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基于2019年三亚城区站点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水平、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PM2.5浓度下的特征,探讨了气象因子对离子组分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解析来源.结果表明:2019年三亚城区总水溶性离子(TWSI)质量浓度为8.173 μg·m-3,占ρ(PM2.5)的58.4%,各离子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ρ(SO42-) > ρ(NO3-) > ρ(K+) > ρ(NH4+) > ρ(Na+) > ρ(Cl-) > ρ(Ca2+) > ρ(F-) > ρ(Mg2+) > ρ(NO2-),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NH4+(SNA)和K+为主要离子组分,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0.0%,海盐粒子Na+及Cl-之和占比为14.7%,且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TWSI季节浓度变化特征明显,秋季最高,春冬季次之,夏季最低,主要与秋冬季风速较大、主导风向转为东北风,易受外来传输有关;SO42-在各个季节均是浓度及占比最高的离子,硫氧化率(SOR)的日均值均大于0.1,存在显著的SO2向SO42-转化的过程;PCA分析结果表明三亚城区水溶性离子主要受海洋源、二次源及生物质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遵义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采集了遵义市两个采样点共120个PM2.5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8种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遵义市PM2.5平均值为47.6±19.3 μg/m3,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8种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顺序为SO42- > NO3- > NH4+ > Ca2+ > K+ > Cl- > Na+ > Mg2+,平均值为13.74 μg/m3,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与PM2.5变化趋势相似;SO42-、NO3-、NH4+(SNA)是PM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占比为83.8%,说明遵义市大气PM2.5二次污染较严重;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中NH4+主要以(NH42SO4、NH4HSO4的形式存在,部分以NH4NO3的形式存在;[NO3-]/[SO42-]小于1,表明固定源为主要污染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燃煤、交通混合源、土壤、建筑扬尘及农业源。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水溶性离子含量及其变化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治方案,对2022年全年PM2.5水溶性离子、气态前体物(SO2、NO2)和气象因素(温度、RH)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PM2.5中占比最高的水溶性离子为NO3-、NH4+和SO42-,占PM2.5的52.7%,ρ(PM2.5)(33.2 μg·m-3)和ρ(SNA)(18.9 μg·m-3)低于历史研究结果,但SNA占比(52.7%)、SOR(0.45)和NOR(0.15)高于历史研究结果,体现出北京市细颗粒物污染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具有较强的二次污染特征.NO3-/SO42-为2.2,高于历史及附近省市研究结果,反映出移动源的影响不断扩大.从季节变化上看,PM2.5呈现秋高夏低的变化特征,秋、春、冬这3个季节NO3-的占比最高,夏季SO42-占比最高,而NH4+在各季节占比变化不大.NOR与SOR的季节变化规律几乎相反,反映出二者的转化形成因素存在差异.北京城区SN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NH4NO3和(NH42SO4,其中冬季阴阳离子中和度最高,夏季阳离子NH4+稍显不足,而春秋两季NH4+处于过量状态,北京城区为富氨环境.从污染级别看,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随污染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SNA,其在PM2.5中占比出现先上升后稳定的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中心城区和东南西北部郊区的SNA质量浓度大小均为:NO3->SO42->NH4+,体现了以NO3-为主导的污染特征;SNA对PM2.5的贡献率最高的区域发生在东部、中心城区和传输点,表明在中心城区和东部地区二次反应相对活跃,同时区域传输也是二次离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贡嘎山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观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在贡嘎山东坡海拔1 640 m处,利用大流量滤膜采样器对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进行了分级采样,并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46和8.86 μg/m3,其中主要的3种离子SO2-4、NO-3和NH+4,占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82%和85%.Na+、 NH+4、 K+、Cl-和SO2-4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NO-3、Mg2+和Ca2+在粗细粒子中各占一半.雨季Na+与Cl-相关性明显增强,PM2.5和PM10中Na+与Cl-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7和0.84. PM10中SO2-4与NH+4的量浓度比值接近1∶2,表明SO2-4与NH+4主要以(NH4)2SO4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区域尺度大气颗粒物的同步观测与分析是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重要途径.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19~29日期间同步采集伊宁市和周边三县大气颗粒物样品,深入分析了PM2.5和PM10中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形式和影响因素,并对二次无机颗粒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伊犁河谷城市群ρ(PM2.5)和ρ(PM10)均值分别为(23±3)μg ·m-3和(59±7)μg ·m-3,伊宁市受本地工业源和移动源排放影响,导致其PM2.5浓度在区域中最高;伊宁县受扬尘源和地形影响,使其PM10浓度在区域中最高;而霍城县的良好扩散条件使其PM2.5和PM10浓度最低.PM2.5和PM10中WSIIs占比分别介于28.2%~29.9%和16.0%~20.2%之间.4种主要离子(SO42-、NO3-、NH4+和Ca2+)占到WSIIs的90%左右,在PM2.5中浓度大小排序为:SO42->Ca2+>NH4+>NO3-,在PM10中浓度大小排序为:SO42->Ca2+>NO3->NH4+;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4个城市SO42-浓度相近主要是由区域输送所致,而Ca2+在PM2.5和PM10中占比高于国内大部分城市反映出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受扬尘源的影响较大.PM2.5和PM10n(NO3-)/n(SO42-)分别为0.78和0.76,表明伊犁河谷受固定源影响大于移动源;4个城市n(NO3-)/n(SO42-)的大小排序为:伊宁市>霍城县>伊宁县>察县,与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小一致,反映出伊宁市受机动车等移动源的影响高于周边三县.二次组分主要以(NH42SO4、NH4H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各城市NH4+与SO42-反应后均有盈余,盈余的铵盐在伊宁市主要以NH4NO3存在,与伊宁市较高的NO2浓度有关.夏季PM2.5和PM10中NOR变化幅度分别为0.03~0.10和0.03~0.16,受夏季高温影响导致NO3-二次转化较弱;SOR分别介于0.21~0.41和0.23~0.44之间,察县相对较高的湿度使其SOR较高,而霍城县受区域输送影响使其SOR高于伊宁市.形成机制表明:察县和伊宁市的SO42-主要由非均相反应生成,伊宁县主要由均相反应产生,而霍城县SO42-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受到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浙江省中部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采集了兰溪市市区和近郊两个站点2016年4个季节的PM2.5样品,利用双通道离子色谱对水溶性无机离子(Cl-、NO3-、SO42-、Na+、NH4+、K+、Ca2+、Mg2+)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兰溪PM2.5中离子总浓度存在明显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年均值为21.19 μg·m-3,约占PM2.5质量的45%;SO42-、NO3-和NH4+是水溶性离子中最主要的组分,年均浓度分别为8.11、5.92、3.87 μg·m-3.Cl-和NO3-浓度的季节变化最为显著,冬/夏浓度比接近10,其半挥发特性是导致兰溪PM2.5中离子组成呈现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兰溪PM2.5中NO3-/SO42-比值的冬季平均值为1.18,说明流动源对兰溪PM2.5有很大贡献;夏季(以及春、秋季)时NO3-/SO42-比值较低,且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与矿物尘结合的硝酸根离子的较大贡献可能是导致夏季PM2.5浓度较低时NO3-/SO42-比值较高的主要原因.阴阳离子平衡、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矿物尘对兰溪市PM2.5的酸度及离子赋存状态有较大影响;冬季及春、秋季兰溪的PM2.5具有一定的酸性;NO3-和SO42-主要与NH4+结合,但部分可能与钙等其他组分结合;Cl-和K+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但K+的年均浓度仅为0.31 μg·m-3,说明生物质燃烧对兰溪PM2.5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津市高校道路扬尘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校内外差异,于2018年7—8月采集天津市9所高校道路扬尘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对其中8种水溶性离子(Ca2+、K+、Mg2+、Na+、Cl-、NH4+、NO3-、SO42-)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水溶性离子占PM2.5的11.65%,PM2.5中占比大于1%的离子有Ca2+和SO42-,其中Ca2+最多,占到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65.75%;②入校道路离子含量(12.76%)稍高于校内道路(11.11%),其中8种离子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E/AE(阴阳离子当量浓度比)值为9.59(远大于1),PM2.5呈较强碱性;③NH4+与SO42-、NO3-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态结合;④NO3-/SO42-的比值为0.45,说明固定源的贡献更大;⑤天津市高校道路扬尘PM2.5主要来源于海盐粒子、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水泥尘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昆山市不同污染条件下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以及本地源排放占主导时对污染过程的贡献,本研究使用昆山市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数据,分别探讨了水溶性无机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在污染天气和清洁天气情况下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它们在污染天气和清洁天气下的变化机制.同时结合周围城市PM2.5浓度筛选出昆山市秋、冬季局地污染事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筛选出的局地污染事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数据进行了来源解析,定量评估了本地源排放占主导时不同水溶性无机离子对灰霾污染事件过程中PM2.5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①SO42-、NO3-、NH4+(合称SNA)是PM2.5的重要组分,且其相对贡献随着大气污染加重而变化.3种离子在清洁和污染条件下对PM2.5的相对贡献分别是49.4%~62.3%和52.7%~65.9%.在3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中,NO3-浓度最高,其次是SO42-和NH4+.随着污染加重,SO42-的贡献率下降,而NO3-的贡献率上升.②污染天气下3种离子日变化规律不同,且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其中秋冬季SO42-和NH4+与各自气态前体物变化趋势一致且为单峰型;NO3-为单峰型而其前体物则为双峰型.另外,NO3-与NH4+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明昆山地区SNA多以NH4NO3形式存在.③2017—2018年秋冬季由本地源排放占主导的污染天气下,PM2.5的主要来源是二次气粒转化、建筑扬尘、生物质燃烧和燃煤;除了Mg2+和Ca2+,其他水溶性离子浓度均低于非本地源排放占主导的污染天气下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甘肃南部城镇PM2.5及水溶性离子(WSIIs)浓度水平,于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甘肃成县按季度进行PM2.5样品采集,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甘肃成县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57.2±26.9) μg·m-3,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质量浓度约为夏季的1.9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其中夏季达100%.WSIIs质量浓度呈现SO42->NO3->Na+>NH4+>Ca2+> K+>Cl->Mg2+的特征.SNA是浓度水平最高的3种水溶性离子,占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0.1%.ρ(NO3-)/ρ(SO42-)平均值为0.6,表明工农业生产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等固定源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人员管控对PM2.5和水溶性离子中SNA质量浓度影响显著,PM2.5平均质量浓度降幅达44.2%.源解析表明,PM2.5中WSII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及二次源和道路建筑扬尘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新乡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的污染演变、来源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利用URG-9000在线监测系统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PM2.5组分进行在线观测.结果表明,TWSIIs(总水溶性无机离子)与PM2.5的季节变化特征一致,季度ρ(TWSIIs)均值变化范围为19.62~72.15 μg·m-3,在PM2.5中的占比超过66%,WSIIs是大气PM2.5的重要组分.年均NO3-/SO42-(质量浓度比)为2.11,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移动源对二次无机气溶胶(SNA)的影响不容忽视,年均[NH4+]/[NO3-](量比)为1.95,说明农业源是大气中氮的主要贡献者.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在盛行东北风且风速较大时,PM2.5中Ca2+和Mg2+的浓度较高.低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下(T<8℃,RH>60%),SOR和NOR值均较高,更多的气态前体物SO2和NO2转化为颗粒态的SO42-和NO3-.与SOR不同,在高温条件下(T>24℃),NOR并没有表现出高值特征,与高温条件下NH4NO3的分解有关.结合PMF和后向轨迹分析,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所对应的扬尘源对WSIIs的贡献较大,观测站点周边区域的低空低速气团所对应的二次硫酸盐以及二次硝酸盐和生物质源对WSIIs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CO2排放量增长的挑战.从多角度分析广东省CO2排放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有助于其实现低碳发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需求和供应角度分析1987—2015年广东省CO2排放量的变化;此外,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应角度量化广东省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CO2排放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与生产端相比,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不同的关键行业,如建筑业(需求侧)、金融和保险业(供给侧).②降低碳排放强度是减少广东省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和人均初始投入增加是推动广东省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③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初始投入结构变化导致CO2排放量略有增加,表明广东省具有较大的通过调整结构性因素减排CO2的潜力.综上,建议除了生产端CO2减排措施外,广东省还应采取需求侧和供给侧相关措施,如优化消费行为、产品分配行为和初始投入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道路环境大气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气颗粒物,尤其是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对人体危害很大.天津市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相对较高,为探究不同道路类型下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于2015年4~5月对天津市四类道路类型分别进行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采样及水溶性离子组分分析,并运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水溶性离子比值关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天津市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不同离子在不同道路下所占质量分数差异很大,二次污染相对较重;二次离子是水溶性无机离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颗粒物中含量相对较高,在PM_(2.5)中的含量是PM_(10)中的1~2倍左右;K~+、Mg~(2+)、Na~+与Ca~(2+)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各道路PM_(2.5)和PM_(10)第一贡献因子均是燃烧和二次污染的混合源,第二贡献因子主要为扬尘与交通混合源.  相似文献   

13.
符传博  丹利  佟金鹤  徐文帅 《环境科学》2023,44(6):3089-3097
基于2015~2020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181个热带气旋资料,海南岛18个市县臭氧(O3)小时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对海南岛O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年共有40个(22.1%)热带气旋的生命期间海南岛出现了O3污染天气,热带气旋生成个数偏多的年份,O3污染天数也偏多,其中2019年污染天数最多最严重,高污染(≥3个市县超标)天数高达39 d(54.9%).高污染(HP)类热带气旋有逐年增多趋势,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25(通过95%信度检验)和0.667个·a-1.热带气旋强度与海南岛O3最大8 h滑动浓度平均值(O3-8h)成正相关关系,其中在台风(TY)等级,HP类热带气旋占所有样本数的比例高达35.4%.热带气旋路径聚类分析表明,南海生成影响型(A类)热带气旋生成个数最多,共有67个(37%),同时最容易造成海南岛出现大范围和高浓度的O3污染,A类热带气旋中HP的个数和海南岛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唐山市大气PM2.5中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10月19日—2018年1月31日(秋冬季)在唐山市的超级站(典型城市站点)、开平站(工业站点)和古冶站(工业站点)开展了PM2.5的手工连续采样,定量分析测定了PM2.5中23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Si、Al、Ca和Na等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在10月最高,在1月最低.10月,ρ(Cr)在开平站最高(0.020 0 μg/m3),随后逐月略微降低,其主要受钢铁冶炼工业的减产和限产影响.多数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在11月或12月最高,包括Zn、Pb、Mn、Cu、Ni、Se、V、Cd和Co,其可能受燃煤取暖影响.Cd、Zn、Pb和Cu四种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分别为2 677、616、422和77,均达到极强富集,且均受人为排放源影响最大.基于因子分析法得出,唐山市大气PM2.5中元素的主要来源有燃煤源、钢铁工业源与扬尘源的混合源、交通源以及土壤扬尘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6.3%、21.6%、7.1%、5.4%.研究显示,秋冬季唐山市大气颗粒物PM2.5中元素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工业源、燃煤源和扬尘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2016—2018年西宁市逐日72 h气团后向轨迹,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同期颗粒物PM10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逐年和3年平均西宁市颗粒物输送特征及差异,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对影响西宁市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污染潜在源区及不同潜在源区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西宁市颗粒物最主要输送路径源自青海北部的聚类2、甘肃中部的聚类6和甘肃东部的聚类8,占同期总轨迹比例分别为28.1%、27.4%和27.5%;3年平均则源自青海北经青海东折回西宁的聚类2,占比45.3%.最主要输送路径对应颗粒物质量浓度最低,输送距离较短、垂直高度较低、气团移速较慢;影响气团由西北向偏东转变,3年平均则以西北气团为主.2018年源自甘肃经青海东至西宁的短距离输送处于突出地位,所含轨迹占总轨迹的比例高达49.6%.PM10和PM2.5主要输送路径和污染路径由较长距离向较短距离过渡,较长距离输送路径出现比例逐年较小.PM2.5/PM10小于0.3时,主要输送路径与PM10污染轨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M2.5/PM10大于0.6时,主要输送路径与PM2.5污染轨迹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SCF和CWT分析发现,影响西宁市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污染潜在源区分布在新疆南部和青海北部,对PM10质量浓度贡献大于100 μg·m-3,对PM2.5质量浓度贡献大于45 μg·m-3.潜在源区分布年变化差异明显,2016年最广,2018年最小.印度北部主要贡献源区虽分布范围逐年减小,但在2017年局部贡献增大,对PM10贡献超250 μg·m-3,对PM2.5贡献超60 μg·m-3.主要贡献区周边区域及西宁至兰州一带为中等贡献源区,对PM10贡献为50~100 μg·m-3,对PM2.5贡献为15~45 μg·m-3.  相似文献   

16.
US EPA's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CMAQ) with Process Analysis tool was used to simulate and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atmospheric processes to PM_(2.5) concentration in Qingdao during three representative PM_(2.5) pollution events in the winter of 2015 and 2016.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surface PM_(2.5) concentrations, CMAQ could reasonably reproduc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PM_(2.5) during these three events. Proces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primary emissions accounted for 72.7%–93.2% of the accumulation of surface PM_(2.5)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s.When the events occurred, primary emissions were still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increase of PM_(2.5) in Qingdao,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reduced significantly,which only account for 51.4%–71.8%. Net contribution fro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ransport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M_(2.5) was also positive and its percentage increased when events occurred. Only 1.1%–4.6% of aerosol accumulation was due to PM processes and aqueous chemical processes before and after events. When the events occurred,contribution from PM processes and aqueous chemistry increased to 6.0%–11.8%. Loss of PM_(2.5) was mainly through horizontal transport, vertical transport and dry deposition, no matter during or outside the events. Wet deposition would become the main removal pathway of PM_(2.5), when precipitation occurred.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典型高架公路大气环境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2014年4—11月对长春市典型高架公路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进行采样,对颗粒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对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道路施工期间,PM_(2.5)和PM_(10)中重金属的浓度普遍低于道路运行通车后的浓度,而采暖期重金属的浓度又高于非采暖期的浓度.重金属元素在PM_(2.5)中的含量占PM_(10)中总含量的比例均超过50%,说明颗粒物越细越容易富集重金属.Zn、Fe和Mn的变异系数较小,说明来源稳定,自然源占主导地位.富集因子法表明,Zn的富集程度极强,Mn无富集.Cr和Cd的变异系数较大,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在道路施工期间二者富集程度较轻,道路通行加之采暖后富集程度加强,主要来源为汽油和煤的燃烧.Pb、Cu和Ni的变异系数在0.56~0.76之间,有一定的人为干扰,Pb和Ni在高架公路施工期富集程度较轻,道路运行及取暖期富集程度显著,主要来源是交通源;Cu富集程度强,主要来源可能是油燃烧、建筑扬尘.  相似文献   

18.
根据陕西省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PM2.5质量浓度逐小时数据,利用ArcGIS分析陕西省PM2.5污染时空变化格局,并分析造成南北差异的原因,再利用小波分析手段探讨各市PM2.5污染时间序列周期和突变特性。结果表明:(1)陕西省冬季PM2.5污染重,春季污染轻,并表现出"关中高,南北低"的特征,秦岭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和供暖差异是控制陕西省PM2.5污染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2)冬季和春季单日PM2.5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双峰双谷型",日最低值出现在16∶00~18∶00;(3)Morlet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PM2.5日均变化序列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陕北城市PM2.5污染第1主周期为40 d,关中城市和陕南商洛市有40 d和65 d两个共同周期,安康市和汉中市共同周期为20 d和80 d;(4)陕西省PM2.5突变事件冬季频繁而春季较少,多发生在1月和2月,春季1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造成了陕西省5月5日8个城市PM2.5污染浓度剧增。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大气细颗粒物及其碳质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22日及2017年7月1—26日,对北京市与石家庄市PM2.5(细颗粒物)及PM1(亚微米颗粒物)进行采集,使用DRI(热光碳分析仪)检测PM2.5与PM1中ρ(OC)与ρ(EC),并对其碳质组分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冬、夏两季PM2.5与PM1中ρ(OC)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远高于北京市采样点;冬季PM2.5与PM1中ρ(EC)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高于北京市采样点,夏季则略有不同.②冬季污染日,北京市采样点ρ(PM2.5)与ρ(PM1)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08倍,PM2.5与PM1中的ρ(OC)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14和1.12倍,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ρ(E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15和1.28倍;冬季重污染日,北京市采样点的ρ(PM2.5)与ρ(PM1)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03和1.04倍,PM2.5和PM1中的ρ(OC)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23和1.22倍,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和PM1中的ρ(E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03和1.16倍.夏季污染日,石家庄市采样点ρ(PM2.5)与ρ(PM1)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16和1.30倍,PM2.5与PM1中ρ(O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64和2.71倍,两个采样点ρ(EC)相近.③冬、夏两季PM2.5与PM1中ρ(SOC)/ρ(OC)均较高,冬季北京市采样点分别为48.09%和54.29%,石家庄市采样点分别为44.98%和48.09%,夏季北京市采样点分别为48.47%和61.50%,石家庄市采样点分别为61.52%和63.55%,表明SOC更易富集于亚微米粒子中.④冬季北京市和石家庄市两个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均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夏季北京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研究显示,北京市和石家庄市两个采样点大气细颗粒物及其碳质组分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和污染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20.
樊啸辰  郎建垒  程水源  王晓琦  吕喆 《环境科学》2018,39(10):4430-4438
大气颗粒物是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和采样设备的改进,相关研究对象逐渐从大粒径的PM_10、PM_(2.5)转移到更小粒径的PM_1上.碳质组分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年7月、10月及2017年1月、4月作为4个季节的代表月,对大气环境中的PM_(2.5)和PM_1进行采集,分析了二者的质量浓度和季节变化特征.采用两层嵌套气象-空气质量模型系统(WRF-CMAQ)耦合模型对采样时段进行了模拟,分析观测期间PM_(2.5)和PM_1的来源贡献,并使用因子分析法解析了碳质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均呈现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递增的趋势;PM_1是PM_(2.5)中的主要组成,而且秋冬季节随着灰霾发生频率的增加,PM_1质量浓度占PM_(2.5)的比值明显升高;北京市大气环境中存在明显的二次污染,且SOC更容易在粒径更小的PM_1中积聚.散煤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居民面源及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贡献来源;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排放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