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6,(9):56-59
正【案例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例名称】自然之友和绿家园诉谢某等人破坏林地公益诉讼案【案例类型】生态破坏类【违法行为】违法占地采矿破坏林地植被【所属行业】采矿业【案例概要】谢某等四人违法采矿造成大面积林地生态破坏。北京"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案经福建省南平中院和福建省高院两级审理,终审判令四名被告在5个月内恢复林地功  相似文献   

2.
刘晟呈 《环境保护》2007,(5A):52-56
天津市区域差异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资源过度利用,自然生产力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把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提出研究天津市生态小城镇区域生态建设重点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地形区域和城镇功能功能定位特点,可分为4类地型区域,  相似文献   

3.
辽河新民段水质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河新民段的多年调查与分析 ,指出辽河新民段水质污染严重 ,为持续多年的超 类水质 ,属有机污染类型。冰冻期溶解氧过低是辽河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很早已被人们所注意,但对其进行专门性研究只是近40 ̄50年内的事情,本文对煤炭开采造成土地破坏的类型,程度,分区,预测,成因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煤炭开采土地破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域事故污染源最优搜索理论,在对流域内污染源的相对位置特点、各污染源排污口的规范化程度和流域受污染特征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流域搜索区域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针对事故污染源间歇排放的情况,提出了四类搜索区域内的事故性污染源初始概率分布函数,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四类搜索区域中的动态性事故污染源探测函数.  相似文献   

6.
在易发生滑坡的地层内,硬质岩常构成滑坡抗滑段,其能量耗散和释放的过程决定了滑坡临界破坏时刻的特征。三峡库区常见顺层岩质滑坡的易滑地层有侏罗系中、下统和三叠系中统,采用能量学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三组易滑地层中四类硬质岩石的变形破坏模式。该方法基于概化的顺层岩质滑坡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岩石弱化(或损伤)—破坏过程的能量学解释,并通过四类硬质岩石的三轴循环加载试验,确定了两类破坏控制模式下岩石能量耗散和释放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千将坪顺层岩质滑坡的启滑初速度预测。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_2s)的长石岩屑砂岩属应变控制型岩石(Ⅰ型),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_2b)的灰岩、泥灰岩和侏罗系下-中统聂家山组(J_(1-2)n)的细砂岩属应力控制型岩石(Ⅱ型);②应变控制型岩石(Ⅰ型)随应力值增加其损伤系数增值明显,而应力控制型岩石(Ⅱ型)在破坏前无明显损伤,可储存大量弹性应变能并在破坏时释放;③千将坪滑坡前缘抗滑段岩石属于应力控制型岩石(Ⅱ型),其弹性应变能释放是导致滑坡剧烈启动的原因。易滑地层硬质岩石变形破坏模式的能量耗散分析是顺层岩质滑坡预测预报的关键,对滑坡抗滑段岩石的监测需根据岩石变形破坏模式来确定具体的监测目标。  相似文献   

7.
试析云南矿山环境地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资源破坏,地质灾害三十类,十五亚类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对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特征,危害和产生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改善矿山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2015年遂宁市各类型车辆数据及其年均行驶里程;借鉴国内典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因子,结合遂宁市机动车排放实际情况并加以修正,得到了遂宁市各类型车辆排污因子;运用公式计算出了各类型车辆NO_X排放量及分担率;分析各类型车辆NO_X分担率,结果表明遂宁市应重点抓好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轻型柴油车、公交车这四类车型的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03年3月所摄彩红外航片,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野外植被调查绘制了上海市闵行区的生境图,并依据相对盖度和相对物种丰富度以及地表水水质质量初步划分了生境质量等级图。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相结合探讨和评价了闵行区的生境质量,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闵行已无Ⅰ、Ⅱ类生境质量区,除公园生境属于陆生Ⅲ类外,其它绿地生境类型均为陆生Ⅳ类。造成闵行区高质量生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动植物的原生生境遭到干扰和破坏;在城市绿化过程中对乡土种的摒弃,对外来种的青睐,致使该地区植物物种单一。  相似文献   

10.
非法采矿会造成开采区域生态环境破坏及生态服务功能损害。非法采矿类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涉及的生态环境影响复杂、损害类型多、生态风险隐患大、相关评估技术指南缺乏,使得采矿类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编制难度大、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基于对“生态环境损害案例报送系统”中119起非法采矿类案例数据的分析,以及与矿山修复、生态学等方面的专家交流,总结了非法采矿类案件的主要特点和鉴定评估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这类报告技术审核要点的建议,为鉴定评估机构编制相关报告、检察机关办理类似案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X70管线钢的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在热带海洋大气实海环境下的缝隙腐蚀行为。方法在距离湛江东海岛海岸50m和200 m处分别搭建楔型缝隙模型,安装大气环境Cl-收集装置和自动气象监测站。结果距离海岸越近,风速越大,大气中Cl-沉降速率也越大,X70管线钢缝隙腐蚀越严重。X70管线钢在距离海岸50 m处发生缝隙腐蚀的最大缝宽约为0.96 mm,200 m处最大缝宽约为3.75 mm,50 m处缝隙腐蚀更严重。结论缝隙腐蚀区域形成了氧浓差电池,同时随着缝隙液中Cl-向缝隙内迁移,发生闭塞区电池自催化过程,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缝隙腐蚀区域较非缝隙腐蚀区域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飞机用7B04铝合金缝隙腐蚀试验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展飞机用7B04铝合金缝隙腐蚀仿真研究,理解缝隙腐蚀机理,找出影响缝隙腐蚀的关键因素。方法分析缝隙腐蚀类型,开展缝隙腐蚀试验,建立缝隙腐蚀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仿真计算。结果缝隙内pH值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一致,缝隙口与外部液体/大气连接时,缝隙内溶液分别呈酸性或碱性。缝隙口溶液电势较低,缝隙口附近的铝合金腐蚀较快,含Al腐蚀产物多集中在缝隙口附近。缝隙宽度在0.1~0.3 mm范围内变化不影响铝合金腐蚀速率;缝隙深度增加,缝隙口与底部溶液电势差增大,铝合金腐蚀面积增大,但铝合金最大腐蚀电流密度不变。电位升高,缝隙内铝合金的腐蚀加剧,电位提高10 m V,腐蚀24 h后缝隙内铝合金界面的腐蚀电流密度增加59倍,Al(OH)_2Cl的最大浓度为自然电位下的30倍。结论缝隙腐蚀主要受缝隙外部阴极还原反应影响,电位对铝合金缝隙腐蚀的影响最大,飞机结构中应避免高电位材料同铝合金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室温含氧或无氧0.5 mol/L NaCl水溶液中铜的缝隙腐蚀现象.结果表明,铜发生缝隙腐蚀的过程中,金属腐蚀电位朝负移动,至一最低值并保持不变.同时,观察到铜缝隙腐蚀形态与通常的不锈钢缝隙腐蚀现象不同,即缝外腐蚀严重,缝内腐蚀相对较轻或几乎没有.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形成了金属离子浓差电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在南海环境中的缝隙腐蚀行为。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实海实验装置,在南海170m水深的位置开展316L不锈钢缝隙腐蚀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的腐蚀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结合能谱仪(EDS)分析腐蚀产物膜的微区成分,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缝隙腐蚀试样表面微生物的附着情况。通过对比点蚀试样与缝隙腐蚀试样的腐蚀形貌,并观察缝隙腐蚀试样腐蚀形貌随腐蚀时间的变化,分析研究316L不锈钢在南海环境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结果实海工况下浸泡120 h后,点蚀试样腐蚀轻微,机械划痕清晰可见,缝隙腐蚀试样表面有腐蚀产物生成,并出现明显的局部损伤。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缝隙腐蚀试样表面的局部损伤发展为浅表局部腐蚀,缝隙口堆积锈红色腐蚀产物,并形成闭塞电池。腐蚀408h后,在Cl~-的催化及微生物膜的加速作用下,缝隙口生成许多细小的点蚀坑,并聚集形成点蚀带,缝隙内部呈现波纹状腐蚀形貌,缝隙外部腐蚀相对轻微。荧光照片可见缝隙腐蚀试样表面有微生物附着。结论316L不锈钢在南海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缝隙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金属材料在盐湖卤水中的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现场暴露试验获得了12种典型金属材料在盐湖卤水中暴露181d、415d和810d的腐蚀结果,讨论了它们在卤水中的耐蚀性。TH200、QT500-5、Q235和16Mn在盐湖卤水中的耐蚀性较好。QT500-5的耐蚀性好于TH200。304、316L和430不锈钢在盐湖卤水中发生较轻的点蚀和缝隙腐蚀,耐蚀性较好;其耐蚀顺序为316L>304>430。T2、QSi3-1在盐湖卤水中有好的耐蚀性。L6、6066和LC4(BL)在盐湖卤水中发生严重的点蚀和缝隙腐蚀,耐蚀性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热带滨海地区景观设施的腐蚀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宏观调查和微区检查的方法,对比分析湛江、珠海和深圳3个典型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设施腐蚀状况的差异,总结热带滨海景观设施的腐蚀特征.结果 缝隙腐蚀和焊缝腐蚀是热带滨海景观设施发生频次最高的腐蚀类型,其中出现缝隙腐蚀的频次平均为66.6%,出现焊缝腐蚀的频次平均为53.2%.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大,景观设施腐蚀程度减小,其中景观设施在200 m发生大面积腐蚀的程度比100 m平均减轻22.1%.景观设施向海面发生严重腐蚀的比例比背海面高,其中景观设施向海面在100 m发生腐蚀比背海面严重,比200 m平均增高10.4%.结论 热带滨海地区景观设施的腐蚀差异与设施离海距离、设施朝向以及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要素(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6A01-T5铝合金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间的缝隙腐蚀行为规律。方法 采用常温常压浸泡腐蚀方法,结合SEM、EDS、XRD和白光干涉检测,对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结构在碱性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腐蚀表现为在缝口处产生沿缝口方向的凹陷渠,在缝内,以局部减薄和腐蚀坑为主,并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区域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组成不尽相同,缝外暴露区的腐蚀产物表现为晶体颗粒状,主要成分为Ca CO3和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缝口附近沿缝口方向形成一层有明显界线的腐蚀产物覆盖层,缝隙内部的腐蚀产物相对较少,表现为尺寸相对较小的结块,主要成分为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结论 在6A01-T5铝合金与304不锈钢非电连接情况下,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内2种金属分别独立发生缝隙腐蚀,因2种金属在腐蚀过程中争夺O2,使得304不锈钢对6A01-T5铝合金的缝隙腐蚀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强 《装备环境工程》2023,20(11):121-132
目的 提高车辆装备在热带岛礁大气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为车辆装备在热带岛礁大气环境长期稳定的服役提供防腐蚀设计与改进依据。方法 通过对岛礁大气环境特点的分析和典型车辆装备腐蚀规律研究与总结,制定相应的腐蚀防护设计及措施,并在车辆装备上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 根据腐蚀特点,车辆装备划分为结构类腐蚀、电气类产品腐蚀、材料和涂层腐蚀等4类,其中,结构类腐蚀是最主要的腐蚀行为,结构类腐蚀类型主要包括缝隙腐蚀、电偶腐蚀、应力作用下腐蚀、磨损腐蚀、结构外形及空腔结构造成的腐蚀等。根据腐蚀环境进行划分,将整车划分为舱外完全暴露结构区域、底盘底部区域、发动机舱区域和舱内区域等4个腐蚀区域。在车辆装备上采取相应的腐蚀防护设计与措施,包括典型结构类防腐蚀设计、电气类产品腐蚀防护设计、材料与涂层搭配选用、维护保养和腐蚀监测措施,在热带岛礁大气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验证效果。结论 根据不同腐蚀类型,采取相应的结构类、电气类产品,材料与涂层合理搭配选用等腐蚀防护设计,加严环境试验考核,以及维修维护、腐蚀监测等腐蚀控制措施,车辆装备在热带岛礁环境中将取得长效且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为对象,着重研究了该区小生境的类型、特征和组合,小生境小气候特征及植物对小生境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小生境类型主要为石面、石沟、石缝及土面。小生境组合类型主要为石面型,石面土面型及石面石沟型,其中石面型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小生境的严酷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石面土面石沟石缝。各小生境的恶劣程度均随着石漠化的进行而增加。研究区植物主要生长在石面石沟中,若以各生境中单位面积的平均株数而言,植物对小生境资源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缝石沟土面石面。随着石漠化的进行,各小生境株密度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