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①机械事故伤害的主要原因和种类有哪些?机械事故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例如机械、设备中的齿轮、皮带轮、滑轮、卡盘、轴、光杠、丝杠、联轴节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转运动的。旋转运动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形式是绞伤和物体打击伤  相似文献   

2.
发生了一起工伤事故, 怎样描述伤害情况和原因? 在原因方面,安全管理 上的缺陷是最根本的。但为 了首先弄清基本事实,可以 先撇开这一点。 对于一起工伤事故,可 以提出下列问题:什么地方 受了伤?受的是什么伤?伤 得严重不严重?怎样受的伤 ──和什么物体接触的?怎 样接触的?什么机械、设备 存在不安全状态从而使加害, 物与人体发生接触?存在什 么样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不 安全状态的物体与加害物是 同一个吗?人本身有什么不 安全行为促使伤害事故发 生?在这个伤害事故中,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中哪一个起了更重要的 作用? 当然,如…  相似文献   

3.
机械安全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民的安全与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机械加工工艺的危险性,防止机械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运用事故统计方法,对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各类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伤害形式的角度出发,将机械伤害事故类型从绞伤、碾压伤害、夹挤伤害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以锻工、车工、铣工、钳工等11种常见加工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和事故类型,得出我国机械加工行业事故发生规律和各加工工艺危险性的大小。与以往机械伤害事故类型统计不同,本文将机械伤害从不同工种和不同伤害形式进行分类统计,更能体现机械加工事故伤害特点,对加强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在有限空间中作业,由于条件特殊,极易造成缺氧窒息、中毒、中暑、燃爆、灼伤、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5.
正角磨机是一种常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常用来打磨焊道、切割物件、砂光物件表面等,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施工、检维修以及装饰装修等行业。角磨机使用中易发生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人身伤害事故,也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角磨机使用中的主要隐患包括砂轮片与角磨机转速不匹配、角磨机防护罩缺失、作业人员操作姿势不正确、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作业场所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方某省1988~1992年工伤发生情况的调查,五年间工伤事故数、工伤死亡率及重伤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煤炭、交通、建筑三个行业的工伤死亡人数约占工伤死亡总数的50%;县以下乡镇企业中的工伤事故数、死亡率及重伤率均居首位。工伤事故中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物体打击、触电、高空坠落;引起重伤的原因集中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和高空坠落。因此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上,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干预措施,特别要加强对乡镇工业企业及那些易发生工伤事故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事故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工具伤害等,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存在缺陷或失误造成的,而管理上的缺陷或失误以及作业环境的改变又都是人为造成的,因此说,不安全行为是  相似文献   

8.
建筑行业危险性较大,是事故多发的行业。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和坍塌住建筑施工中随时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被称为“五大伤害”。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加强安全工作的科学管理,通过探索事故规律,分析事故发生的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重点地采取对策,从而控制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为了认识各种伤亡事故的规律,对1980~1984年发生的14起因工死亡事故进行了排队分析:从事故类别看,高处坠落占35.7%,化学伤害占28.5%,物体打击占21.4%,机械伤害占7.1%,电击伤害占7.1%。其中  相似文献   

10.
《安全》1994,(2)
施工企业具有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多变的特点,是事故多发企业。特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被称为施工企业四大伤害事故。原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对1955年至1985年的12个施工企业433起重  相似文献   

11.
机械压力机(简称压力机)即我们通常称的“冲床”,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尤其是100t 以下的中小型压力机发生冲压伤害事故的机率更高。冲压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以压力机本身的安全机能不完善为主要原因。一、安全压力机的安全性能工业发达国家为了防止冲压伤害事故,已制造出安全压力机。所谓安全压力机,就是压力机本身带有  相似文献   

12.
日常工作中,由于机械伤害常常给人造成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机械伤害事故呢?首先要正确分析产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 1.修理、检查机械时,忽视安全措施。在线检修时,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断电作业,电源处未悬挂警示牌。 2.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3.电源布局混乱,不利于紧急停车。 4.违章作业,随便进入危险作业区。 5.不熟悉操作规程,遇有紧急情况发生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13.
吴寅生  申理仁 《安全》2015,36(2):50-51,54
本文用排列图法对某机械制造企业近5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三大主要事故伤害类别,而大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所造成的,并对此提出防范安全事故的大体策略,以期为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的物体在惯性或重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这类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检修作业或建筑施工等作业场所,属于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事故类别首项。本文通过分析1起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案例,针对操作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主次图分析法及其重点控制主次图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寻找事物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鞍钢冶金工厂35年间发生的工亡事故进行分析,得出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烧烫、触电、机械伤害等七类事故占总数的87.7%,分别处于 AB 区内,若使这七大伤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工亡事故将减少90%左右。所以,从1984年开始,鞍钢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到防止七大伤害事故上。例如,为防止车辆伤害,加强了厂内铁路道口的管理,投资20多万元,增设了六处铁路道  相似文献   

16.
正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三大伤害"的其中一种,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这类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检修作业和建筑施工等作业场所,属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的事故类别首项。本文通过分析物体打击事故成因是支撑或锚固点失效引发的关键因素,指出炼化企业防范物体打击事故的关键还是严格变更管理,强化风险辨识。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本有关部门的凋查统计表明,木材加工机械不仅用于林业和建筑业,而且被社会各行业广泛采用。1975乃年日本因使用木材加工机械造成的劳动伤害事故达19678起,历经甘年的积极努力其劳动伤害年发生起数明显减少,到1995年已减少到9370起,1991~1995年日本因木材加工机械引起的伤害事故年发生数为10580~9370起,年均为10081起。历年的情况具体如下:1991年发生10580起,其中林业占7.60。建筑业占50.0%、制造业占30.1%、运输业占0.6%、其他产业占11.7%。1992年发生10322起,其中林业占7.70。建筑业占49.9%、制造业占296%、…  相似文献   

18.
宋彬 《劳动保护》2022,(6):66-67
2016年10月,某石灰石加工企业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石灰石加工企业铰刀输送机卡死,当班人员停电进行处理,接班员工因为迟到心里着急,到达生产现场看到输送铰刀停机,四周查看无人,为了不让老板发现自己迟到,他进入电控室,推闸送电进行开机,造成内部清堵人员伤害。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机械应用普及、机械伤害易发的现状,探讨了发生机械伤害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和工作的实践,尝试提出解决机械伤害问题的措施。将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归结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人”、“物”、“环境”角度阐释了直接因素,并从管理、教育因素分析了间接因素。提出了以本质安全技术为指导,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物”的安全问题,辅以加装防护措施、严格养护管理等措施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分析了作业环境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合理布局、物料堆放安全化、能源安全化及声光气安全化的解决对策。最后从管理层面论述了防止机械伤害应采取的措施。总之,防止机械伤害需要从技术、管理、培训、文化等角度多管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薛福连 《安全》2005,26(3):44-45
前言 触电伤害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四大伤害事故之一,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而产生的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生理效应而导致的伤害.施工现场的电气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就应从"人-机-环境"综合考虑,并注意电气的系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