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渗透技术在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介绍了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试验确定反渗透装置阻垢剂种类、选择和投加量,最终确定适合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特点的反渗透处理工艺,工业性应用表明反渗透脱盐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微滤/超滤-反渗透(MF/UF-RO)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加多种药剂,以保障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某再生水厂MF-RO工艺的药剂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MF-RO工艺投加了杀菌剂、阻垢剂、还原剂、非氧化性杀菌剂、中和剂、清洗剂等,在产水量约为7000m3/d时,药剂总投加量为3347.3kg/周,每吨产水的平均耗药量为68.32g/m3.该厂每周药剂总费用约为19,120元,每吨产水的药剂成本为39.02分/t,其中阻垢剂费用占药剂成本的比例最大,达47.44%.  相似文献   

3.
部分排水法快速评价阻垢剂的CaSO_4阻垢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渗透膜结垢现象是脱盐过程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目前,实验室研究没有可靠的方法用来评价结垢极限和阻垢剂效果。本实验将反渗透渗透液以部分排放的方式,通过测量过程中渗透液流量随回收率的变化建立了一个快速评价阻垢剂的方法。硫酸钙开始结垢时,饱和度、浊度、渗透系数等参数会发生突变,突降点可以用来确定回收率上限。文章通过这种方法评价了三种阻垢剂对硫酸钙的阻垢效果,并描述了膜表面的结垢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乐乐  郭磊  程志刚  杨志林  马悦  秦鑫  杨超思 《环境工程》2023,(12):236-240+328
高盐难降解的反渗透浓水能否达标处理,严重制约着中水回用双膜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江苏某工业园区高碱度、高溴的反渗透浓盐水达标处理的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影响工艺出水达标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运行参数。工程运行结果表明:Br-浓度和碱度过高时会影响臭氧生化耦合系统的处理效果。适当投加H2O2可对Br-产生掩蔽效应,降低高浓度Br-对O3利用效率的影响。H2O2投加量为80 mg/L,且控制碱度<2000 mg/L时,臭氧生化耦合系统对COD去除效率可由10%提高到46%,整套系统出水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该项目对高碱度、高溴难降解的反渗透浓盐水的达标处理,可为同类废水的处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废水中和系统聚丙烯酰胺阻垢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酸碱废水中和系统所形成污垢的成份进行了测定和对污垢阻垢效果的各种阻垢剂进行了筛选 ,进行了各种阻垢剂的阻垢机理研究 ,确定了聚丙烯酰胺既为絮凝剂又为阻垢剂的最佳投加量 ,保证了整个废水处理工艺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聚丙烯酰胺多功能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反渗透技术在除盐水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渗透除盐工艺参数包括进出水水质、回收率与脱盐率等。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加强预处理系统、膜的类型等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灰软化法处理硬度较大、碱度较低的反渗透浓盐水,研究不同的氢氧化钙单独投加量,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投加量对反渗透浓盐水的硬度、钙离子、碱度的去除率及对其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去除效果和投加成本,当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投加,投加量分别为500 mg/L和650 mg/L时,硬度的去除率可达55.8%,同时钙离子的去除率可达88.3%,且对电导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于萍  瞿兆钧 《陕西环境》1996,3(2):35-38,40
冲灰水回水系统结垢是火力发电厂实行灰水闭路循环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回水系统结垢的判定依据及分类,筛选和研制了灰场回水阻垢剂WHEC931和WHEC933,经试验室试验和半工业性试验证明:阻垢剂投加量小,防垢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采用芬顿法和高锰酸钾氧化法预处理某煤化工企业反渗透浓盐水,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最优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H_2O_2投加量为1.0 g/L、FeSO_4·7H_2O投加量为0.7 g/L、水样pH为3.5时,芬顿反应进行2.5 h后COD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9.8%;当高锰酸钾浓度为1 g/L、水样pH为1.5时,高锰酸钾氧化法进行2.5 h后COD去除率达到最高,为48.2%。两者比较而言,芬顿法比高锰酸钾法具有更强的氧化性,更适于煤化工行业反渗透浓盐水中COD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北某石化企业炼油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反渗透浓水的组成及特点,采用Fenton试剂对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反渗透浓水进行了处理,系统地研究了VH2O2/VFe2+、反应时间、浓水初始pH、H2 O2投加量等因素对浓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2 O2投加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浓水初始pH、反应时间以及VH2O2/VFe2+;在各因素较佳水平条件下,Fenton试剂可以有效去除反渗透浓水中的有机物,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7.42%.大幅度降低其中难降解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对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玄  陈涛  杨旭  王滨  杨德敏 《环境工程》2012,(Z2):385-387,395
N和R都是工业上常用的阻垢剂。N是一种磷酸钠盐,具有抑制晶核生长的效果,R是一种磷酸酯盐,具有分散效果。通过使用油田上典型的易结垢盐水配方,采用静态瓶试验和动态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N和R以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的阻垢效果,考察了硫酸钡垢的成垢机理和阻垢剂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在70℃,250PSI条件下,混合物N∶R为3∶1时的阻垢剂效果最好,具备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长庆油田某作业区集输系统的结垢问题。方法采用离子色谱仪等仪器对水样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现场垢样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室内静态结垢实验结合滴定法,研究油井采出液混合的配伍性,并对阻垢剂进行筛选及评价。结果长庆油田某作业区集输系统结垢的主要原因为该区C6和Y9两个层系的采出液不配伍,主要结锶钡垢,且结垢量较大。温度对总结垢量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两种水样的质量比接近1︰1时,结垢量达到最大。选择加注C型阻垢剂,且加注质量浓度为90 mg/L时,阻垢率可达86.1%,比原方案提高30%左右,阻垢后最大结垢量由1678 mg/L降为233 mg/L。结论现场提供的C型阻垢剂对长庆油田某作业区集输系统具有适用性,阻垢率高,能够有效减缓现场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微滤+反渗透"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孔陶瓷微滤+两级反渗透"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分别考察多孔陶瓷微滤膜、一级反渗透和二级反渗透对渗滤液COD、NH3-N、电导率及相应去除率与运行时间的关系,还重点考察了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收率控制及清洗周期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陶瓷微滤预处理后,出水的COD、NH3-N去除率、脱盐率分别维持在50.3%、3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金县1-1油田井下管柱腐蚀结垢问题。方法结合金县1-1油田水源井A1W井的实际工况,运用高温高压动态腐蚀测试仪对N80钢进行模拟井筒条件实验,明确A1W井含H2S的水对N80钢的腐蚀性和结垢性。运用室内实验分别对三种缓蚀剂和五种阻垢剂的单剂进行优选,结合扫描电镜对试片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缓蚀剂和阻垢剂的单剂。然后开展缓蚀剂和阻垢剂的单剂配伍性实验,明确缓蚀剂和阻垢剂二者混合后的配伍性以及得出缓蚀剂和阻垢剂的最佳配比。结果筛选出的AA/AMPS阻垢剂的阻垢率可达84.2%,HS-3缓蚀剂的缓蚀率达到87.3%。缓蚀剂和阻垢剂配伍性和配比实验结果表明,HS-3缓蚀剂和AA/AMPS配伍性较好,当缓蚀剂和阻垢剂按照11:1的配比时,缓蚀率可达87.7%,阻垢率可达94%。结论优选出的复合缓蚀阻垢剂的防腐阻垢性能,可满足油田腐蚀防垢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海水,因此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RO)系统面临比海水淡化RO系统更加严重的污堵问题。为了有效预测和控制RO膜的污堵,需要对RO系统进水污堵潜势进行全面评价。从颗粒物/胶体污堵、无机结垢、有机污堵和生物污堵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RO系统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进水污堵潜势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特点。针对颗粒物/胶体污堵和无机结垢,实际工程中的潜势评价与控制方法已经相对成熟。然而,目前污水再生处理RO系统的工程设计中尚无针对有机污堵和生物污堵的指标。现有研究表明,在污水再生处理RO系统中,当进水ρ(DOC)<4 mg/L时,RO膜的污堵速率显著降低,可将该数值作为RO系统进水水质设计的参考。除有机物总量外,还应综合考虑有机物分子量和亲疏水性-酸碱性等组分特性,大分子、疏水中性和酸性物质更容易沉积于RO膜面导致污堵。在生物污堵方面,现有的针对进水生物量和生物膜生长速率(BFR)的指标均不能有效反映进水的生物污堵潜势,因此,生物污堵的预防和控制,仍是未来RO系统污堵防控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区高矿化度矿井水淡化工艺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矿井水回用率,淮南矿区谢桥煤矿对高矿化度矿井水进行淡化处理。根据现场运行数据、现场试验,简述了高矿化度矿井水应用反渗透(RO)工艺过程和淡化技术要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在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淡化处理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RO膜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EPS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RO膜生物污堵的监测技术和控制方法进行总结。膜面微生物中变形菌门(α-,β-和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产生EPS较多的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膜污堵中起到重要作用。EPS中多糖更易附着于膜面,EPS中大分子组分的RO膜污堵潜势更高,透明胞外聚合物(TEP)能促进生物污堵的形成。对进水中有机物参数和微生物参数的测定能反映进水RO膜污堵潜势,但并不能用于确定膜面污堵的实际情况。而对RO膜组件的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反映膜污堵状态。进水预处理和膜清洗已被用于延缓RO膜生物污堵,而膜改性和生物处理等方法的开发为RO膜生物污堵的控制提供了新途径。根据研究现状,认为今后反渗透膜抗生物污堵的研究需要完善进水生物污堵潜势评价指标,加大对膜面污堵中优势菌群和污堵潜势大的EPS的控制研究,并对新型抗污染改性膜的工程实用性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黄兵  杨靖中 《环境工程》1998,16(4):25-27
以某炼铁高炉妆环水为对象,对循环冷却水高PH碱性运行阻垢缓蚀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一复合配方。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此配方对A3钢的污垢附着速率,腐蚀速率和污垢热阻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说明该配方具有良好的阻垢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淀粉及改性淀粉的阻垢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利用浓硫酸氧化淀粉制备了改性淀粉,其颜色为棕红色;然后在不同浓度、温度、Ca2+浓度、pH下,对淀粉及改性淀粉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淀粉高效阻垢的最佳浓度为8 mg/L,最佳温度为70℃,在此最佳浓度、最佳温度下对应阻垢效率为23.3%;改性淀粉高效阻垢的最佳浓度为0.61 mg/L,最佳温度为80℃,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