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浩  黄薇  刘陶  彭智敏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06-1512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缺水地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跨流域调水引发的生态补偿问题是制约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目前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主要是沿用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导致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对象不全面、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跨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开展。通过比较分析流域内生态调水与跨流域调水在受工程影响、水权转移形式、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生态补偿主导部门、生态补偿核算标准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以区域水权为理论基础,以生态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形式以及补偿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面临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而各地对水的需求却日益剧增。因此,针对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问题,而采取科学的、经济的和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措施是必要的。然而,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其含义、规模及内容实际上远远超出单纯水利工程的范畴;其对国计民生、生态环境、乃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一个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另外,也应看到调水措施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对于解决水源也并非是“水到渠成,万事大吉”的唯一最佳途径。本文列举国外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所发现的重大问题,并评价其利弊和成败,以作为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多方阻力,导致治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因此,文章提出在流域自然流动性背景下进行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通过分析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得出目前主要存在治理功能碎片化、治理途径分离化以及治理主体单一化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该阻力形成的原因,得出目前水污染治理无法得到有效推进主要是由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三方面主体在职责上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政策性支持、污染源治理以及河道疏浚等内容,为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PCCP 2000年<海牙部长宣言>将解决共享水资源矛盾作为实现21世纪水质安全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PCCP(From Potential Conflict to Cooperation Potential,从潜在冲突到合作可能)计划以解决日益加剧的流域水资源共享矛盾,进而改善共享流域的生态与环境状况,对我国跨界及跨行政区流域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维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0-602
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该文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冲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的新思路。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革新,它以集成管理为指导思想,冲突管理为手段,以解决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很难解决的各种冲突问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春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及其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途径,它的实施与推广必将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过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或资源性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列举了国外调水的经验教训;并建议我国北方缺水地区采取可行的治污节流措施,以缓解当前的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成为实现公平的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而当前中国的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是国家和政府主导型的,然而单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因此,引入市场机制对跨流域调水进行生态补偿,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对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介绍来引出构建中国今后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资源转化模拟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循环过程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对象依存和演化的基础。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多次转化多次利用的特点,建立以水资源转化过程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按水力联系将内陆河流域系统分为独立的子系统。按水资源转化特点和用水格局将各独立水系统分渠灌区、井灌区和渠井混灌区三个一级计算单元,每个一级计算单元由若干灌区(二级计算单元)组成。运用水均衡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一级计算单元间的水资源转化过程,分别模拟井灌区和渠井混灌区的来水量。建立一级计算单元和二级计算单元两层水资源优化模型,分别以灌溉用水效益最大和公平用水为配置目标。将一级计算单元的优化模型耦合到水资源转化模拟模型中。凉州区配置水量10.68×108 m3,金川区为2.63×108 m3,流域农业灌溉用水16.64×108 m3,占总毛用水量的75%,相比现状有大幅下降。分别采用模拟寻优和遗传算法求解两层优化模型,将水量分配到灌区,进而分配到行政区,实现水资源的流域配置和行政区配置的统一,便于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7,(4)
<正>流域共治就要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携手兄弟城市,共同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目前,广东的系统治水、挂图作战模式已经成为广东省治水的主要经验。今年是"水十条"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如何让河更清、水更碧成为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跨界河流要实现流域共治"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难以起到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作用,跨行政区的流域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规模人为配置水资源的行为,跨流域调水更容易造成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而对于跨流域调水环境风险的控制,工程措施是常见的,而非工程措施也能达到将风险消除、减小或转移的效果.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以强制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可有效地提高跨流域调水环境风险控制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我国跨流...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竞争利用之矛盾解决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的三种基本分配模式 ,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趋势与流域国间的用水矛盾以及现有的流域国间的合作程度、流域的管理机制条件的分析 ,认为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 ,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全局分配是较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制度角度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部门间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区域管理体制导致上下游地区间水资源冲突频繁;忽视和挤占环境用水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不透明的补贴方式扭曲价格信号和影响水资源需求;区域内分散的管理体制加剧了流域水资源问题。因此,从制度上解决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需要推行流域水、土地、森林资源统一管理,制定《石羊河流域管理条例》,改革现行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补贴机制和合理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华 《环境保护》2003,(6):45-47
水是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然而在当今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各区域之间由此而引起的纠纷不断产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主要以辽河水系和黄河水系为例,初步探讨了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的现状,具体分析了这种现状带来的严重危害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明河流域水危机的探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明河流域虽然雨水充沛,但筑城是个缺水的城市,80年代发生过几次不源危机。原因何在呢?一,南吸河流域水资源不足;二,南明河流域降水在年内和年际分配很不均匀;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成倍增长;四.南明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给供水留下了潜在的危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把节约用水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加以贯彻,提高节水效率;保护好同有水库湖泊、花溪河段和地下水源使之免遭污染和过量开采;充分挖掘水资  相似文献   

15.
汪达 《环境科学动态》1999,(3):28-32,20
当前正面临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而各地对水的需求却日益剧增。因此,针对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问题,而采取科学的、经济的和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措施是必要的。然而,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其含义、规模及内容实际上远远超出单纯水利工程的范畴;其对国计民生、生态环境、乃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一个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另外,也应看到调水措施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指实现流域内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公正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这项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上中下游跨区域调水的生态补偿、上中下游生态环境效益补偿以及下游滞洪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等三项主要内容。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上述三项生态补偿内容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阻滞着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加利福尼亚州水权制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州水权法是一种独特的混合体系,由多种截然不同的权利组成,包括沿岸权、先占权以及其他类型的水权。文章主要从水权的类型、含义、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加州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框架,并对加州可交易的先占权的获得、行使、变更、转让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复杂的跨流域调水系统工程,协调调水沿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焦点问题是生态补偿。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完善,应从以下方面予以着手:强化生态补偿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修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单行法,尤其是要出台跨流域调水工程专门立法,并针对特定工程规定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具体内容;对国家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由国务院出台跨流域调水专门立法,对省际之间区域性调水工程、省内跨市县小型调水工程可以采用区域性立法的方式,并有效解决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难点问题;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法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关内容和任务亦有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必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转变"。提高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则必须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完善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海域使用权的转让作为海域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法律制度的设计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课题,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海域使用权转让仅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法律的缺位已成为海域使用权转让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因此,完善海域使用权转让法律体系,从制度设计上减少对海域使用权转让的限制,推进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市场化进程,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对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流域管理机构:国际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流域管理是国际上比较普遍采用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我国2002年的水法从法律角度确定了流域管理的法律地位。出于区域开发要求或水资源压力而成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可选择水资源理事会、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的形式,其职能可能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规划、资源和环境管理、运行与维护、监督等职能。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下,特别是不同的水资源问题下,流域管理机构设置仍然有较大的差别。即使如此,高效的流域管理机构必须职能清晰。我国流域间差异大,流域水资源问题多样,在区域管理较强的传统下,流域管理机构需要协调与区域管理的关系,清晰职能,进行内部机构改革,以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权利和责任统一、高效的流域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