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典型代表,"河长制"为中国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对策。"河长制"起源于地方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而进行的"应急式"的制度创新。2007年夏季,太湖爆发了大面积的蓝藻事件,引起了江苏省无锡市的水危机。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同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无锡市在2007年8月率先推行了"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  相似文献   

2.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09,(7):70-71
江苏全面推行流域治理“双河长制” 江苏省积极探索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率先在太湖流域建立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的“河长制”,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职责落到实处。2008年,为推进太湖水污染防治,江苏省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无锡首创的“河长制”,15条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实行“双河长制”。  相似文献   

3.
张均 《环境导报》2003,(14):18-18
问题整合“太湖水资源的状况”是一个面广量大的研究性课题,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把课题化大为小,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经过筛选、论证后整合出以下七个问题:“零点行动”前太湖水被污染状况怎样、造成太湖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太湖水污染造成了哪些危害、相关部门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治理被污染的太湖水、“零点行动”后的太湖水状况怎样、如何防止太湖水污染的继续发生、我国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废水的排放。方案拟定由于现在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此…  相似文献   

4.
众说纷纭"河长制" 2007年春天,太湖蓝藻爆发并引起了供水危机之后,无锡市于当年8月开始了流域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尝试.由于这项尝试被赋予了一个新鲜而又通俗的名称并且于近期在云南、湖北、河北等地推广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是众说纷纭的"河长制".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推行河长制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河长制实施方案制定、配套制度建设中有一些创新设想.推进人大常委会监督河长制实施的地方立法、鼓励和保障村级河长和民间河长参与河长制的实施、规划河长制实施的考核督查机制、确立河湖统一的整体性生态保护理念在河长制实施中的指导地位,是广东省落实河长制的主要特色,具有创新法律制度、助力法律实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危机后,江苏省在应急防控、综合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流域水质改善成效明显。本文阐述了治理太湖(以下简称"治太")十年江苏省在法规法规、法规标准、治理规划、治理资金、组织机构、应急防控、环境经济政策、督政制度八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同时也从治太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流域治理规律性、社会经济变革三个方面,分析了治理太湖进入深水区面临的三大困境。从坚持创新的角度,提出未来十年治理太湖的方向,包括加快治理领域整体推陈出新、加快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要闻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0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的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指出"河长制"的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A何为"河长制"?"河长制"是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的。它是在太湖蓝藻暴发后,无锡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的举措,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8.
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河长制是联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对接口,有助于地方率先转变政府职能、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共治体系,树立样本.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回顾了河长制在太湖流域乃至江苏地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河长制在云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的创新实践;归纳了河长制发展演变特点,揭示了其面临的职责非法定、权责不对等、协同机制失灵、考核欠科学等待解难题,并从环境治理体系改革顶层设计角度,在法律制定、考核机制和公众参与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全面推进河长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后,无锡市痛定思痛后作出实施"河长制"的抉择,由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督办截污治污,从此每一条河流的水质变化都牵动着一位"河长"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和温家宝总理“太湖治理要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标志性工程”的重要指示,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一个定位、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六个全覆盖、加快三个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推进速度,全面落实太湖保护治理的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无锡特点的科学治理太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1.
河长制是我国在河湖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上提出的一种创新制度。本文追根溯源,阐述了历史上"河长"的发展及职能;通过分析现阶段水环境问题和河长功能的变化,强调了河长制出现的必然性;对比古代与当今、全国与江苏河长的任务和职能,分析了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河长功能的丰富与强化;最后对河长制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河长功能实现的多渠道保障,以期为我国河长制的推行及水环境的长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2016年《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为界线,我国河长制发展经历了从地方试点探索到中央顶层设计两个阶段.河长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存在诸多法律依据与制度支撑,是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的具体落实、环保问责制的典型体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底线限制的实质拓展以及水资源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从环境法角度审视,河长制也存在一些制度内生困境,应相应构建法律保障机制:河长制存在职非法定的困境,应构建长效法律机制;河长制与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抵牾之处,应构建二者协调机制体系;河长制考核问责制存在异化风险,应相应体系化设计考核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底至6月初,太湖因蓝藻暴发引发水域污染,致使无锡市一度发生严重的供水危机。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表示:“这场水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治理太湖水环境必须‘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就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GDP的做法,健全‘绿色GDP’考核体制和考核标准。对地方党政官员实行严格的环保责任制,凡达不到标准,落实不了责任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在管理体制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水危机有目共睹,现在仍然处在不断加重的阶段,而且看不到有遏制的趋势。 人与水关系日趋“紧张” 自1998年的洪灾之后,珠江、准河、长江、太湖等大江大河都连续出现灾情。今年上半年,从南到北一些主要城市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袭击。现在我国多年平均洪涝灾害损失大约占GDP的2%~3%,日本现在是0.2%~0.3%,美国则更少,是万分之八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还很不足,防洪的标准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河长制自创立以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其是一项可行的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制度.但与此同时,河长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制度的推行法制保障不足、实施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不足以及与现行水管理制度存在冲突等.湖南省河长制正处于全面推行中,其诸如升级版的一些做法值得肯定,但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并进行法制化构建才是保证河长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法制化构建主要包括制定有关河长制的地方法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危机其实不是水资源的危机,而是水管理和水利用的危机,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可持续地使用现有水资源。”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水资源项目主任吉尔·博格坎普,在北京接受笔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世界水危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更忧虑的是水危机中东冲突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土地的民族争端,从战争走向和谈。犹太人实现了千年建国梦想,巴勒斯坦人还在为建国理想奋斗。尽管现在巴以冲突闹得不可开交,但人们并不悲观,因为在大势所趋之下,巴以不可能闹翻天,最终还得和谈收场。一些专家更忧虑的是未来———中东严重水危机可能引发动乱。目前以色列经常听到的话题是暴力冲突和水危机,从中可以感受到犹太人的远忧与近虑。“对手”一词,源于拉丁文,本意是“分享同一条溪水的人”。在中东所有资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机的是水。中东有最丰富的石油,却最缺水。中东曾…  相似文献   

18.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它有效地落实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这一基本法律制度,为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8月25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牵线组织了上海部分专家参加“城市水危机”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改善子牙河水系水环境质量,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制定了本辖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市级领导“包河”制度,实行主要河流“河长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