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波形电晕线排列形态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波形电晕极的放电特性以指导工程设计与应用,在线-板式电除尘器中,实验研究了波形电晕极排列方式对电除尘器伏安特性的影响.试验中主要考虑了2个因素对波形电晕线放电性能的影响,即波形电晕线的偏转角和波形电晕极间距.其波形电晕极的具体布置方式分为:①波形电晕线偏转角分别为0°、45°、90°;②波形电晕极间距分别为14...  相似文献   

2.
一、电晕阻塞在电晕极和收尘极所造成的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发生电离。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向电晕极运动,负离子向收尘极运动。正、负离子各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形成电风。当气体含尘浓度不高时,带负电粉尘微粒受到电风的影响而加速向收尘极运动,提高了收尘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电晕极结构对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影响,采用逐步优化法,对比十字形芒刺电晕极和笼式环形电晕极在不同横向极距、纵向极距、芒刺数下对电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后,加入芒刺的笼式环形电晕极放电能力优于未加入芒刺的笼式环形电晕极和十字形芒刺电晕极,并在与水膜共同作用时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其结构参数为:从上至下4层圆环半径依次为107,80,54,28 mm;相邻圆环纵向极距为150 mm,圆环与集尘极的横向极距为90 mm;半径最小圆环上芒刺数为8根,其直径为2 mm,长度为10 mm。优化后的电晕极结构与水膜作用有助于提升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发现固定极线用的框架,C形梁、振打撞击杆在对应的极板部位会造成通常所说的电场“屏蔽”区,导致积灰薄而疏松,使收尘极板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在判别极线固定方式优劣时,尽可能少缩短极线有效长度应作为主要的要求之一。还对极线的几种固定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水平框架式是一种较好的极线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粉尘粒子荷电原理,对四种电晕极的主要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卧式电除尘器的最佳极配形式。  相似文献   

6.
静电除尘器的极配和电极形式是除尘器性能的决定因素,它能影响进入除尘器内粉尘的荷电和荷电粉尘的运动。为了解线-网静电极配结构的静电场,根据两种电晕极下的线-网静电极配结构的实验V-I曲线,对包含离子迁移率、除尘器结构几何参数的常数进行了反演,分析了不同电晕极与网状接地极构成的电极对下的电场电流密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线-网极配结构的V-I特性与经典线-管极配结构的V-I特性具有一致性;在高外加电压下,电晕电流的增加可能带来电晕线的温升,进而使离子迁移率增加;在高低两种外加电压状态下,两种电晕下的电场电流密度值差别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电除尘器异极距误差的大小,对电除尘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等的影响很大,它是决定电除尘器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误差太小,会使制造、安装困难,增加成本;误差太大,会大大降低除尘效率。目前,同样结构型式的电除尘器中,有的大规格与小规格,较宽间距与较窄间距的异极距误差一样,甚至大规格比小规格的异极距误差还小得多。特别是新设计的电除尘器,由于没有一定的确定方法,给合理地确定异极距误差带来了困难。因此,笔者对异极距误差以多大为宜,如何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除尘器极板电泳密度测试方法和装置,测定了不同极距下脉冲供电和直流供电时,沿电晕极线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整个极板上电流密度的分布结果,得出在同等条件下,脉冲供电的极析电流密度分布比直流供电的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善电除尘器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磨心坡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瓦斯压力大、煤层厚度较薄、透气性系数低、抽采难度大等问题,对该矿极薄煤层进行顺层钻孔的水力压裂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极薄煤层水力压裂半径的确定问题,然后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通过现场应用分析发现压裂区域比非压裂区域瓦斯纯量提高4倍以上,抽采效果良好;同时对于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极薄煤层瓦斯抽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解法处理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的废水,研究了阴阳极间距、电解电压、电解时间、添加药剂、阴阳极面积比、pH值和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表面附着一层不导电的r(OH)3膜时,会增加阳极电阻,提高电解反应阻抗,降低去除宰,电解反应生成的H2具有搅拌作用,使Cr(OH),膜不易附着,可减弱该膜的不利作用;由此,阴阳极间距取最小值,电解电压取最高值,电解时间取中问值可提高去除率.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阴阳极间距4 mm,电解电压2.4 V,电解时间45 min,添加药剂2.5 g/L的NaCl,阴阳极面积比为5:1,废水pH值为9.0,温度25℃.最佳工艺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为99.80%.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安全演变机制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基于隐患因素的区域生态安全概念,阐述了隐患因素的作用机制: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强,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好;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相对最差;触发传递机制越弱,控制响应机制越弱,系统安全状态中等;触发传递机制越强,控制响应机制也越强,系统安全状态中等。根据突发性隐患因素与渐发性隐患因素作用的动态变化,基于安全科学的“R-M”基本理论,分析了区域生态安全渐变—突变过程,渐变正相变过程,渐变—突变的突变过程,渐变—突变的正相变过程,突变过程,正相变过程。最后总结生态安全渐变和突变的方法研究,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相变储能光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相变储能光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实验平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太阳能光伏集热蒸发器与直流压缩机的匹配计算,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辐照量为800 W/m~2、光伏集热蒸发器面积为12 m~2的条件下,系统制热功率为10 k W,太阳能光伏集热蒸发器发电量为6.2 k W·h,大于直流压缩机的耗电量,满足供电要求;实验所得系统COP为3.25。相变储能可以解决太阳辐照波动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具有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3.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控制在酸化水解阶段处理高浓度乙酰螺旋酶素制药废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反应器结构简单,启动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废水中挥发酸的浓度,缩小了pH值的变化范围,稳定了水质,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了甲烷发酵阶段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安全机理与扰动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针对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在生态安全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在剖析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隐患—响应(S-D-R)的生态安全机理框架。隐患越小,危害效果越弱,系统响应能力越强,系统生态安全状态最好;隐患越大,危害效果越强,系统响应能力越弱,系统生态安全状态最差;隐患越小,危害效果越弱,系统响应能力越弱,系统生态安全状态中等;隐患越大,危害效果越强,系统响应能力也越强,系统生态安全状态中等。根据评价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的隐患因素出发,结合其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生存方面的多维空间结构构筑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铁路运营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铁路预警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铁路运营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从指标内涵、地位、政策相关性、表现形式、数据可得性及指标间关系等方面,确定了铁路运营监测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引入机车辆数指数、旅客列车坐席指数的概念,从运输量、货车和机车运用、生产能力改善、经济、服务水平5个方面,构建铁路运营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警限和警度的确定原则、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预警信号评价模型。结合具体案例,对铁路运营水平进行评价,将运营水平状况的判断与决策取向相融合。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安全问题、安全化入手,探讨水资源问题安全化,解释了安全、安全问题及安全化的内涵;指出水资源问题来源于人类活动与水资源之间不和谐的运动,及其运动的逐渐升级,将产生一些危害性较大的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是水资源问题严重化的终极形态,其安全化是水资源问题转变为水资源安全问题的过程。在水资源安全化过程中,水资源问题是起点,安全化是过程,水资源安全问题是结果和终点。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问题安全化的本质是水资源的稀缺性,安全的基础是健康的水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堆载大小对原水管道受力变形的影响,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出模型试验相似比,并根据相似比进行模型箱的设计、管道材料的选取和重塑土的配制,研究不同工况下管道的受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管道端部应力大于管中央应力,管轴向应力大于管环向应力。在中心加载下,管端应力值较管中央处大,前者增长速度更快,而后者增长速度较慢。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靠近荷载的管端应力最大,而管中央应力最小;尤其在偏载6 kPa作用下,管端下表面轴向应力达到595 kPa,而管中央处仅有64 kPa,管端受边界约束作用明显,管道呈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8.
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工业生产、储运过程涉及储存大量气态和液态的危险性物质,该类物质大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民用燃料的输送和储藏,也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气体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很难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因此,事故状态下有毒气体的扩散,是安全评价中灾害后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梯度输送理论,建立了无风条件下气体扩散的动态模型。在限定容器中气体介质是中性气体的情况下,由于中性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各向同性,扩散方程获得了简化。进一步限定容器形状为最常见的圆柱形,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求出了该条件下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开发的扩散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梯度输送理论即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面积的输送的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同时对建立的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探,结合实例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傅贵  郭孝臣 《安全》2019,40(9):1-4
阐明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其发展、应用及提高事故预防效果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重要观点得知,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致因理论是发现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的工具,当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所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综合以往文献,给出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实质性科学含义是事故的原因定义、原因间、原因与事故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形象地综合表达为事故致因模型,其获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安全管理实务认识到,社会组织要有效管理其安全健康和环保业务,选择一种事故致因模型作为总体思路且连续运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在具有空中作业机构的市政建筑工程车辆中 ,空中作业的人机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车辆升降机构的稳定可靠是实现安全作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分析和研究了该类车辆的作业特性 ,推荐在升降机构的液压系统中采用液压双路安全阀的技术。施工作业时 ,由于突发原因 ,执行系统的一根液压胶管破断 ,液压安全阀的一个阀芯迅速动作 ,关闭此阀口 ,确保空中作业机构和生产人员的安全 ;同时液压安全阀的另一个阀芯使另一根液压胶管继续工作 ,从而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笔者应用了安全液压阀的工作原理 ,建立了阀芯的运动方程 ,并对其安全保护特性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