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翠英  樊建凌  徐向华 《环境科学》2014,35(3):1164-1168
采用盆栽实验,分析了单一UV-B辐射增强或1,2,4-三氯苯(TCB)污染土壤与两种胁迫复合作用对青菜生长发育、气孔阻力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1,2,4-TCB污染对青菜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大于两种胁迫复合作用.UV-B辐射增强和1,2,4-TCB污染均显著增加青菜叶片正面和反面气孔阻力.UV-B辐射增强使青菜叶片产生白化现象.1,2,4-TCB污染使叶片颜色变淡,并使青菜叶片表面出现黑斑症状,且UV-B辐射增强使黑斑症状加剧.总之,单一增强UV-B辐射或1,2,4-TCB污染及其复合作用对青菜各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沙尘天气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PI)、地面气象数据和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2009年3月一次典型沙尘天气发生时的大气环境质量及太阳辐射变化,并分析了2008年10月—2009年6月不同污染情形下各太阳辐射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API与辐射关系明显,沙尘天气导致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反射辐射减小.净辐射白天减小而夜间增大. 能见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对沙尘过程影响明显. 沙尘到来时,能见度降低,地面处于低气压控制下;沙尘过境后地面被高压控制. 随着污染的加重,总辐射与反射辐射相关关系显著,变化不大但略有偏差;直接辐射和总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的相关性先降低后增加;散射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持续增大,但增加的速度随着污染的加重趋于平缓,且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辐射污染防治地方立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家立法的缺失,近年来中国的辐射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十分活跃。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合并,制定综合性的辐射污染防治法已成为地方立法的趋势。两种辐射污染同中有异,在污染特性、危害原理和危害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综合性立法既有必要又具可行性。但现有立法未能反映两种辐射污染防治的根本不同,特别是回避和混淆两种辐射污染的防治原则,确立电磁辐射污染防治适用风险预防原则是当务之亟。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人工辐射,人类制造的几乎所有的电器和电子设备等应用时产生的辐射导致环境的污染,也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对此,提出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紫外辐射特征和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紫外观测数据,研究了广州的紫外辐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2005年和2006年广州各月份紫外辐射强度的极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2006年的达到了55.48W/㎡,极值的最小值也都出现在1月,2005年最小只有23.17W/㎡.利用NCAR(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TUV模式,模拟研究了2005年11月16~29日一次从清洁到灰霾过程的典型个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模式研究表明,在污染较轻时,TUV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晴天紫外辐射的日变化,模式与实测之间有约7%~15%的误差. 随着污染的加剧,模式的偏差也变大.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影响相当大,在气溶胶污染严重时可使紫外辐射降低40%,气溶胶对紫外辐射的短波谱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污染的加重,对紫外辐射的短波衰减会加强.  相似文献   

6.
云南铁矿放射性水平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样,分析了云南铁矿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对铁矿利用及辐射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人工辐射,人类制造的几乎所有的电器和电子设备等应用时产生的辐射导致环境的污染,也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对此,提出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木易  于学青 《环境》2005,(8):62-64
移动通信基站辐射的话题,本刊在第7期绿色通讯专题中已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概念上对电磁辐射和辐射污染进行了解释和区分,消除了公众的一些误解。为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移动通信基站辐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电磁辐射研究专家。我们希望通过科学详实的数据,厘清人们对基站辐射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年和2019年不同代表年份,结合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晴天、多云、霾)下,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整层大气透过率和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年份的差异.借助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垂直方向上气象要素廓线、边界层结构以及PM2.5浓度的反馈机制.结果表明:霾污染可导致大气透过率明显下降,春、秋、冬不同季节,霾污染导致中午大气透过率分别下降0.09,0.11和0.09.全年平均霾污染可导致大气透过率降低约15.5%.云量的增多也可导致大气透过率明显下降,多云天气下大气透过率相比晴天减小约22.4%.霾和云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还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当太阳高度角>60°时,霾污染导致大气透过率下降8.6%.随污染等级提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也越强,天津地区空气质量分别为Ⅰ~Ⅰ级时,中午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呈稳定下降趋势,依次为484,446,439,342,328和253W/m2.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导致大气低层(250m以下)降温(0.8℃)增湿(3.8%...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输电线路辐射电平测量与电磁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辐射污染高压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是工频龟磁辐射污染。各方面对超高压输电线影响的申诉和担忧与日俱增,并有强烈化的趋势。由于高压、超高压走廊的广泛分布,在它的分布区域内必然出现工频高压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问题。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对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CALIOP数据和SBDART(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2013~2016年华北地区8d沙尘天气气溶胶及其直接辐射强迫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气溶胶垂直分布和光学特性对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集中分布在地表及以上3km范围,其中纯净沙尘型和污染沙尘型气溶胶位于上层,污染大陆型气溶胶和烟雾位于下层.大气层顶、地表和大气层的日均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分别是-38.41~-88.44,-74.03~-225.86,9.06~137.42W/m2.0~8km高度范围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是负值,且随着高度的增加绝对值逐渐减小.气溶胶垂直分布对大气层顶、地表和大气层的直接辐射强迫影响较小,但对直接辐射强迫垂直分布影响较大,由气溶胶廓线差异造成的同一高度层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最大差值能达到31.18W/m2.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对直接辐射强迫影响明显.消光能力相同时,吸收性气溶胶对短波太阳光的衰减作用大于散射性气溶胶,后向散射比例大的气溶胶大于后向散射比例小的气溶胶.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垂直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ALIOP数据和SBDART(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传输模式研究了2013~2016年华北地区8d沙尘天气气溶胶及其直接辐射强迫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气溶胶垂直分布和光学特性对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集中分布在地表及以上3km范围,其中纯净沙尘型和污染沙尘型气溶胶位于上层,污染大陆型气溶胶和烟雾位于下层.大气层顶、地表和大气层的日均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分别是-38.41~-88.44,-74.03~-225.86,9.06~137.42W/m2.0~8km高度范围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是负值,且随着高度的增加绝对值逐渐减小.气溶胶垂直分布对大气层顶、地表和大气层的直接辐射强迫影响较小,但对直接辐射强迫垂直分布影响较大,由气溶胶廓线差异造成的同一高度层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最大差值能达到31.18W/m2.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对直接辐射强迫影响明显.消光能力相同时,吸收性气溶胶对短波太阳光的衰减作用大于散射性气溶胶,后向散射比例大的气溶胶大于后向散射比例小的气溶胶.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俊琳  王跃思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环境科学》2008,29(4):1053-1058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城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地面处的紫外辐射量大幅减少(最大50%),且在夏季波动较大;云和污染物对紫外辐射的影响要大于总辐射,紫外辐射衰减约为总辐射衰减的2倍;城市低层大气中O3和NOx浓度的增加是造成紫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午后O3浓度与紫外辐射衰减相关系数为0.70.  相似文献   

14.
兰州山谷大气污染的物理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兰州的一些观测结果得到了这类山谷盆地日间和夜间大气逆温层形成的物理机制.由于山峰加热效应形成日间山谷强的脱地逆温层以及辐射冷却的山谷冷湖效应形成夜间强的逆温层,它们是造成这类特殊条件下的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污染物吸收太阳辐射使上层空气加热,进一步加强了日间的逆温层。环境绿化能减小日间山峰加热效应和夜间辐射冷却造成的冷湖效应,以减弱逆温层减轻污染所以环境绿化是一种增加环境容量,减轻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安永锋 《环境保护》2003,(5):30-31,34
本文报道了对山西省肿瘤医院医用电子加速器、钴疗机等放疗设备辐射环境影响现状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表明:只要按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辐射设施加强防护、严格管理,就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年3月~2017年1月Terra卫星反演的最新版本C06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NCEP fnl全球业务分析数据、CMAP降水、CERES SYN1deg Ed4月平均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依据区域平均AOD距平的显著年际变化特征,将历年AOD划分为5个不同的污染等级,并探讨了不同污染等级的局地成因及其与季风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夏季中国东部地区AOD异常偏大与地面风速小、中高层季风环流系统不利于气溶胶扩散有关.气溶胶污染最重(最轻)时,气溶胶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气温、风速及降水存在密切联系;在其他污染等级下,除了与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有密切关系外,与其他量的联系并不明显.气溶胶污染严重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相对减小,地面气温异常偏低,低层大气冷却,地面风速减小,地面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变化特征;反之,气溶胶污染较轻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相对增加,地面气温异常偏高,低层大气加热,地面风速增大,地面降水呈现南少北多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春季北京一次沙尘暴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3-27~2004-03-29北京发生沙尘暴天气期间,监测了气溶胶TSP、PM10和PM2.5的浓度,利用撞击式采样器采集了8级膜样品,并用ICP-MS分析了气溶胶中元素的含量,同时监测了地面辐射和风速的变化.结果显示,此次沙尘暴导致TSP浓度比平时增加3~4倍,PM10浓度增加2~3倍,PM2.5浓度有所降低.研究还表明:地壳元素Na、Mg、Al、Mn和Fe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上.而污染元素Zn、Pb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上,污染元素主要是本地源.沙尘暴对总辐射有明显的影响,导致地面总辐射衰减了37.8%.受大风影响粗粒子浓度增加显著,细粒子浓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李明峰 《环境工程》1992,10(2):50-53
本文针对兰州市群山环抱这一典型特点,研究分析了主要电磁辐射污染的近、远区域辐射场强,分布特点。同时对兰州主要城区的环境电磁辐射分布规律、衰减特性、时间特性、辐射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西安冬季不同大气污染状况(污染天和清洁天)大气细粒子(PM2.5)及其一次棕碳(BrCpri)和二次棕碳(BrCsec)的光学特征及辐射效应,开展了高分辨率多波段光学参数观测,获得PM2.5多波段光学吸收系数(babs),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得到BrCpri和BrCsec的光谱依赖指数(AAE)及其相对黑碳(BC)的辐射强迫.结果显示,污染天时段370nm光学吸收(babs(370))和880nm光学吸收(babs(880))均值分别为(733±311) Mm-1和(185±80) Mm-1,分别高出清洁天约5.9倍和6.2倍.清洁天PM2.5的AAE1.08~2.09,变化幅度大于污染天(1.28~1.79).清洁天棕碳光学吸收(babs(BrC))在370nm波长对总吸收占比高于污染天,均超过30%.一次棕碳光学吸收(babs(BrCpri))在清洁天和污染天均对babs(BrC)呈现高贡献,占比范围分别为76%~86%和82%~91%,说明一次排放仍然是造成西安冬季污染的重要原因.清洁天BrC、BrCpri和BrCsec的AAE均值分别为4.42、4.31和4.78,均高于污染天,说明清洁天粒子等效直径相对较小,老化程度较高导致BrC的高光谱依赖性.babs(BrCsec)日间变化表明污染天凌晨高湿条件下的液相反应可能是BrCsec形成的主要机制,比清洁天更为强烈,而污染天日间BrCsec受光漂白的影响较大.最后估算了BrCpri和BrCsec的辐射强迫效应,在紫外波段(300~400nm),污染天BrCpri和BrCsec相对BC的辐射强迫分别为62%和16%,而清洁天分别为59%和23%,表明BrCpri和BrCsec在西安冬季的辐射强迫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辐射环境委托监测服务一、辐射环境委托监测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省物价局《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放射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等。二、辐射环境委托监测的范围和内容1.电磁辐射;2.环境X-γ辐射;3.总α、总β比活度;4.放射性核素分析;5.空气中氡;6.α、β沾污;7.噪声。三、委托方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1.辐射污染源资料;2.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3.污染处理设施的操作、运行和管理情况;4.与污染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