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硝基芳烃类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及中毒症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刘静玲  郎佩珍 《环境科学》1995,16(2):7-10,6
藻类实验是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通过OECD标准藻类阻碍生长实验,得到25种典型硝基芳烃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48h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值。其毒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硝基氯苯〉二硝基苯〉二硝基苯胺〉二氯硝基苯=二硝基甲苯〉硝基溴苯=硝基氯苯〉硝基甲苯=硝基苯甲醚=硝基苯酚〉硝基苯胺〉硝基苯。同时在光学显微下详细观察到斜生栅列藻的中毒症状:①似亲孢子释放受阻;②质壁分离;③细胞核和细胞器解  相似文献   

2.
铜抑制单细胞绿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机率单位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得出铜抑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月形藻(Closterium lunula)生长的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分别为67,51,202(g/L,并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均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h-EC50真实可靠.研究结果表明, 斜生栅藻对铜最敏感,而月形藻对铜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这3种藻类对铜敏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月形藻.不同藻种细胞的大小不同和藻细胞壁表面的含硫基团不同是导致藻类对铜敏感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海  叶常明  雷志芳 《环境科学》1996,17(4):39-40,43
为研究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采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出了单甲凶制斜生栅藻生长的96h-EC50为6.5mg/L。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甲脒浓度分别为2,4和8mg/L下,斜生栅藻都不具备降解单甲 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为  邹文静 《环境科技》2010,23(4):58-59
采用水生生物监测方法,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进行羊角月牙藻、四尾栅藻、斜生栅列藻生长受3种钢铁行业排放污泥浸出液影响的毒性实验,并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3种污泥浸出液对3种藻的毒性影响各不相同。在酸性条件下,部分浸出液有致毒效应,抑制藻类生长;在碱性条件下,浸出液则主要促进藻类生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污染对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斜生栅藻96 h急性毒性效应,并在急性试验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浓度草甘膦异丙胺盐存在14 d后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草甘膦异丙胺盐的96 h EC50为619.12 mg/L,属低毒农药;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抑制作用显著,故叶绿素a可作为毒性评价敏感性指标;斜生栅藻在前期短时间低浓度胁迫作用下能促进可溶蛋白、MDA含量的上升,但在后期长时间高浓度的胁迫作用下,对斜生栅藻产生实质性的损伤至死亡,以胁迫作用后期可溶蛋白含量和MDA含量的下降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酚类、醇类抑制斜生栅列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为  沈云  程鑫 《环境科技》2001,14(3):7-8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生物斜生栅列藻研究酚及其衍生物和丁醇其异构体的急性毒性规律。试验表明,苯酚衍生物的毒性比母体强得多,而后者的毒性比丁醇及异构体更大。  相似文献   

7.
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2种微藻毒性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了除草剂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普通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急性毒性特征及腐殖酸对除草剂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ac-及S-异丙甲草胺的急性毒性与浓度及暴露时间呈正相关,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微藻细胞的急性毒性存在立体选择性差异.Rac-异丙甲草胺对普通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EC50,96 h分别是S-异丙甲草胺的2.25和1.81倍,S-异丙甲草胺对微藻细胞的生态毒性较大,而斜生栅藻对Rac-及S-异丙甲草胺的敏感性更强,且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和普通核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腐殖酸的加入能够改变Rac-及S-异丙甲草胺对微藻细胞生态毒性,对S-异丙甲草胺的生态毒性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咪唑类ILs对天然水体中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性生物斜生栅藻研究了六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毒性效应,得出了这几种离子液体对自然水体中斜生栅藻96h的半数影响浓度,并初步讨论了待测物的结构和性质对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一取代基为甲基时,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随着另一烷基取代链长度的增加而加强;而当固定阳离子不变时,发现阴离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异丙甲草胺与锌共存对斜生栅藻毒性手性差异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价重金属与手性农药共存的生物选择性毒性,采用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Rac-、S-异丙甲草胺单独及与锌共存对斜生栅藻的手性毒性差异.结果表明,Zn2+存在条件下Rac-、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生长趋势影响与除草剂单独作用时的趋势基本相同,Zn2+的存在降低了高浓度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处理初期(24 h)0.30 mg·L-1Rac-和S-异丙甲草胺单独对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61%和59.73%,与Zn2+联合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8.41%和42.52%.Zn2+的存在增加了Rac-和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立体选择性毒性差异,使S-异丙甲草胺急性毒性增大的程度大于Rac-异丙甲草胺毒性的增加;与Zn2+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表现为除草剂在低浓度下为部分相加作用,高浓度下为拮抗作用;除草剂单独及与Zn2+联合作用处理96 h后的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其生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测定了苯酚、2,4-二氯酚与6种苯胺衍生物对斜生栅列藻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得到化合物单独存在时的半抑制浓度EC50和共存时的半抑制浓度E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混合毒性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进行联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苯酚+2,4-二氯胺、苯酚+二苯胺及苯酚+苯胺等毒性混合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其它二元混合物采用不同方法评价联合毒性结果有差异。当苯酚与苯胺按照不同毒性配比混合时(1︰4,4︰1,1︰1,2︰1),表现为协同作用。以辛醇/水分配系数法为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苯酚、2,4-二氯酚与苯胺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主要与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分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六价铬抑制淡水蓝绿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方法得到Cr(Ⅵ)抑制蛋白核小球藻、聚球藻、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羊角月牙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96h-EC50分别为4.96、6.50、11.16、11.74、12.43、20.89mg/L;6种蓝绿藻对Cr(Ⅵ)耐受性大小顺序为:四尾栅藻>羊角月牙藻>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聚球藻>蛋白核小球藻.不同藻类对Cr(Ⅵ)的敏感程度可能与细胞大小和形状、细胞壁结构、藻类分泌物以及酶的作用有关.本文运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初步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Cr(Ⅵ)的吸收和转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采用正交法确定由地衣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月芽藻、四尾栅藻组成的菌-藻体系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的CODCr,NH4+-N,NO2--N,NO3--N以及溶解态磷(DP)的最优化体积比.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月芽藻、四尾栅藻接种量分别为2.01×106, 2.18×106, 1.95×106和1.89×106 cfu/mL,V(地衣芽孢杆菌)∶V(硝化细菌)∶V(月芽藻)∶V(四尾栅藻)为1∶2∶2∶2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其中,CODCr,NH4+-N,NO2--N,NO3--N和DP的去除率分别为44.05%,89.16%,100%,98.62%和100%,投加菌-藻溶液的养殖废水污染物去除率优于其自身的净化效果.通过对体系中各因素极差分析得出,地衣芽孢杆菌是体系中去除CODCr和NO3--N的主要因素,月芽藻是去除NH4+-N的主要因素,四尾栅藻是去除NO2--N的主要因素,硝化细菌是去除D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对斜生栅藻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污染对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对斜生栅藻96 h急性毒性效应,并在急性试验基础上进行慢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存在14 d后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毒死蜱96 h EC50为8.4 mg/L;毒死蜱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无明显毒性效应;但在前期短时间,低浓度作用下能促进可溶蛋白、MDA含量的上升,但在后期长时间胁迫作用下,总体可溶蛋白、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可溶蛋白和MDA这两个指标对毒死蜱敏感,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有机磷农药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的保护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pH下对硝基酚(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基准,考虑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效应的影响,选取生长速率(μ),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半抑制浓度(EC50)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7,8和9)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以及对对硝基酚(p-NP)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pH为7~9时,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均可正常生长,但各自最适生长的pH不同,小球藻的最适生长pH为8,而斜生栅藻的最适生长pH为9. 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均随pH的增大而降低,pH为9时毒性最小,但p-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比对小球藻的大,即斜生栅藻对p-NP要比小球藻更敏感. 因此,在研究p-NP的水生态基准时,应该考虑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氧化镍对3种绿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静静  冯佳  谢树莲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842-1849
通过配制不同浓度(0,60,120,180,240,300mg/L)纳米氧化镍(nNiO)悬浊液,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进行连续胁迫10d的毒性试验,测定nNiO对3种绿藻生长状况、叶绿素a、蛋白质、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nNiO胁迫对四尾栅藻、普通小球藻和羊角月牙藻的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同一时间段内,总体呈明显剂量效应;nNiO低浓度(60~120mg/L)胁迫对供试藻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在一定时间内对供试藻有促进生长的作用;nNiO胁迫对四尾栅藻、普通小球藻和羊角月牙藻的毒性效应表现为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减少,MDA含量升高,抗氧化活性降低;羊角月牙藻对nNiO的耐受性较强,四尾栅藻和普通小球藻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以浮游生物为指示生物的苏州河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斜生栅藻,羊角月牙藻和大水蚤对苏州河主要几种重金属以及不同河段河水及底泥进行了生态影响实验,得到了以大水蚤EC50为指标的苏州河主要几种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同时结果还表明,与郊区黄渡段相比,苏州河市区河段河水对供试浮游生物呈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某些点位的生态影响甚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黑泥层底泥抑制作用大于浮泥层底泥。因此,尽管苏州河经过二期整治后,水环境质量的景观指标有明显改善,但市区段河水和底泥对生物定居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苏州河生态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地区污染状况的生物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2年10月到1994年4月先后几次对白洋淀集水区,包括淀区及排污河道等十几个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多指标生物毒性检验。选用的生物组合包括:荧光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nus)和大型(Daphiniamagna),罗非鱼(Tilapiamossambica)鱼肝细胞毒性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对光合藻有明显刺激生长的作用。污水库沿线和安新县排污渠水样对浮游动物有毒性作用。府河沿线的水样仅对鱼肝细胞有毒性作用,对发光菌无明显抑制。这些潜在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否会影响白洋淀淀区的水生生态系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与斜生栅藻在单种和三种配比(10:1、1:1、1:10)共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培养体系中两种藻的磷吸收半饱和常数。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铜绿微囊藻在3000lx获得最大增长率,而斜生栅藻在5000lx时增值最快;共同培养时,两种藻的生长速率相对单独培养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藻之间存在着互相的竞争抑制作用;在10:1共培养条件下,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作用;在1:1和1:10共培养条件下,光强低于6600lx时,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作用相对于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更大。从光吸收半饱和常数看,微囊藻的光吸收的半饱和常数总是小于栅藻,可见微囊藻对光更具亲和性。总体上看,较低光照下,微囊藻的竞争能力强于栅藻,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有较高的概率;而光照强度较大时,栅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较高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EDTA和铁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储昭升  金相灿  阎峰  郑朔方  庞燕  曾清如 《环境科学》2007,28(11):2457-2461
铁限制不但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而且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探讨有机配体和铁的作用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竞争,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DTA及Fe浓度下,太湖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和竞争.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EDTA(≥13 .5 μmol/L)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不抑制四尾栅藻,因而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铁的浓度由3 μmol/L增大至18 μmol/L时,可缓解较高浓度EDTA(13 .5~27 μmol/L)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而增大其它微量元素浓度(B、Mn、Zn、Cu、Mo等)则无此作用;说明高浓度EDTA与铁的螯合作用能抑制铜绿微囊藻而不抑制四尾栅藻.高浓度EDTA对2种藻具有不同影响的原因可能是2种藻对铁的吸收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