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海洋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海洋经济宏观转型的机制研究将为中微观海洋发展指明方向。通过熵值法计算海洋经济转型指标权重,评价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转型度,检验海洋经济转型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沿海11个省市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海洋经济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上,相邻省市的海洋经济转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②沿海省市海洋经济转型空间相关性2001—2007年逐渐减弱,2008—2016年逐渐增强;③控制主要海洋产业占GDP比重、海洋经济密度有利于本地区海洋经济转型发展,而控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建成量、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泊位数、海洋经济密度则有利于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经济区域系统的时空差异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增长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采用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Theil指数分析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时间和空间差异演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差异显著年份区域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分.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差异变动后有收敛趋势,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根据结论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的治理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选取的11个省市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推动海洋旅游的发展,打造海洋旅游拳头产品,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种类,提升我国海洋旅游国际竞争力,国家旅游局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发展情况。通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区域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三大区域自身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使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岛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在分析海岛产业结构高级度与合理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评价。根据海岛县经济特征,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经济推动四个方面构建了海岛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12个海岛县的综合实力做了测评并排名。研究表明,普陀区、玉环县、定海区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强,长岛县、南澳县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差。以上结果对各海岛县(区)制定海岛经济发展战略,实现海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岛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在分析海岛产业结构高级度与合理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评价。根据海岛县经济特征,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经济推动四个方面构建了海岛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12个海岛县的综合实力做了测评并排名。研究表明,普陀区、玉环县、定海区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强,长岛县、南澳县的经济综合实力最差。以上结果对各海岛县(区)制定海岛经济发展战略,实现海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部六省居民生活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中部6省2005年居民生活水平进行了评价,提取了3个基本的主成分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序。按照基于绝对值距离的层次方法进行聚类,并按照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将中部6省分为两类地区,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为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安徽省、山西省、河南省为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速度的演进状态,借助最小二乘法评估模型下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沿海省区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2000—2015年我国沿海省区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海洋经增长质量与速度协调度整体高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说明增速的影响大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问题依然存在。(3)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广东、福建分别属于质量型与速度型高度协调类,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属于质量型中度协调类,广西属于速度型中度协调类,天津属于速度滞后型低度协调类,其他地区属于质量滞后型低度协调类。(4)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整体偏低,海洋经济动力支撑不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活动分解为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过程,借助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2006—2016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研发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研发效率远低于成果转化效率,创新研发效率水平不高是导致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海洋科技创新研发效率、成果转化效率和综合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海洋经济韧性和海洋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为基础,联系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建立海洋经济韧性与海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得2007—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经济韧性与海洋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整体海洋创新能力以及各海洋创新驱动要素对海洋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韧性和海洋创新能力均呈上升态势,空间差异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整体海洋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韧性的关联系数在研究期内呈倒U形态势,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经历了“上升—波动—减弱”3个阶段;空间上,低关联区和中关联区呈现由南向北转移趋势,较高关联区则由北向南转移,高关联区在消失前无显著变化。(3)海洋创新驱动要素对海洋经济韧性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海洋创新绩效。韧性不同的地区发挥主导作用的海洋创新驱动要素存在差异,高韧性区和中韧性区为海洋创新绩效,低韧性区为海洋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2004—2007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较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和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省际间的绝对差异较稳定,但相对差异呈缩小态势。②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在空间上呈现由中部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分布向各层次交错分布转化的格局特征,各水平南北呈现均衡发展趋势。③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科技因素和人才支持力4个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传统的主成分标准化法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对α水库10个监测断面2016年7月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3个主成分因子可以对所有样本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到了各断面综合得分和区域综合主成分分级标准。各断面综合得分(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为G1G3Z9G11G12G8G10G5G15G14,分析所得各断面主要受污染因子与断面实测资料吻合,说明改进后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在保证尽可能少丢失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合理评价,不仅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主观性、随意性以及多指标数据的复杂性,还可以突出断面主要影响因子并指导控制治理措施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是由包括规模指标、结构指标、效益指标、软硬环境指标等丰富内涵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与协调状况。根据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连等19个城市的4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根据计算结果,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发展与投资环境三方面对19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对大连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兰州地区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兰州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快速提高,但在转化为经济成果时有了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当地政府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4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金融产业专业化集聚对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海洋经济技术效率促进效应不明显;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抑制"现象。进一步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解释了引起"金融抑制"现象的原因:沿海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存在"门槛效应",部分沿海地区过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弱化了对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促进效应。因此,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优化金融人才结构、实现"互联网+海洋金融"的发展模式、深化沿海地区市场化程度是提升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对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收敛模型研究海洋经济生产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各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全国、东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绝对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北海区域、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性;在引入海洋经济增长相关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后,全国、东海区域、北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对外贸易水平和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影响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模型,结合边际效应理论,对1996—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与结构均衡性变动特征及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有效改善海洋经济区域与结构均衡性的主要方向。研究发现:1996—2014年我国人均海洋产值和海岸线经济在密度不同的指标下,区域均衡性整体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变化趋势,在人均海洋产值指标下,三大区域内部的均衡性在波动中提高;在海岸线经济密度指标下,三大区域内部均衡性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结构均衡性同样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变化趋势,海洋第一产业均衡性总体变化不大,海洋第二、三产业均衡性前期波动下降后期得到改善。通过基尼系数的边际效应发现,提高我国北部地区海洋产值并在特定年份提高北部地区海岸线资源利用水平、南部海岸线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改善我国海洋经济区域的均衡性;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在特定年份提高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结构的均衡性,在当今注重海洋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我国地区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从规划保障、经济需求、产业链发展条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印染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备选地区分为4个类别,提出每类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空间布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模型,结合边际效应理论,对1996—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与结构均衡性变动特征及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有效改善海洋经济区域与结构均衡性的主要方向。研究发现:1996—2014年我国人均海洋产值和海岸线经济在密度不同的指标下,区域均衡性整体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变化趋势,在人均海洋产值指标下,三大区域内部的均衡性在波动中提高;在海岸线经济密度指标下,三大区域内部均衡性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结构均衡性同样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变化趋势,海洋第一产业均衡性总体变化不大,海洋第二、三产业均衡性前期波动下降后期得到改善。通过基尼系数的边际效应发现,提高我国北部地区海洋产值并在特定年份提高北部地区海岸线资源利用水平、南部海岸线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改善我国海洋经济区域的均衡性;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在特定年份提高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结构的均衡性,在当今注重海洋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我国地区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