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大同矿务局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位于山西北部,总面积约1200km^2,煤炭储量丰富,不定期有高岭土、石灰岩等矿产。煤炭开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对矿区环境也带来了危害和污染。如地表塌陷、煤矸石山自然、矿井水外排等,对矿区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本文对矿区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复垦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4%,1995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12.92亿t,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土地挖损和压占,使矿区大量耕地、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安定造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开发利用中产生大量的煤尘、二氧化硫和其它污染物质,还排出大量的废水,破坏和污染了环境,对矿区土地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破坏;开采煤炭使大量地表产生沉陷,丧失使用价  相似文献   

4.
煤炭开采对土地的影响及损失的定量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机会成本法并引用了煤炭统计数据对1996年煤炭开采对土地土地造成的破坏进行了测算,预测了2000年以前每年煤炭开采对土地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1996年煤炭开采对土地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1996年煤炭开采对土地在破坏造成的损失是45.06亿元,其中98.76%是由井工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引起的,露天开采造成的损失约占0.78%,约有0.47%损失产由煤矸石占地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煤矿塌陷区利用矸石进行土地复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和大量的矸石排放、直接构成对矿区的生态破坏,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柴里煤矿从1969年开始探索研究煤矿塌陷区利用矸石回填靠地的技术,并且在回填土地上进行实验搞建筑,取得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为煤炭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能源环境保护》1996,10(3):36-38
平顶山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大型煤炭工业基地,自1957年建矿以来,已建成投产15对矿井(其中已报废3座),年产量200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矿的开采,为我国特别是中南、华东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而且,伴随煤炭的开采,堆积形成数十座矸石山,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了环境污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从珍惜每寸土地,改善矿区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出发,依靠各级政府,依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矿井水、煤矸石和粉尘,导致大量的土地、房屋塌陷,使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实施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煤炭行业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淮北矿业集团在煤炭开采中通过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加快煤矿土地复垦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煤炭开采土地破坏与复垦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煤炭开采破坏土地复垦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煤炭的开发必然引起地表塌陷、地物破坏和矸石山占地等污染,坑口电站和各类工厂还严重污染矿区大气、水源和景貌。统括地说,矿区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地表特征破坏、水源污染和工作环境的恶化。矿区的煤矿、电厂及各类工厂构成矿区的主要污染源。它们均以不同方式污染环境(如表一)。据八四年调查开采一万吨煤炭平均要塌陷0.14万立方米。而仅八三年一年,全国就抛出约1亿吨井工矿煤矸石,剥离约6亿吨露天矿岩土。显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产量不断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在煤炭生产中,露天开采占有一定的比重。露天开采使矿区自然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等,造成矿山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大量农田破坏,在土地耕种面积不足的我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恢复被露天开采破坏  相似文献   

11.
淮南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淮南矿区煤矸石的特性及产生情况,对淮南矿区近年来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了淮南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淮南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但由于煤炭资源采出后,开采区周围岩土体的原岩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出现位移和变形,诱发的开采沉陷可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引发重大的地质灾害事故,如建筑物的裂缝与崩塌,铁路钢轨的悬浮,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陷,水体的流失与矿井的淹没等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开采沉陷区内建(构)筑物的保护治理一直是矿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煤炭地下开采活动对沉陷区内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探讨了合理开展煤矿沉陷区建(构)筑物保护治理工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3S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石嘴山市煤炭开采区的生态修复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分析。采用2001年与2011年两期LandsatETM和TM遥感影像图的人工解译与变化监测,分析了煤矿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通过建立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成功的治理煤矸石山,改造塌陷区,建立煤矿地质公园,将塌陷区改善为生态湿地等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进行了全面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通过10年的土地修复,采矿迹地的生态恢复能够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0倍左右,尤其是环境美学功能受到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4.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淮南矿区5期遥感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淮南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结果表明:1980 — 2015年淮南矿区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水域的增加。矿区耕地面积减少117.6 km~2,其中46.7%的面积转换成建设用地,51.2%转换成塌陷水域,其所在区域(流域)耕地减少了274.4 km~2,有63.1%转换成建设用地,33.1%转换成水域。将矿区增加的塌陷水域面积还原作为无采矿活动的对照,分析采矿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使得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07,矿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区域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区域景观格局更加趋于多样、均衡。  相似文献   

15.
浅谈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治理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磊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1):42-44,51
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也造成了采煤塌陷地的产生。采煤塌陷地的出现使得矿区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已把建设绿色环保、和谐文明的能源基地归入四大发展战略之中,加大了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本论文在总结以往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治理状况的同时,介绍了一些最近涌现出的治理新思路,并从中得到一些企业谋求发展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煤炭开采加工过程要产生大量煤矸石,煤矸石不仅可能自燃着火,而且还占用土地资源、影响自然景观。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空区不仅可以处置煤矸石,而且有利于解决"三下"采煤问题。本文阐述了煤矸石填充采空区或废弃巷道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与综合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煤塌陷塘浮游生物对矿区生态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淮南矿区生态环境对塌陷塘水体的影响及不同时序采煤塌陷塘浮游生物的种类变化,探讨了塌陷塘水域浮游生物对矿区生态变化的响应;从中发现塌陷初期硅藻-裸藻占优势,到中期随着营养水平的增加,绿藻-蓝藻成为水体主要藻类,经过很长时间的高营养化水平后,塌陷塘周边环境逐渐稳定,影响因素也趋于单一化,硅藻-裸藻再次成为水体的优势藻类.浮游动物种类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优势种也发生变化.这说明塌陷塘的浮游生物演替不同于一般的水库和湖泊.  相似文献   

19.
Ruqigou Coalfield,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has suffered coal fire problems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Due to coal fires, about 4.513 million tons coal resources has been lost each year, and apart from a large volume of CO2 delivered into ai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land degradation, land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are also produced. Air pollution, as one related to coal fires, is the most dangerous problems for local people and has already led to vegetation pollution in this area. Land degradation is mainly induced with occurrence of land subsidence, fissures with due to coal mining/coal fires, and debris slide/flow. With development of opencast coal mining, a large volume of waste was produced, which is the major source of land pollution. All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coal mining or coal fire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effects ar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Asoneofthemostimportantsourcesforpowergeneration,coalminingindustryisstilincreasingwithpopulationgrowthandecon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