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日,浙江省永嘉县政府印发了《永嘉县企业欠薪预警处置办法》,决定对所有欠薪企业进行监控,以预防职工集体投诉(上访)等劳动保障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前,劳动保障监察中遇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劳动者的诉求方向扩大,非理性维权事件增多,超出法律基准的利益诉求也日益增加。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探索、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是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山东青岛.烟台等地连续发生多起韩资企业主欠薪逃匿案件,不仅给劳动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成为中韩之间的外交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仅烟台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就处理欠薪逃匿案件9起,涉及申诉人700多人,涉案金额200多万元。如何应对欠薪逃匿案件也成为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方面烟台开发区作出了积极探索,面对欠薪逃匿案件,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意识到单靠劳动保障部门的力量无法根治.必须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力量.建立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线     
《现代职业安全》2007,(9):13-13
广州首设工地工会拥有130多名员工的广州荔湾区盛大蓝庭工地,日前成立了广州市首家建筑工地工会。工会成立后,工会成员经常到工地派发宣传小册子、开展权益咨询活动,宣传保障权益、解决劳动争议的正当途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设立咨询专线电话,为农民工解答有关问题,接受农民工的投诉,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据了解,2007年内,广州2000多个工地都将建立工会。建筑工地工会成立后,将重点在欠薪、生产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及时发现并调解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郭莹玉)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协理员为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仍然比较薄弱,这是现实的社会政策条件、工作机制、人员素质、思想观念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激励机制,细化服务要求,强化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6.
近10万农民工今年头8个月共讨回企业欠薪1.79亿元,人均被拖欠1827元。这是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近日披露建筑企业用工检查情况所列出的“清单”。从“清单”看.有1556家企业因存在拖欠工资、不给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占被检查的5041家建筑企业的31%;26家企业被行政处罚;发生50人以上讨要工资的群体事件264起;另有20家拖欠农民工工资人数较多的企业被通报。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障监察文化,是指融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和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贯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的组织、制度、机制、设施中的文化内涵,体现劳动保障监察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方式、文本方式等。劳动保障监察文化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质量、水平、效率、效益和劳劝保障监察队伍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预警和处置机制,能灵敏、准确地昭示劳动关系风险前兆,可以防风险于未然,及时发现和化解劳动关系的矛盾、纠纷,防范突发性、群体性重大案件。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处置机制,需要有完整的预警信息采集、分析和研判机制,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还应和各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劳资矛盾。同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也要组织相关培训,加强法律宣传,强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9.
员工欠薪问题尤其农民工欠薪问题一次次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直接关注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许多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所规定的惩戒性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且难以实施,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机制,故农民工欠薪问题实际上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讨薪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如以自杀为威胁,以胁迫为手段,  相似文献   

10.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决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每年麦收前,都是建筑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今年河南省郑州市通过加强监管,使建筑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对农民工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为保护农民工权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二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郑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集中力量,不间断地加强对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设立农民工维权公示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高碑店市人事劳动保障局认真研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新情况,探索出“三制并举”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查案及时 全时接受举报,及时查案,是顺利处理案件,震慑违规业主的关键。为此,该市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实行分片负责。  相似文献   

13.
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与司法的有机衔接机制,对更好地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能作用意义重大。(《意见》对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效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建立起利益均衡机制,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劳动法》实施10年以来,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10年来,《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丽丽 《林业劳动安全》2012,25(3):32-34,48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自然环境综合治理机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水资源保护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水资源保护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机制,保证水资源能够合理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劳动安全生产对水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水资源生态治理机制建设可以推动林业劳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面实现林业生产效益,保障林业劳动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仲裁作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一个主要救济途径,其地位日益突显。但由于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并未对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与劳动仲裁部门、社保机构与仲裁机构职能交叉甚至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样的劳动争议问题,如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可能对劳动者的维权成本、维权结果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目前缺乏制度界定的前提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承担的行政职能出现了一种仲裁化的倾向,这就引发了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工作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一直是困扰劳动保障部门的一个工作难点,因此问题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处理过程当中也因为缺乏书面劳动合同的约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劳动关系短期化、劳动者举证障碍、用人单位恶意缠讼、执行障碍等问题尤其突出.近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再次明确劳动合同为要式合同,强化了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用工形式的更加灵活多样,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一直呈上升趋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十分繁重。形势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江苏省抓住机遇,加快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发展步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公开既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之一,也是政府监管执法的新型实效性确保手段。公开劳动保障违法案件需要考虑其双重特性,根据具体情形进一步厘清监管目标,权衡案件公开之必要性,从扩大公开范围、选择适当的公开时机、统一主动公开的渠道和形式、区别对待公开内容等四方面予以完善,充分发挥监管执法手段的预防与惩处作用,建立规范全面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14,(11):F0003-F0003
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即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发布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召开。蓝皮书从科研的角度,阐释了当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现状、取得的发展成就,分析了重点难点问题,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劳动保障领域优秀科研成果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属首次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