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水中一些主要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以及不同消毒剂投量,接触时间和pH值等条件下,二氧化氯对水体中一些微生物的杀灭和失活效果。与流氯对比的结果表明:ClO2对藻类失活效果优于或相当于液氯;ClO2对病毒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显著优于液氯;ClO2可在一广泛的pH值范围内杀灭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在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转化备受关注.二氧化氯(ClO_2)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但水厂中二氧化氯制备工艺得到的常为复合二氧化氯(即ClO_2和Cl_2的混合物).目前,复合二氧化氯对PPCPs的去除方面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研究了复合二氧化氯对16种常见PPCPs的降解效能,并与单独二氧化氯氧化进行比较.研究发现,PPCPs的降解效果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ClO_2可选择性氧化磺胺甲基嘧啶等含富电子基团的PPCPs,对甲硝唑等不含富电子基团的PPCPs降解能力有限,对咖啡因和扑米酮基本不降解.相比单独二氧化氯氧化,复合二氧化氯能促进萘啶酸、氟甲喹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降解,但是对甲硝唑、二甲硝咪唑和避蚊胺的降解能力低于单独二氧化氯氧化.复合二氧化氯使用中亚氯酸盐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以稳定剂H_2O_2和Na_2CO_3与ClO_2制备的所谓“稳定性二氧化氯” 溶液中ClO_2存在型体及碳酸盐存在型体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热稳定性、酸活化影响因素以及杀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与纯NaClO_2和ClO_2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ClO_2是以亚氯酸盐ClO_2~-型体存在,碳酸盐是以碳酸氢盐型体存在.又通过理论分析证明“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制备过程中ClO_2与H_2O_2和Na_2CO_3发生了氧化还原和质子传递反应,生成了亚氯酸盐ClO_2~-和碳酸氢盐HCO_3~-,并有O_2放出.因此,认为“稳定性二氧比氯”溶液是ClO_2与H_2O_2和Na_2CO_3反应生成的ClO_2~-和HCO_3~-的混合溶液.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以稳定剂H_2O_2和Na_2CO_3与ClO_2制备的所谓"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UV吸收光谱、纸层析特性、微观结构及离子色谱进行了分析,并与纯NaClO_2及ClO_2溶液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 与NaClO_2在UV吸收光谱、层析比移值、微观结构、离子色谱这几方面都具有很好或极其相似的一致性 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氮’与NaClO_2溶液中氯氧化物存在型体的一致性.因此,认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ClO_2是以亚氯酸盐ClO_2~-的型体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十分常见且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由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典型磺胺类药物磺胺醋酰(sulfacetamide,SFA)及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STZ)与二氧化氯(ClO_2)的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FA及STZ与ClO_2的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 5.0和25℃条件下,反应二级速率常数分别为505.35 L·(mol·s)-1及1382.85 L·(mol·s)~(-1).温度、pH及水质条件等因素均对反应过程存在影响.SFA及STZ与ClO_2的反应机制受ClO_2投加量影响,在ClO_2过量时([ClO_2]∶[SAs]≥5),SAs得到一定程度的矿化,SFA及STZ与ClO_2的反应产物主要为乳酸、草酸及富马酸等有机酸;在ClO_2浓度较低时([ClO_2]∶[SAs]≤3),SAs与ClO_2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毒性较强的氯代产物.  相似文献   

6.
陈敦峰  孙成录 《环境化学》2001,20(3):303-304
对于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的医院污水,国内大多数医院用液氯或次氯酸钠来处理,杀灭医院污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后再排放,处理医院污水最早使用的是液氯,由于液氯处理医院污水的成本低,因而使用面广,但液氯的腐蚀性强,会导致液氯泄漏事故,存在安全隐患,次氯酸钠发生器是较后期的产品,以电解法为主,由于设备的故障率高,经常停机,不能保证对污水的处理时间,造成医院污水夹带着大量的有害细菌和病原体外排,形成“前门治病后门放毒”的状况,用液氯或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处理医院污水已很难满足淮河流域达标排放的要求,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无机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杀菌灭藻功能,可用于处理医院污水,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在纳污水体为Ⅲ类水质的淮河流域,更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及生物除氮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含有光合细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以及反硝化细菌)对养殖水体中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以及水体氮素等理化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后,水体中藻的种数增加,藻类细胞(或丝状体)数量及生物量减少;水体中浮游动物种类和生物量增加,从而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微生物经固定化处理后,脱氮率高,有效期长;小球内固定化微生物总数和与脱氮速率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6.23×10-3 1.86×10-5x;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水体的总氮、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其含量分别是对照的40.8%、36.5%和45.9%.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宁粳1号)为试材,以萌发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为测定指标,研究镧对水稻种子受酸雨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mg·l-1的LaCl3溶液浸种处理后,水稻种子受酸雨伤害作用有所缓解,种子MDA含量和H2O2含量La(Ⅲ)组低于CK,CAT活性La(Ⅲ)>CK,表明La(Ⅲ)提高了CAT活性,加强了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使MDA含量和H2O2含量降低;同时,MDA含量和H2O2含量pH2.5>La(Ⅲ)+pH2.5>pH4.0>La(Ⅲ)+pH4.0>CK,表明酸雨胁迫使种子内部活性氧积累增加,过氧化程度加重,La(Ⅲ)处理有效缓解了其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的积累,且CAT活性La(Ⅲ)+pH4.0>pH4.0>La(Ⅲ)+pH2.5>pH2.5,表明酸雨胁迫使CAT活性应激升高,但高强度酸雨因其强度过大,使得酶活性下降或部分失活,La(Ⅲ)处理后缓解酶活的下降,提高酸雨胁迫下CAT活性,从而提高对H2O2的代谢能力,最终减轻种子膜脂过氧化程度,缓解酸雨对种子伤害.  相似文献   

9.
在pH值大于9和温度为25.0±0.01℃条件下,采用pH值探针技术研究二氧化氯氧化硫代硫酸钠反应体系在封闭搅拌状态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封闭条件下体系的pH值呈现比较复杂的准振荡现象,大致经过四个阶段(Ⅰ,Ⅱ,Ⅲ,Ⅳ)的下降:(Ⅰ)下降来源于二氧化氯的自身歧化反应动力学;(Ⅱ)下降来源于连四硫酸钠的水解反应动力学;(Ⅲ)下降来源于硫代硫酸钠被二氧化氯氧化的主反应动力学;(Ⅳ)下降来源于ClO-2和ClO2与连四硫酸钠及其水解产物的反应动力学.其中,连四硫酸钠的碱性水解反应是pH值动力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对有机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二氧化氯二两种直接染料和两种活性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因素-ClO2的投加量、染料的初始浓度、pH值、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二氧化氯对这几种有机染料均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处理医院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经过鉴定,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对氯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黄君礼  曹亚风 《环境化学》1994,13(5):466-473
本文以水中黄腐酸及其十几种模拟化合物为前驱物质,研究了二氧化氯对CHCl3形成的影响,并与液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几乎不形成CHCl3。认为ClO2是优良的液氯替代消毒剂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对水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模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研究了ClO2抽量和投加点对水中Fe^2+,Mn^2+,S^2-CN^-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与液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ClO2投量增大,去除率也增加,且ClO2效果优于液氯;后投ClO2的去除效果好于中间投和预投ClO2,且可省药,这为ClO2在饮用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对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君礼  李春兰 《环境化学》1998,17(2):174-179
本文采用模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进行了ClO2投量和投加点对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并与液氯做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对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液氯,且后投ClO2的效果好于中间投和预投ClO2,双层滤料过滤好于单层滤料,这为ClO2在饮用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Microcystins, which represents one kind of cancerogenic organic compounds, is abundant in eutrophication wate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factors on chlorine dioxide (ClO2) for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Microcystin-LR, Microcystin-RR, and Microcystin-YR in water as well as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kit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C-LR, MC-RR, and MC-YR could be efficiently decomposed by ClO2.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shown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lO2 and reaction time; while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H is slight. The kinetic constants and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reaction of MC-LR, MC-RR, and MC-YR with ClO2 are determined as 459.89, 583.15, 488.43 L·(mol·min)-1 and 64.78, 53.01, 59.15 kJ·mol-1, respectively. As indic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 (HPLC-MS) analysis, degradation should be accomplished via destruction of Adda group by oxidation, with the formation of dihydroxy substituendums as end products.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a fundamental demonstration of ClO2 serving as oxidizing disinfectant to eliminate microcystins from raw water source.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工程冷排水中余氯排放,并通过毒理实验研究海洋中余氯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仔鱼和幼鱼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余氯浓度为0.14和0.20 mg·L-1时,仔鱼出现死亡现象,其他3个低浓度条件下仔鱼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家用消毒剂大量用于日常生活中,进入水体环境后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效应,目前尚缺乏保护水生生物安全的生态效应阈值。本研究以2种典型家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分别为对氯间二甲苯酚和次氯酸钠,前者命名为消毒剂A、后者为消毒剂B)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8种不同营养级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底栖动物外,消毒剂B对藻类、溞类和鱼类的急性毒性均高于消毒剂A;我国本土种稀有鮈鲫对2种消毒剂的敏感性高于其他2种鱼类;2种消毒剂对藻类的毒性高低均为近头状伪蹄形藻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近头状伪蹄形藻对2种消毒剂最敏感。基于上述毒性数据构建了物种敏感分布(SSD)曲线,计算对保护95%的物种不受影响时所对应的污染物浓度(HC5),并结合评估因子法推导出2种消毒剂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值作为急性生态效应阈值,消毒剂A和消毒剂B的PNEC值分别为13.16 mg·L~(-1)(有效成分对氯间二甲苯酚PNEC值为0.33 mg·L~(-1))和0.71 mg·L~(-1)(有效成分次氯酸钠PNEC值为0.01 mg·L~(-1)),消毒剂A对淡水生物的PNEC比消毒剂B大了一个数量级,表明相较于消毒剂B,消毒剂A对水生态环境更为友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制订典型家用消毒剂的水质基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