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环境脆弱与贫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西部环境脆弱程度、环境脆弱带和贫困县的分布特征、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人口密度的分析,发现西部环境脆弱与贫困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双向因果关系。这为西部制定脱贫、生态恢复等政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兴文石林是喀斯特岩溶地质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的中心景区,喀斯特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脆弱特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加大了开发力度,可能导致景区脆弱性的加剧,为了保证在旅游开发中能对景区重要的地质资源进行更好地保护。采用生态脆弱区评级指标厦权重值评分法对兴文石林的10个主蒂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兴文石林存在轻生态脆弱性、中生态脆弱性和强生态脆弱性三种梯度趋向,其中,脆弱性最强区域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些区域分布在景区的边缘地带,因此。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强生态脆弱性区域实行禁游和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以防止脆弱区域的扩大和脆弱性加剧。  相似文献   

3.
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西部曾是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近30 a来,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该地区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和沙化,制约了环境的持续发展.笔者兼顾多方面因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环境评价单元的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确定,最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度定量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4.
贵州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具有环境承载量低、地表崎岖破碎、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该文以岩溶地貌发育典型、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广的贵州省为例,论述了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划分的主要原则,探讨了脆弱性类型划分的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在此基础上,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影响因子(指标)的权重,经过综合评判,笔者把贵州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划分为5类:剧烈脆弱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并针对各脆弱性类型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南生态脆弱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西南生态脆弱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省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该生态脆弱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对西南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以及造成这种问题原因的粗浅分析,并以贵州省为例,系统化、数据化的将贵州生态环境现状呈现出来,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方面入手,深入的剖析了造成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总结了几点解决西南现状的对策,利用山区优势,加快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使经济呈良性循环,同时也极大的利用了山区的自然资源,使其达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格局的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峡库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于掌握其生态脆弱特征和识别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景观格局和区域生态2类影响因素,进行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结果表明:①景观类型中,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林地、旱地、草地和水田. ②景观破碎度与区域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反映了人类活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干扰剧烈. ③三峡库区生态脆弱区可划分为——Ⅰ区(0.171 500≤EVI<0.191 225),Ⅱ区(0.191 225≤EVI<0.210 950),Ⅲ区(0.210 950≤EVI<0.230 675),Ⅳ区(0.230 675≤EVI≤0.250 400). 其中,Ⅲ区和Ⅳ区生态脆弱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水域及其岸边带、高海拔区域和岩溶地貌区域. 特殊的地形地貌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重要因素,而人类行为干扰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7.
云南杞麓湖生态脆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杞麓湖自然生态脆弱因素、湖泊生态脆弱因素、河流生态脆弱因素、森林生态脆弱因素和农田生态脆弱因素,探讨了杞麓湖生态脆弱的成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辽北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地利用强度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具有高敏感性特点,对其利用强度及潜力分析能够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支持。论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通辽市从北向南选取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区作为典型区域,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农地产能差异及空间变异规律,并对该地区农地利用强度及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产能较低,贯穿开鲁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带状区域及科尔沁区沿西辽河分布的带状区域是研究区产能最高的区域;②西辽河平原区各层次产能均高于大兴安岭丘陵区,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对产能产生主要影响,县区之间可实现产能差异性小于理论产能,利用和管理水平是产能发挥的根本;③理论利用强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理论利用潜力自东向西递减,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自南向北递减,可实现利用潜力西高东低;④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属于粮食主产区,应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着重解决土地利用粗放、非法占用耕地的问题;北部丘陵区应因地制宜,对不适耕种的区域建议还林还草,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9.
赵珂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09-111,175
文章以重庆市小安溪流域为例,根据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导致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恶化的主要因素——地质、资源、经济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为缓解小安溪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南生态脆弱区域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村城镇化也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云南昭通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增殖效应和胁迫效应,提出相应的生态调控对策,为生态脆弱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