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江豚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现存量不足1 000头,营群居生活,以鱼为食,依赖水下声探测和声通讯进行生存、繁衍,对水体空间、水文条件、鱼类资源、水下声环境等有特殊要求。长江中下游频繁实施的航道整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某些江段局部水文条件,对鱼类资源及分布造成不利影响;航行船舶数量和密度增加,改变了水下声环境,对江豚觅食、集群等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支汊水深变浅、面积减小,甚至季节性断流,导致长江江豚庇护所消失。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恢复长江鱼类资源;推进以长江江豚为主体的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重建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和易地新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江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鱼类栖息地不断被压缩、鱼类原生境保护范围非常有限的背景下,采取一定的生态修复手段修复鱼类栖息地的结构和功能,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河道内流量增加法,采用二维River2D模型对水电站坝下齐口裂腹鱼产卵场进行模拟,根据对修复前后适宜产卵场面积的加权计算,分析修复前后栖息地的变化情况,为产卵场修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模拟修复结果表明,地形重塑后,适宜齐口裂腹鱼产卵的水深、流速范围以及有效栖息地面积较修复前显著增加,地形重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就地保护鱼类生境是保护鱼类多样性最为有利和有效的方法。双江口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上游,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该工程建设将淹没裂腹鱼和鮡科等鱼类栖息地。从工程实际和鱼类栖息地保护要求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鱼类栖息地进行比选,选择"梭磨河+茶堡河河口"方案作为鱼类栖息地保护推荐方案,并设计恢复河流连通、建造人工产卵场和生境再造等措施以恢复鱼类栖息地生境,为鱼类栖息地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栖息地保护相关研究,根据鱼类栖息地所处的初始、受损两种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栖息地保护、栖息地修复两种保护模式,初步探讨了两种不同保护模式在水利水电开发中的应用。栖息地保护一般从流域层面在规划阶段提出,应用于未被开发、鱼类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高的天然河段的保护;而当鱼类栖息地已受损,则需要采用栖息地修复工程措施,栖息地修复一般在单个工程项目建设时具体考虑。  相似文献   

5.
河流生物栖息地是河流健康的根本,开展河流生物栖息地环评是保护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必要条件。通过总结人类行为胁迫下河流生物栖息地现状,分析开发活动对河流生物栖息地造成的主要影响,针对涉及河流生物栖息地的环评制度、技术方法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促进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除了饮用,人类还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航道运输、农业灌溉等社会生产活动。涉水工程会对水环境尤其是河流生物栖息地造成扰动影响,有些甚至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累积影响。河流生物栖息地关乎生物食物链及能量流过程,直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被污染、被迁移、细碎化等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丧失,直接威胁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7.
安谷水电站所在区域地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三江交汇口,为典型高原河口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为干扰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等生态特征。针对区域生态系统特点,在系统分析生境条件受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善水文条件、提高水系连通性、改造生境组成与结构、修建鱼坡、鱼道等方式进行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体的功能和作用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其中河流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对河流旁的居民健康及生活带来了危害,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如何治理河流污染、修复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水体环境,变得日益重要。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主要介绍河流生态修复的定义及原则,以及国内河流的污染现状。从当今国内外对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出发,介绍主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对将来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概述"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将中小河流的综合整治被纳入管辖区域政府的工作内容。沈阳市内河中的中小河流多是接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如何有效地改善和利用这些水系不仅可以节约水源,减少污水排放,同时也可以提升区域景观环境的效果,因此,中小河流水质质量改善和提升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所以对城市内河的中小河流的污水深度处理研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卫工河水深度处理及仙女河补水工程是根据沈阳生态城市及水系达  相似文献   

10.
水上梦魇     
桂慧樵 《劳动保护》2005,(10):38-39
每年,在我国内河中部有众多的船舶沉没。这些沉船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有的沉船阻塞了航道,迫使一些河流断航,严重影响了水上交通和经济发展,这些沉船事故已成为水上梦魇。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国务院批准公布,这是我国在内河交通安全管理上加强法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国各有关部门、港航监督机构,以及有关企业和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应认真贯彻执行,加强以法治安全,同心协力,保证内河交通的繁荣发展。 我国拥有大小河流5万余条,湖泊900多个,内河通航里程10.8万多公里,是发展水运的优越自然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内河事业发展很快,船舶、排筏数量剧增,水上施工、建筑和多种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大,呈现出一派繁忙兴旺景象。但是,原有的管理规章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制定的,有的已不…  相似文献   

12.
浅论山区航道的整治与维护何治中山区木排运输航道的整治与维护,是四川木排轮拖、人力安全流放的必要技术措施。本文所谈的航道整治与维护办法适用于林业专用航道,也适用于木材单漂河段,亦可供航运部门借鉴。1准备工作1.1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通常应在航政部门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浙江省宁波市皎口水库下游樟溪河生态环境流量,利用栖息地法通过结合月光鱼栖息地适宜度分析和二维水力模型流量模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月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流速度和水深的要求,建议水库在鱼的生长期内最低下泄流量不低于2.8 m3/s,并且在繁殖期内每周有1~2天下泄流量达到2 m3/s以上。另外,每年还需要在丰水期有1~2次大于9 m3/s下泄流量的"洪峰"冲刷河床,以保持有一定范围的深水区供鱼类过冬。本研究为栖息地法在南方地区中小型河流的应用提供了实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腐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代谢途径、降解机理,阐述了白腐真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和生态效应,并提出了提高白腐真菌修复效率的措施.白腐真菌主要通过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系(木质家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来降解PAHs,这些胞外酶可通过开环作用把PAHs代谢成为水溶性较强的醌类中间产物,再由其他微生物降解这些中间产物直至矿化.在白腐真菌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对环境因素及营养条件(如温度、pH值、C/N比、微量元素和转速)的优化可提高胞外酶产量.在修复PAHs污染土壤过程中,生物竞争、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白腐真菌的修复效果.同时,归纳总结了改善白腐真菌修复效果的一些措施,如真菌-细菌联合修复、添加适当的培养基质、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施用酶制剂和改善营养条件等.  相似文献   

15.
《环境影响评价》2017,(6):I0015-I0015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造成大坝下游河道减脱水现象,可能带来水环境质量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河流生态环境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河流水文情势与河流生境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响应关系,应保障河流基本的水文过程以维持河流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维持适宜的生态流量是减缓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为减轻水利水电工程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内河散化船安全事故的成因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内河地处珠江流域西江上游,属水网地区,全区通航里程达5600km。但多为山区河流,航行条件比较复杂,主要干线河流有左、右江、郁江、红水河、柳江、桂江和西江。近年来随着广西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运量、货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内河船舶运输散装化学品运输增长迅速,从2000年全辖区船舶运输散装危险化学品进出港仅29艘次,货运量4.5余万吨,  相似文献   

17.
气候因素能够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科学使用气象技术可以对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生态修复。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中的气象技术进行分析,对气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规划和修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吊拖船队通过顺直航道的航行安全,充分考虑吊拖船队的柔性结构特征和航道条件,深入研究限制性航道顺直航段航道特点,运用船舶操纵与引航理论,建立以吊拖船队为研究对象的顺直航段航道宽度计算模型,从而确定针对航道宽度的吊拖船队通过顺直航段的安全限制因素,运用实船试验数据和现有航道维护尺度对建立的公式进行验算。提出了符合我国运河航道条件和吊拖船队航行特点的运河限制性航道顺直航段航道宽度计算公式,以期为保障吊拖船队在顺直航道安全航行提供理论支撑,弥补我国运河以吊拖船队为主要船型的航道技术尺度计算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水电工程造成的水文情势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直接原因,需要合理确定所需生态流量并有效管控,建设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是实现生态流量监控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内目前已建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的技术总结,识别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角度提出了未来生态流量实时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后续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杨柳矿为例,在分析总结了沉陷区生态治理规划的目的、原则、模式及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杨柳矿最终沉陷地沉陷的深度、面积、现有技术、经验、生态重建的实现条件等因素后,将最终沉陷区的整治规划为浅沉陷恢复农业耕作区、矸石回填区、水产养殖区等3个区域。最后对生态治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