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室内温度试验,得出10种海洋动物的起始致死温度、临界热最大值等项温度指标。提出2℃可为一个安全因子。同时,试验还表明,不同种类的耐温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驯化温度可使动物耐温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藻的生物量、光合放氧速率及浮力等的变化,研究了2种典型水华蓝藻-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征及浮力调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在温度低于13℃时几乎不能生长,高于16℃能缓慢生长,且随着温度升高,生长速率增大;孟氏浮游蓝丝藻在温度为10℃时就能缓慢生长,当温度高于16℃时即能够较好生长;2种藻的生长速率在10~28℃范围内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种蓝藻在10℃以上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0~28℃)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从28℃转至13℃以下温度培养时,2种蓝藻的浮力下降明显,细胞内伪空胞、糖及蛋白质的变化表明,糖的积累使细胞密度增大是细胞浮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72h之内,水华微囊藻和浮游蓝丝藻细胞内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2倍和2.5倍,这说明温度降低至13℃以下,水华微囊藻下沉趋于休眠,而孟氏游浮蓝丝藻则趋于底栖继续生长;温度升高至13℃以上,水华微囊藻趋于复苏和上浮,而孟氏浮游蓝丝藻趋于浮游.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机组六号高压加热器在低负荷工况的水位波动问题,利用Python的Pandas模块将厂级信息监控系统(SIS)中10年的运行数据按照年份分组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水位、进水温度、出水温度、疏水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六号高加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疏水温度、进水温度是影响液位波动...  相似文献   

4.
伍燕珍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403-1410
使用Poisson回归和广义相加模型(GAM)相结合,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包括ρ(TSP)和ρ(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市1998年1月—2000年6月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 结果表明:温度越高,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联合作用就越大. 采用温度的P5和P95分位数将温度分为低、中、高温度层后,ρ(TSP)每增加10 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177%,0.052%和0.311%;ρ(PM10)每增加10 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090%,0.185%和0.568%. 高温度层ρ(TSP)和ρ(PM10)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高于中温度层,表明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高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液冷电子吊舱热管理系统设计、可靠性预计提供实测数据支撑.方法 在液冷电子吊舱搭载航空平台,通过采集不同季节、不同飞行工况下电子吊舱内部的温度数据,获取舱内温度环境参数.结果 在统计工况范围内,引气温度的波动范围为?30~54℃,出现在0~30℃的概率为80.8%,而供液温度的波动范围为?5~46℃,出现在10~...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或早春的季节里,要保持温室内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是困难的。为保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给以适当的热量补充,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1、温室内设计温度的确定 温室内生产多以黄瓜、番茄为主,因此温室内设计温度常以它们所要求的温度为主。黄瓜在10℃以下不能生长,而番茄生长温度不能低于8℃,所以温室设计温度一般不低于8-10℃。 2、温室对设计温度的确定 一般地,温室供暖的室外设计温度可根据所在地区20年中四年连续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来确定(此项值可到当地气象台站查找)。 3、温室耗热量的计算 它主要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车载平台舱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车载平台整体的人机环境分析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在福建热区开展实车测试,给出平台舱室受各种因素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车辆静止状态,载员舱内的温度主要由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决定;车辆发动时,载员舱内的温度变化主要由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及空调制冷功率决定;载员舱内空调开启/关闭状态对舱室温度影响较大,在热区实车测试时两类情况载员舱温度相差10℃左右;风速对载员舱内温度影响不显著。结论环境温度、太阳辐射、空调状态对载员舱室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能较好地表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但其在低温时拟合效果较好,高温时拟合效果较差.小叶章湿地Q10值最高(4.29),垦殖15年农田的Q10值最低(1.4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Q10值从高到低的排列情况是:小叶章〉灌丛〉弃耕地〉垦殖9年农田〉垦殖15年农田.Q10值与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呈线性关系.因此,认为土壤有机碳的数量与结构是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Q10值与深度0.10cm处土壤的平均含水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四周被高山环绕形成独特山地丘陵地形,具有季节气温变化特殊的局地性和代表性.分别监测2014年全年的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水温,作出了全年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水温变化趋势图,并根据趋势图选定在10℃,15℃,24℃,30℃四个典型不同季节温度下,通过监测相同初始余氯值的出厂水中余氯衰减规律,发现余氯衰减速率随温度变化大小各异,衰减系数排列为:K30℃>K24℃>K15℃>K10℃.根据出厂水在管网中水力停留时间的长短,可随季节温度变化适当调整出厂水加氯量,优化生产效果,节约加氯成本,降低饮水风险.  相似文献   

10.
吴静  陈书涛  胡正华  张旭 《环境科学》2015,36(4):1497-1506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与水溶性有机碳(DOC)和转化酶的关系,设置了室内培养实验.采集南京市周边老山、紫金山、宝华山的土壤,研究不同土壤的微生物呼吸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规律,并分析土壤DOC含量及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的累积微生物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其P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不同地点土壤的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在1.762~1.895之间变异.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10值随着土壤温度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培养后27 d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10值与培养后1 d的Q10值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难分解有机质的温度敏感性与易分解有机质的温度敏感性一致.对于所有土壤而言,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与DOC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P=0.003)的线性回归关系,DOC可以解释累积土壤微生物呼吸31.6%的变异性.无论是单独分析不同土壤还是综合所有土壤的测定结果,累积微生物呼吸与土壤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P0.01)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由此说明转化酶活性是衡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大小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严寒地区冬季生活垃圾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设计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不同温度下(0,10,15,20,30,40℃)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及细菌温度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在0~40℃内发酵前3 d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变化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温度越高,渗滤液中有机物在第3天的COD值也越高,且3~6 d下降幅度增大,而后6~10 d内的回升幅度也增大。通过微生物测序发现,最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相对丰度为64.41%~99.74%,最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相对丰度为13.18%~96.95%。在0℃发酵温度下,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占比下降迅速,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成为最优势菌属;在其他温度下,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占比均超过68.92%。结果表明:垃圾样品中细菌种类及数量受发酵温度影响显著,在15℃以上的发酵温度下,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数量均出现上升趋势,30℃发酵温度下增长幅度最大。乳杆菌属数量的增加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也增强,并对其他菌属有明显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2.
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研究自贡市10年来城市化进程对热岛效应的影响,采用TM数据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城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根据2000和2009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TM影像本文提取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以及土地覆被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这10年来自贡地区的热岛时空变化及其与植被、建筑用地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温度与植被、建筑用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居室中甲醛含量及其释放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改变温度及湿度的条件下,对某些新居进行了密闭室内甲醛浓度的测定。表明室内甲醛浓度随时间衰减。甲醛初始浓度较大时,随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室内甲醛含量会明显增加。同时指出,升温过程中,室内甲醛的浓度增幅,初期要大于后期;温度与湿度同时增大,在一定范围内会联合加剧室内甲醛污染。  相似文献   

14.
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是环境试验、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试验和高加速应力试验(高加速寿命试验和高加速应力筛选)都要用到的试验设备。这些试验中要求试验箱提供很高的温度变化速率,从3℃/min到60℃/min以上。民用飞机机载设备适航取证要进行的温度变化试验速率为3℃/min,5℃/min,和10℃/min,具体取决于设备在机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空调室内相同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不同时对人体至适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提出在制订我国南方地区空调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时,应考虑空气湿度对至适强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电路板环境应力筛选方法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恺伦  郑建明 《装备环境工程》2010,7(6):157-159,170
论述了对设计、工艺成熟电路板组件的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对比恒定高温、温度循环、温度冲击、振动及其组合筛选的筛选度,并进行效能比分析。通过对比各种应力对有较大共性的电路板组件筛选的分析,对GJB 1032进行适当裁减,提出了不少于10个温度循环加随机振动的筛选组合,以适应电路板板级筛选要求,提高效能比。  相似文献   

17.
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超声波和碱联合作用可显著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在此基础上,该研究专门考察了温度对超声波与碱联合促进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10~37℃范围内,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0℃条件下,VFAs产量为1 078 mg/L,37℃时,VFAs产量提高到3 705 mg/L。当温度提高到55℃时,VFAs产量反而下降至2 469 mg/L。机理研究表明,10~55℃范围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4种水解酶的活性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有利于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有机物的转化,与产乙酸、丙酸和丁酸密切相关的产酸酶的活性均在37℃时最高,55℃条件下各产酸酶活性较37℃均有大幅度下降。温度对水解产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温度不高于37℃的条件下,产酸动力学参数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继续提高温度则减小,这正是VFAs产量在37℃时最高,55℃时显著下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以及pH 值变化规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娟  彭永臻  王丽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1004-1008
以乙酸钠为碳源,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不同温度对全程和短程2 种类型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30℃时,2 种类型反硝化均可以进行完全.相同温度下,短程反硝化的平均比反硝化速率是全程的1.312 倍.降低温度,2 种电子受体的比反硝化速率均会下降,且20~10℃的温度转变较30~20℃转变的影响显著,其中以NO2--N 的还原过程受低温影响较大.低温(10~15 ) ℃ 条件对NO3--N 向NO2--N 的还原过程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起始电子受体浓度与pH 值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低,反硝化过程中2 种系统pH 值增量越大,反硝化结束时的pH 值越高;温度相同条件下,短程反硝化结束时pH 值曲线上峰点的值高于全程反硝化.  相似文献   

19.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池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的大于光照;氧磷比值在5-10范围内,比增殖速率变化较大,N/P值为14.5时,比增殖速率大最大值。滇池湖水的氮磷比值为14.4左右,与实验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素对B10铜镍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交流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测试,考察了温度、pH值、Cl-含量等因素对B10铜镍合金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60℃范围内,温度升高,B10腐蚀加速;B10在强碱性环境中的腐蚀受到OH-的抑制;Cl-含量升高阻碍氧化膜的生成,降低B10的耐蚀性;海水流速高于3 m/s后,B10耐冲刷腐蚀的能力急剧降低,且含砂海水的冲刷对该材料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