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11月6日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此次攻坚战是为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首次全面"宣战",目前各地正在加紧制定省级实施方案,落实《行动计划》。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和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五大重点任务,分析了破解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资金、人才、技术难题的相应措施,为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来由于农用薄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致使农业环境受到污染.笔者通过对该地区农业环境主要污染因素和污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农业非点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来源及危害进行了概述,并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化肥和农药控制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进展情况,以期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苏南太湖流域等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出现了着过量施氮肥、肥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了化肥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大量养分作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排掉,加剧了大湖水体富营养化,对农村环境、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相关政策,在治理工业点源污染的同时,皆顾农业非点源污染,为我国21世纪城乡环境清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南太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苏南太湖流域等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出现了着过量施氮肥、肥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了化肥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大量养分作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排掉,加剧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对农村环境,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相关政策,在治理工业点源污染的同时,皆顾农业非点源污染,为我国21世纪城乡环境清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改善日益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处理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例,分析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新农村水环境问题突出、农村的工业污染加剧等问题;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的人口迅速增加,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片面追求农业高产,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畜禽养殖业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管理:公共政策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远  王晓霞 《环境保护》2005,(11):23-26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十分薄弱,环境政策、管理体制、公共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亟待加强。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面源污染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系统性的公共政策机制:一是在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完善农业环境管理政策:二是建立一套全面的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管理的支持体系:三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以期缓解、改善并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到我国农业中的化学品越来越多,对我国农业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何高效地解决农业环境污染,已成为众人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先简单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环境受污染的程度、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揭示了农业污染纠纷的内涵,提出处理农业污染纠纷要运用农业技术先行界定,运用监测数据科学鉴证,运用因果关系逻辑推定,同时强化环境管理,疏通综合处理渠道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水体为主,说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我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法规和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常熟市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域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业和农村污染发生的广域性、分散性和随机性等特征,使得农村污染治理难以抓住重点.在乡镇级单元尺度上,采用清单分析法,核算江苏省常熟市农田种植(化学肥料施用和作物秸秆遗弃)、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生活污水和人粪尿、生活垃圾)共4类6种农业和农村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采用聚类分析法,通过敏感性评价识别出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域和优先控制污染源,从而使得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与管理措施更具针对性.结果表明,2007年常熟市农业和农村污染源COD、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5496.07、4161.03、647.54t.a-1,COD、TN和TP的排放强度分别为48.84、36.98、5.75kg.hm-2.COD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和水产养殖,贡献率在75%以上,TN和TP的主要污染源是农田种植和水产养殖,贡献率在80%以上.敏感性评价识别出古里镇和沙家浜镇是常熟市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域,农田种植和水产养殖是优先控制区域内要优先控制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面源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农村的排放率比较随机,农业的面源污染对农业的生产综合的质量,以及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农业污染已经成为地表上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农业的面源污染对水资源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农业防控和水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文章从农业的污染开始展开分析,并找出造成农业污染的原因所在,重点描述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的方向,在控制农业面污染时可以首先对污染的源头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控制处理,其次将能二次使用的资源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揭示了农业污染纠纷的内涵,提出了处理农业污染纠纷的4个“支撑点”,即运用农业技术先行界定,运用监测数据科学鉴证;运用因果关系逻辑推定,强化环境管理,疏通综合处理渠道等。  相似文献   

16.
曲格平 《环境》2001,(4):10-11
当前,我国农村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逐步加重,生态恶化不断加剧。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常规农业所施用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问题能否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质量能否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必须把农村环境保护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业养分的非点源污染与管理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彭奎  朱波 《环境保护》2001,(1):15-17
非点源污染一旦发生,其控制和治理将非常困难。由物质的不当输入和输出所引起的农业养分污染是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形式。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养分的四大污染源-农用化肥、畜禽粪便、沉积物、温室气体及其污染现状;并对养分的去向和环境危害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还提出了当前中国控制养分非点源污染应当采取的对策、措施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农业基础和传统的大国,半数以上人口居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依安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指出了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业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及生活垃圾污染.并根据农业生态污染指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非点源污染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农业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分类比较几个常用模型,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讨论了非点源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