影响下,邻近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由早期的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人力资本、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劳动力水平和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所减弱;地方化经济和波特外部性能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增强。针对高速铁路发展带来的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未来高铁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借助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条件下分别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看,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前者呈正的"N"型关系,后者呈促进但递减的关系,两种集聚基于FDI、OFDI门槛下呈现"U"型关系。(2)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两种集聚均提升了技术创新效率。(3)从产业层面看,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更能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综合服务一体化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目前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及主要进展,在总结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环境服务业是为环境污染治理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环境要求提高而兴起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显示,2004—2011年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5%,是环保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领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一定程度上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与增长水平反映出中原崛起的动力与潜能。对中原城市群的结构类型和集聚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得出中原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集群内的产业链较弱,资源型集聚特征明显,集群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201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44个市(区)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趋势及客观规律出发,基于经济与电量数据的高相关性,探索性地建立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各产业集聚程度、成长性、规模及转移粘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四川区域工业、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集中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吸附能力更强,产业聚集效应显著;重庆区域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更高、发展更成熟、吸附能力更强,行业发展更具优势。(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双核城市极化效应,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各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均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余城市。(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产业在城市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集聚过度、适度、离散的梯度特征,为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4.
以淮海经济区108个县市为研究单元,以2001—2016年为时序,在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空间集聚特征的基础上,对淮海经济区经济增长动力演化过程及其空间类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分布日益集中,形成了以徐州为核心的集聚区向外围辐射经济效益。(2)淮海经济区经济增长动力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中需求拉动波动减弱,而其他4种动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逐步由需求拉动向产业升级和科技驱动进行转换。(3)海经济区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地市经济增长动力呈东强西弱,且经济增长的动力类型呈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加快旅游业驱动城镇化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构建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模型,分析了张家界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91—2015年张家界旅游驱动城镇化的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明显,但市辖各区县城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程度不同:武陵源区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在旅游业驱动城镇化的影响因素方面,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人均道路里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6.
林业产业集聚有利于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研究林业发展离不开对林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我国林业产业集聚特征显著,通过区位商、莫兰指数测度,各省林业产业集聚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特征。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05—2016年林业产业统计资料,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和临近地区的已有林业产业基础对林业产业集聚影响显著,劳动力资源条件同样显著,自然资源因素不显著,而交通基础设施因素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将SDM模型与OLS、FE、SAR、SEM等模型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基于SDM模型的结论更加可信,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仍未得到根本缓解,产业高度化进程缓慢、制造业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对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建立明确的评测系统,以溢出效应为导向,确立产业发展极,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正确选择产业升级路径可以减少产业升级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设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法、Ripley′s K函数等方法,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整体上呈"核心集聚,边缘分散"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类服务业表现出明显空间尺度依赖性;在社会经济、交通区位、政府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福州新区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出较明显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2004—2015年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城市的金融集聚指数和绿色经济效率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金融集聚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大城市、大城市金融集聚能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而中小城市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五大城市群中,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仅有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动态模拟2022—2031年乡村绿色发展路径对总体经济、农业部门与农户的直接影响效应,对工业服务业、城市居民与资源环境(碳排放水平)的多元外溢效应以及补偿机制对各部门、各主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从直接影响来看,乡村绿色发展对总体经济、农业部门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2)从外溢效应来看,乡村绿色发展整体上对工业和服务业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同样显现为正相关关系,而农业绿色创新对工业部门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为负相关。(3)从外溢补偿机制的影响效应来看,对农户绿色消费行为实施消费侧外溢补偿机制较为有效,能够全面提升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和减少其碳排放;对农业绿色创新实施外溢补偿机制将引致创新资源的市场扭曲;而绿色能源供给侧引入外溢补偿机制则能进一步提升其结构性减排效应,但不利于总体经济和工业部门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