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研究2株霉菌利用酒精废水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以及菌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酒精废水中添加少量营养物质可作为廉价培养基使用;确定了廉价培养基的组成,絮凝剂产量分别达到淀粉培养基产量的94.5%和92.2%;廉价培养基培养HHE-P7和HHE-A26的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猪场废水、建材废水、餐饮废水、城市生活污水都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达到淀粉培养基的92.6%~97.8%.图4表3参19  相似文献   

2.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了泸州老窖古酿酒作坊群中3个代表性作坊及其周围环境夏季空气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泸州老窖3个古作坊空气真菌平均浓度为(3.52×103±0.27×103)CFU/m3,变幅在0.94×103~7.01×103CFU/m3之间;3个作坊内外环境真菌浓度不一,营沟头作坊内平均值高于作坊外(P0.05),什字头作坊和新街子作坊内则低于作坊外(P0.05).(2)作坊内的真菌种类略低于作坊外.在古酿酒作坊内共检测出真菌14个类属,优势种群为曲霉属(Aspergillus)、酵母菌(Yeasts)、青霉属(Penicillum)和无孢菌(Nonsporing),芽枝霉属(Cladosporium)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分别在营沟头和什字头作坊占有优势;作坊外检测出真菌16个类属,优势种群为青霉属、无孢菌、芽枝霉属、曲霉属和短梗霉属。其中青霉属和无孢菌在3个作坊内外环境均无显著差异.(3)古酿酒作坊内、外环境的空气真菌表现出明显的交流现象.在作坊内,青霉属、芽枝霉属、链格霉属(Alternaria)等杂菌占有一定比例;而在作坊外,曲霉属、根霉属(Rhizopus)、酵母菌等酿酒功能菌浓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木质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产酶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定性、定量系列实验从土壤中筛选到5株有木质素降解能力的低等真菌,经鉴定属于青霉属、镰刀霉属、曲霉属和木霉属,其中青霉属和镰刀霉属是土壤中木质素转化的主要作用者.降解能力最强的简青霉Penicillium simflitcissimum H5培养13d可降解Kraft木质素40.26%,产酶研究发现,该菌分泌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其中前者主要在培养前期产生,后者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有较好的活性.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考察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p.B-2发酵生产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絮凝剂并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1.7g,絮凝活性最高达97%以上,絮凝效能优于目前市售化学絮凝剂。该絮凝剂凝聚絮凝高岭土悬浊液最适宜的pH值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Ca^2 ,Mg^2 ,Mn^2 ,Al^3 等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Ca^2 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5.
寄生曲霉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霉菌中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性较强的寄生曲霉(Aspergilusparasiticus).通过条件试验,确定寄生曲霉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蔗糖作碳源,NaNO3或脲或谷氨酸作氮源,初始pH为3.0,温度为28℃,摇床的转速为140r/min.寄生曲霉在酸性条件下对高岭土具有很强的絮凝性,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产气肠杆菌(KLE-1)絮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生菌KLE-1,经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肠杆菌(Klebsiella mobilis).利用乳品废水作为发酵培养基,该菌株产生多糖类微生物絮凝剂;Ca^2 对该絮凝剂的助絮凝效果优于其它金属阳离子;采用红外扫描、zeta电位测定仪对絮凝机理进行研究,表明该絮凝剂主要以架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质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阐述了云南和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发现了热泉中存在的嗜热好氧菌优势菌属为并孢杆菌(Racillus),放线菌中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Streptomyces),真菌中优势菌属为曲霉(Aspergillus),厌氧菌中优势菌为硫酸盐还原菌的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和核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对吸附聚金、沉淀金的功能菌进行的研究发现.嗜热细菌对溶解金有明显的吸附聚金作用,表明原溶液金大多富集于细胞体;并以芽孢杆菌属K12-1菌株等进行了吸附聚金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8.
重庆大木山木本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对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大木山的木本植物区系及资源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野外调查共发现木本植物738种,隶属于86科、288属.其中裸子植物6科、10属、15种,双子叶植物77科、271属、699种,单子叶植物3科、7属、24种.乔木268种,灌木398种,木质藤本72种.科的组成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含10种以上的科有26个,包含164属、526种植物,分别占该区木本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94%和71.27%,是该区木本植物区系构成的主导成分.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有14个,种的分布类型有12个,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有483个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该地区,占总种数的65.71%,其中27.12%的物种为华中植物区特有种.13个地区的聚类分析表明大木山与华中植物区和华东植物区关系最为密切.木本植物资源以药用、材用、观赏、食用类为主,古老孑遗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图l表5参35  相似文献   

9.
一株产生物絮凝剂的Bacillus sp.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庆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好氧,有芽孢,可运动,短杆;分离菌的基因组DNA(G +C)mol%含量测定为5 0 .6 % ,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筛选出的絮凝剂产生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Bacillus菌有高度同源性,从而确定絮凝剂产生菌RL - 2归于Bacillusbrevis菌属。絮凝实验表明:在有CaCl2 存在时用Bacillussp .RL - 2生物絮凝剂处理土壤悬液时用量少(10 0mL样品只需2mL絮凝剂) ,絮体形成快,矾花大,泥少;体系温度对活性影响很小,且在酸性与碱性条件下,絮凝活性均很高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土壤中筛到1株絮凝剂产生菌BY-28,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BY-28.菌BY-28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KH2PO40.4%,黄豆饼粉0.1%,MgSO4·7H2O 0.05%,CaCl2 0.05%,pH 7.0,30℃,180 r/min摇床培养2-3 d,产生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该絮凝剂对水中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染料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去除肌苷发酵液和肌苷生产废水中的菌体及悬浮物.图3表4参16  相似文献   

11.
选取由农林废物堆肥中筛选出的木质素降解优势土著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依据PLFA-PLS定量分析所得堆肥化2次发酵期有效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群落组成比例混合接种至稻草基质发酵瓶中,做1组L9(34)正交试验以优化混合比例,期望开发1种基于木质素降解的高效堆肥化接种剂.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剂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其对木质素的降解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按照个数比细菌∶放线菌∶真菌为85∶5∶ 10,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55∶25,黑曲霉∶简青霉为2∶1配比时,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22.13%,48.97%和55.93%;在不灭菌前提下,按此配比接入菌剂,其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比不接菌剂发酵稻草提高19.16,38.25和46.30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相关废水絮凝效果试验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用常规的细菌分高纯化方法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2株细菌,将单株菌培养于特殊的产絮凝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离心后上液对高岭土县液絮凝效果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由此初步获得6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Ⅰ-23,Ⅰ-24,Ⅱ-4,Ⅲ-2,Ⅲ-8,Ⅲ-12.其发酵离心上液对造纸黑液、皮革废水、偶氮染料废水、硫化染料废水、电镀废水、彩印制板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造币废水及蓝墨水、碳素墨水等进行的絮凝试验表明,废水固液分离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55%~98%,悬浮物、色度、浊度去除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浓度甲胺磷培养基,对农药厂排污口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出21株细菌,分属13个细菌属.对甲胺磷抗性细菌脂肪酸的分析,共测定到38个脂肪酸生物标记(PLFA),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普遍存在于细菌类群,属于细菌总体类群(Bacteriain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在细菌种出现概率中等,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Bacterium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在细菌中的分布概率较小,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的生物标记,这种生物标记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特征生物标记.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同属细菌不同种的差异,可将假单胞杆菌属分为2类,第1类包括了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其特征为17:0CYCLO生物标记含量小于3.60%;第2类包含了伞菌假单胞菌、威隆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温哥华假单胞菌,其特征为17:0CYCLO生物标记含量大于5.99%.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差异对甲胺磷抗性细菌种的聚类分析,能有效地将细菌类群分为3类,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着稳定的生物标记和受环境影响的生物标记,论文提供了一种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分析方法,结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以解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赭曲霉43的菌丝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甾醇和1个腺苷,根据波谱数据,将它们鉴定为:5α,8α-表二氧-(20S,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3)以及尿苷(4),其中化合物3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图2表1参16。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广东博罗某生态农业实验基地玉米地为试验对象,设置3个处理,分别按0(C)、5(B1)、10(B2)t·hm~(-2)施加秸秆生物炭,分别于第7天、14天、21天后采集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对玉米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合16S rDNA PICRUSt功能预测技术,探究生物炭施用对玉米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施加生物炭可明显增加玉米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施加21 d后C组、B1组和B2组chao1指数分别为1 261、2 707和2 472;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406)。施加5t·hm~(-2)生物炭后,玉米根际土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升高,但施加10 t·hm~(-2)生物炭处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在科水平上,施加生物炭后,玉米非根际土壤黄色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受到明显抑制,而施加生物炭与否及施加量多少对根际土壤黄色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丰度高低影响不显著(P=0.857)。PICRUSt预测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对玉米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过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综上,施用生物炭会影响玉米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相对于施加10 t·hm~(-2)处理,施加5 t·hm~(-2)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农业化利用机制研究及施加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青  史全良 《生态环境》2010,19(12):2850-2856
采用形态鉴定及基于ITS及rbcL序列构建ML系统发育树对采自云南省姚安县及南华县的10种叶状地衣中分离纯化培养的共生藻进行分析研究。鉴定结果表明5个编号分别为Z1、Z4、Z5、Z6、Z9的树生地衣共生藻样品鉴定为念珠藻目(Nostocales)念珠藻科(Nostocaceae)念珠藻属(Nostoc);2个土生地衣共生藻样品Z2、Z10鉴定为四孢藻目(Tetrasporales)胶球藻科(Coccomyxaceae)胶球藻属(Coccomyxa);3个石生地衣分离藻样品Z3、Z7、Z8鉴定为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栅藻科(Scenedesmaceae)链带藻属(Desmodesmus)。另外从地衣采集地及分子系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Z1、Z5、Z9分别是从采自不同区域(姚安县及南华县)的地衣中分离纯化的,但亲缘关系最近;同样Z4、Z6亲缘关系最近;Z2、Z10亲缘关系最近,Z7、Z8亲缘关系最近。所以地衣共生菌与共生藻的共生关系与其生存的地理区域关系不大,但却和其生长基质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消除城市化过程不利影响的日益重视,城市森林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深圳特区城市森林详细大量的样方调查,对城市森林植物科属种的成分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区共有植物106科289属445种;其中大戟科、棕榈科、桑科、樟科、桃金娘科、蝶形花科、茜草科、山茶科、禾本科、含羞草科和木兰科11科的属种数占多数,共占101属182种,占总属数的34.95%和总种数的40.9%;在289属中,种数最多的是榕属(18种),其次是冬青属(9种),木槿属(6种),蒲桃属(6种)和润楠属(6种),共占总属数的1.73%,总种数的10.11%。特区种子植物可戈Ⅱ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深圳特区城市森林中的热带成分共有220属,357种,分别占特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80%和83.2%,可以看出,特区较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快速城市化过程并没有改变其强烈的热带性质。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分受到了城市化的强烈干扰,不仅表现在景观水平上的生境破碎化,更重要的是在小尺度的物种组成结构中有明显反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森林后期更新与维护带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菌T1.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菌的絮凝活性物质分布在发酵液上清液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生活污水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5%,污水p H值7.0,助凝剂Ca Cl2投加量为2%,在此条件下,T1发酵上清液对生活污水的絮凝率为83.85%.  相似文献   

19.
厌氧发酵过程pH对微生物多样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蔬菜类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发酵产物分布的关系.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随时间变化规律相似,而pH=5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低.UPGMA聚类分析和PCA分析结果也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pH=5与之显著不同.在不同pH条件下的优势菌属都是乳酸细菌和梭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发酵产物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pH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发酵产物的分布.图4表2参27  相似文献   

20.
精确识别活性微生物标识物是目前微生物油气勘探的技术核心,为深入认识各典型油气藏上方油气微生物标识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地区油气富集带上方的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结果显示油气点上方样品较之背景非油气点具有更多的特有物种,其中油气点样品中含199种,背景非油气点样品中含77种.从中共鉴定出10种主要油气微生物,发现其中的3类优势物种(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是利用烃类兼性生长的微生物;同时通过解析统计学差异值较高的生物标记物时,发现两种统计学差异值大于5的微生物,分别为背景非油气点上的弧菌科Vibrionaceae维氏气单胞菌和油气点上的方肠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赤杆菌.本研究可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提供直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