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附作用/郝恩良…(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海洋与湖沼/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一1998,29(2)一156一162环信P一8 1989年3一7月在实验室内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黄河口悬浮泥沙对胜利油田的河口油和东营油吸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悬浮物对油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关系式:Qp=凡·C。’‘”.分配系数(Kd)和最大吸附童(Qm)随海水温度、盐度及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并且东营油的分配系数和最大吸附量大于河口油。黄河口悬浮泥沙对两种油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物理吸附,吸附热约为一8.6一34kJ/mol。实验结果同时表明,悬浮泥沙对油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以BFT(baffled flask test)法测定原油分散率为指标,评价了一种低温型海面溢油分散剂对命名为SZ36-1、QHD32-6和BX的3种重质原油的乳化分散作用,并分别考察了温度、剂油比、盐度、p H等因子对该分散剂乳化分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散剂在0~15℃温度范围内,对QHD32-6重质原油可保持较高的分散活性,分散率高达50%以上。0℃时,该分散剂的适宜使用条件为剂油比为1∶5~1∶10、p H为7.8~9.0、盐度为11.0~33.0;15℃时,该分散剂的适宜使用条件为剂油比为1∶5~1∶25、p H为6.0~9.0、盐度为11.0~33.0。该分散剂对QHD32-6和BX原油也具有较好的分散作用,但对含有高胶质的SZ36-1原油分散活性却较低,表明该分散剂对原油的分散活性与油品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局一1995,14(11)一23一24环信X一100 溢油厉治设施由潮汐式围油栏及其桩位接口装置、浮油回收装置等组成。经过9个月工业试验证明:油码头溢油防治设施能在浪高lm、潮流1节、风速15m/s下进行浮油回收作业。技术可行,效果良好,据1993年6~8月统计,共回收57桶污油,打扮126桶垃圾,改善了水体环境。图l(怡东)X52 0 9602218降雨一一产流过程与氮、磷流失特征研究/乌肠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二//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6,16(1)一111~115 环信X一9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实验与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主要营养盐…  相似文献   

4.
X52 200100188石油烃在水面上蒸发过程的研究/高迎新(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一//油气田环境保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一2000,(2)一24-25环图X一37 原油溢流到水体后对水体造成污染,通过对3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进行的风化和蒸发实验证明:3种原油在风化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原油比重和粘度渐渐增大。当风化48h后,原油中Cl。以前的轻组分基本挥发完。腊质、胶质及芳烃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比重接近于水的比重;在蒸发实验中,蒸发开始4h后,3种原油都有很高的蒸发速率和扩散速率,1俘、2“、3“油的蒸发速率分别达到了91 .3%、93 .7%和95 .…  相似文献   

5.
研究氧化石墨烯(GO)的水环境行为对于阐明其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GO分散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研究了GO在水环境中的分散稳定性及聚沉行为。结果表明,GO能够均匀分散于去离子水中,且降低溶液的pH。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GO产生缓慢聚沉。随分散水体盐度增加,GO溶液的聚沉速率快速增加,聚沉颗粒粒径明显增加;当水体盐度达到8~10后,GO溶液的聚沉速率趋于理想状态下的快速聚沉速率。GO在不同盐度海水中的聚沉服从经典的胶体稳定性理论,其聚集效率随盐度的增加呈现两阶段过程。由此计算出2~100 mg/L的GO溶液的临界团聚盐度为6.79~11.84。由此可见,较稳定分散于淡水水体的GO可能对淡水生物产生较高的生态风险,而在海水中易于聚沉的GO可能对近海底栖生物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从石油污染土壤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JC-106,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ber).在温度15~40℃、初始p H 6~8、盐度0~4%条件下培养生长良好.该菌能利用十二烷、二十四烷、正辛烷、邻苯二酚、蒽、萘为唯一碳源生长.在较低温度下能有效降解原油,在15和35℃培养15 d对原油降解率分别为41.61%和58.18%,GC-MS分析发现原油组分中正构烷烃(C14~C44)降解率达到96.13%.在含1000 mg·L~(-1)原油的人工废水中加入2%(V/V)赤红球菌JC-106菌悬液,采用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油废水,15 d后出水COD、NH_4+-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9%、96.88%、99.15%,原油去除率为92.43%,对照组原油去除率仅为53.80%.JC-106在含油废水中稳定生长,数量维持在4.8×1010~1.0×1011cfu·mL~(-1)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过程,基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T-GC-MS)法,获取了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并分析讨论了温度、风速等条件的变化对海水中苯系物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特定风速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可用指数方程拟合,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海水中苯系物各组分挥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室温25℃下挥发速率明显高于4℃时;相同温度时风速提高海水中苯系物挥发速率加快。海水中苯乙烯、甲苯挥发速率稍高,二甲苯相对较低。不同实验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差异明显,其大小顺序表现为室温25℃+特定风速>室温25℃+静态挥发>低温4℃+特定风速>低温4℃+静态挥发。在低温4℃条件下风速对苯系物挥发的贡献程度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于2012年7月在渤海湾开展35个站位的水质调查,利用N2∶Ar法和膜进样质谱仪(MIMS)测定了表层水体(40 cm)反硝化产物N2的溶存浓度,计算了水体溶存N2的净增量ΔN2及氮素的反硝化损失比例。结果表明,现场温度和盐度条件下渤海湾水体溶存N2的实测浓度介于(7.76~8.74)μg/L(均值8.06±0.21μg/L,SD),N2的理论平衡浓度介于5.41~5.75μg/L(均值5.56±0.09μg/L,SD)。由此计算得到渤海湾水体N2饱和度介于138%~154%(均值145%),ΔN2的变化范围介于2.17~2.94μg/L(均值2.51±0.17μg/L,SD)。因此,渤海湾水体存在明显的反硝化过程。对应观测站位NO3-N浓度范围为0.01~0.09 mg/L(均值0.03±0.02 mg/L,SD),ΔN2与NO3-N的浓度比例介于3%~64%(均值16.7%)。相关分析表明,渤海湾水体ΔN2与NO3-N浓度、温度、盐度正相关,而与DO负相关。本研究中高DO浓度条件下渤海湾水体仍存在明显的反硝化过程,因此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水体反硝化速率的贡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湍流条件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酸醇(Tween20)对萘和对氯硝基苯挥发的影响,为评价复合污染的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对亨利系数(H)不同的有机物在湍流状态下挥发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湍流状态下,萘和对氯硝基苯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挥发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抑制有机物的挥发,扰动过程促进挥发,二者综合作用下以扰动的促进作用为主;如表面活性剂在150~2000mg/L的浓度范围,扰动速率分别39r/min和65r/min时,萘和对氯硝基苯的挥发速率Kv扰动均大于其在静态纯水中的挥发速率Kv静止.在相同的扰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萘和对氯硝基苯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CTMABTween20SDS.对于H大的化合物(萘),扰动过程的促进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抑制作用,均大于H小的化合物(对氯硝基苯).  相似文献   

10.
消油剂乳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交通部标准JT2014-89“溢油分散技术条件”,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寻找出不同温度、盐度和消油剂与原油配比不同时乳化率的变化规律,绘制出乳化率的变化曲线,并对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过程中消油剂的使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改性稻草秸秆吸附去除低浓度含油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稻草秸秆改性采用磷酸活化后高温改性。对其改性温度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稻草秸秆最佳改性温度为500℃。考察了改性稻草的投加量和粒径,含油污水的盐度和温度等条件对低浓度含油污水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当改性稻草投加量为0.8 g/L时,对60 mg/L的含油污水中原油的去除率达到89.5%;原油的吸附去除效果随着样品粒径变小吸附能力提高,在盐度为15‰~30‰,温度为10~35℃,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改性稻草秸秆对低浓度含油污水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从南京炼油厂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2株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OBD-LM2和OBD-HQM,经初步鉴定菌株OBD-LM2为木霉属,菌株OBD-HQM为曲霉属。原油液体培养基中添加N、P营养盐、温度为25~35℃、盐度<3%时7d菌株OBD-LM2原油降解率为40%~68%,菌株OBD-HQM为35%~55%。采用GC、GC/MS对两株霉菌的原油降解前后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OBD-LM2的原油组分降解范围为C11~C28并有许多种类的短链烃(C10)产生,菌株OBD-HQM的原油降解范围仅为C11~C20。  相似文献   

13.
X712.05200701184生物质分类表征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影响/邵立明…(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6(8).-1302~1307环图X-9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蔬菜废物的好氧降解试验,研究了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BS-03对原油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S-03在不同的原油浓度、初始pH值、盐度,添加有机氮源及表面活性剂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通过GC/MS谱图分析原油降解前后的组分变化,得到菌株BS-03降解原油中的烷烃范围大致为C11~C17,其中对C11~C15的组分降解的较为完全,同时产生少量的烃链长度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的光反应器研究了水体与藻垫的关系。结果为:1)培养基加入栅藻后,在温度为19.22~25.27℃周期性变化条件下,电导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幅度为1 904~1 939μS/cm,pH变化幅度为8.88~9.58,溶解氧为7.22~9.3 mg/L,叶绿素a保持周期性的波动,为6.16~77.59μg/L,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9.295 2x(R2=0.916 2)。2)水体扰动后,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到461.1μg/L,然后逐渐降低到40.95μg/L;温度在27.69℃时,叶绿素周期性波动消失。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13.418x(R2=0.784 6)。3)静置培养,在周期性温度和光照变化条件下,水体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水体受到剧烈扰动后,水体中的生物量急剧升高;恒定温度,叶绿素周期性变化消失。不同过程浊度和叶绿素浓度呈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不同。  相似文献   

16.
生物壳体的Sr/Ca、Mg/Ca比值能反映其沉积水体的Sr/Ca、Mg/Ca比值 ,在一定条件下反映水体的盐度、温度 ,并分别与宿生水体的盐度、温度呈正比关系。生物壳体的87Sr/ 86Sr比值是恢复盆地古水文条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著名的泥河湾盆地小渡口剖面的第 2 8层为实例 ,力图通过对有孔虫、介形虫、腹足类生物壳体Sr/Ca、Mg/Ca比值与87Sr/ 86Sr比值的对比研究 ,并结合前人所作的中更新世古地理特征研究 ,来恢复生物壳体沉积时泥河湾古湖水的温度、盐度 ,进而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的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97~ 0 .94Ma间 ,古泥河湾湖为一陆相湖泊 ,湖水的温度、盐度变化趋势相吻合 ,均呈低—高—低的演化特征 ,可能对应着盆地水体的扩展—退缩—扩展变化。其中 ,在 0 .96~ 0 .95Ma间 ,古泥河湾湖具有较高的温度、盐度特征。  相似文献   

17.
X791.3 9600496半导体光催化降解分散染料溶液的研究/蒋伟川(浙江大学).”//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二1995,14(5)一8~10环信X一100 以TIOZ半导体为光催化剂,以300W高压汞灯为光源,在通空气条件下,水溶液中的分散深蓝和分散大红染料能被有效的降解,光照50分钟可使50mg/L的染料溶液完全脱色,cODcr去除率可达70%以上。研究了通空气、溶液的pH值、光距、TIOZ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3时对分散深蓝和分散犬红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远优于pH=n时的降解效果。光距缩短有利于染料分子的降解。TIOZ可重复使用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于海面溢油的扩散及其挥发现象,进行了简易的模型试验研究。采用以前发表过的计算原理进行了挥发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的计算。文中对热动力学部分,即油的特性与油的风化过程,也进行了详细的的描述。将实验室数据与海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后。证明该模型是成功的 同时也证明,在波浪的作用下,油与水的混合对溢油挥发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鉴于在实验室试验初始阶段,尚不能确定波浪与乳化作用对溢油挥发的影响程度,我们有目的地使油的扩散模型尽可能简化。本文给出了计算油膜边缘扩散速度的公式,并提出油膜临界厚度这一概念,小于这一厚度,油膜停止扩散。继而指明了影响溢油挥发的重要因素。本文还列举了溢油挥发的实例,并叙述了风速与温度对溢油挥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苯酚的中度嗜盐菌,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Virgibacillu sp.PDBF2(Gen Bank序列号为KM658979)。该菌株在8%的总盐度下最高可耐受1 400 mg/L的苯酚,能有效降解的苯酚浓度达1 200 mg/L。PDB-F2可在5%~15%的高盐度范围内有效去除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苯酚。培养温度和pH对菌株PDB-F2生长和苯酚降解率具有较大影响,其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 6.5~7.5。PDB-F2在耐盐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上的优势使其在高盐含酚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花经济产量分别提高15%、19%、29%、35%和80%。但是增产多少还取决于能否对农业生产进行适当的调整。(同翔)X16 9600700水中氨氮挥发影响因素探讨/庄源益…(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995,14(4)一343~346 环信X一87 介绍了水中氨氮挥发的影响因素。水中氨氮挥发速率常数随水的pH值和水温升高而增加,水面风速大则常数值也大,大气压高的地区的挥发速率常数小于大气压低着。与蒸馏水体系相比,在实验条件相同时滇池湖水中氨氮挥发速率常欲小。图4表z参5X16 9600701甘肃1994年浮尘暴、黄沙的移动途径及总悬浮微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