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传统的带电检测方法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时,检测结果仅是基于非直接特征表象的判断,这使得诊断结果存在漏判或误判的可能。通过介绍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运用到电力设备的缺陷检测中,在不打开电力设备本体的前提下,对电力设备进行X射线透射,通过对生成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备内部存在的缺陷或瑕疵,应用效果表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可用于高效开展电力设备可视化无损检测,结果清晰准确,为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及检修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具有综合分析、 实时反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为支撑,构建了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指出自然灾害数据库主要包括 历史数据库、相关环境数据库和遥感信息数据库,并以减灾为视角将系统分为监测子系统、 预测子系统、灾害评估子系统、避灾路线选取子系统四个模块。  相似文献   

3.
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光纤传感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隧道安全关系到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及时掌握隧道结构健康状态是确保隧道安全的重要前提。在详细分析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系统组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隧道结构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的定义,构建了一个集监测、诊断和状态评价为一体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重点介绍了光纤结构监测(SO-FO)、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和分布式光纤传感器(BOTDR)等3种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功能及其在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作用。有理由相信,以光纤传感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工程监测技术将为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提供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三峡库区防灾减灾及灾情信息评估的工作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利用ArcGIS Server,Flex和.Net等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了灾情评估系统的总体架构与灾情评估模块。同时,结合三峡库区的防灾减灾相关情况,实现了基于Flex与ArcGIS Server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模块功能、关键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应用,灾情评估人员能够有效地对大面积范围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分析,并提高对区域地质灾害灾后评估工作和人员调度工作的效率,可供防灾减灾与时空灾情数据库的建立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核查系统,是为满足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实施方案中关于基于遥感监测成果的土地利用核查系统建设的要求,促进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以面向国土资源执法管理的重大需求而提出的。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从总体设计、数据库建设及所采取的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介绍了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采用的技术特点。该系统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土地执法管理的质量、能力和水平,并可为省、市、县执法监察业务提供翔实、准确、科学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阐述了实施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应用,信号采集与处理以及损伤检测的方法和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神经网络法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等新型网络的损伤诊断方法,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滑坡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布线困难、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滑坡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以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通过布置在滑坡体上的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利用 ZigBee 协议和互联网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滑坡体信息。 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例,分析了该滑坡当前监测手段的不足,建立了八字门滑坡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分别对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程序进行设计。针对节点能量供应和数据远程传输问题,提出将太阳能供电系统和北斗短报文模块应用到数据采集系统来弥补野外条件的不足。结合八字门滑坡的地形地质条件,优化了滑坡测点的布置方案,并开发了数据采集界面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直观显示。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运行时滑坡实时监测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以防大灾为目的的多参数、多手段、多方位的长期、快速有效的动态监测系统,并分析了岩石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为此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9,(3)
山洪灾害包括山洪及由山洪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监测作为最主要的非工程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为预警提供了直接依据。该文首先评价了监测预警实施效果,然后从监测要素、临界雨量、监测设备与台站系统和相关法律法规4个方面详细评述了山洪灾害监测现状与主要进展,总结出监测当存在监测系统寿命与灾害频率不匹配、临界雨量选取困难、监测要素和设备有限3个问题。最后提出当前山洪灾害监测的发展趋势为多要素立体化监测及新技术的融合运用、布设适应流域水文特点的站点、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运行时滑坡实行监测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以防大灾为目的的多参数、多手段、多方位的长期、快速有效的动态监测系统,并分析了岩石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为此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网调度系统(D5000 系统)缺乏对二次保护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的问题,基于IEC 61850标准和国网103规约开发了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模块,实现对二次设备的故障录波数据的实时召唤和分析处理。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块可有效辅助调度、保护等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判断故障过程和保护动作行为,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于用户电表及设备档案变更、损坏、通信故障等因素导致集抄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和质量出现的问题,对集抄系统路由方法和集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电力线载波路由算法并构建新的网络结构模型,将复杂的电力线通信网络拓扑转化成简单清晰的网络拓扑,解决集抄系统电表更换识别问题;(2)将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相结合,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使集抄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化,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基于设备定位故障的处理方法在准确度上存在的局限性,基于故障信息系统及整定计算系统,提出结合仿真算法及专家系统的保护动作评价分析方法,并通过与整定计算系统接口获取电网数学模型,采用故障测距实现故障定位,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为正确.评价保护动作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保护动作评价分析结果准确,可推广至其他电网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变压器故障类型判断及故障预警问题,从信号采集、信号消噪、特征量提取、故障诊断4个方面综述了基于可听声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对其诊断效果及研究动向进行分析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1)变压器可听声产生机理研究及故障原因与趋势预测;(2)变压器声信号的消噪技术及频谱分析;(3)振动声信号的专家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孤立电力系统的特点及其在线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TCP/IP协议的光纤局域网接口技术,运用C++和汇编语言,依托100/1 000 Mbps以太网通讯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了孤立电网综合故障诊断系统。实现孤立电网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电气量动态记录、故障预报、故障分析等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过监测系统负荷变化、谐波含量、频率变化,有效解决了孤立电网的监测和电能质量问题,在孤立电网发生故障时,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孤立电网故障对主网的冲击,避免设备损坏,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利用输电线路的电磁能为线路监控设备持续供电,提出了一个根据负载的大小设计感应取电装置的方案。为了防止感应取电装置输出电压过大,采用闭环负反馈调压电路对输出电压进行自动调节。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感应取电装置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集中抄表系统下行载波通信路由算法数据传输延时和丢包率高的问题,在分析集抄系统载波通信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遗传混合的载波路由方法。该方法在蚁群算法中引入了遗传算法,使蚁群算法不至于陷入局部最优;对状态转移因子进行改进,加快了算法全局最优路径的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蚁群算法相比,该方法在降低数据传输延时和丢包率方面优势明显,可大大提高集中抄表系统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换流站验收过程中出现的直流系统接地事件,分析出故障原因是断路器合闸过程中交直流短时搭接接地。通过分析此次接地可能导致的危害,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提高出口中间继电器动作电压及功率、改善对地分布电容有利于降低直流接地导致保护误动的风险,提高直流系统及二次设备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电源改变了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运用一、二次融合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电源管理的新型智能开关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智能开关采用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全部运行数据,具备三段式过流方向保护、零序方向保护、电能量计量等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分布式电源管理及多电源线路的故障判断与故障隔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