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中国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并为水体重金属的治理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对地表水体重金属来源、中国各地区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水体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风险及趋势分析和防治对策这五个方面进行综述.道路雨水径流的无处理排放易造成地表水体重金属的污染;中国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体都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不同地区污染来源不同,外源污染物输入是重要因素;致癌物镉、铬和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要远远大于非致癌物.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废水的生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尤其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菌类微生物的表面结构特性及其生化代谢作用,通过吸附法、代谢法、絮凝法等将重金属元素与水体分离或降低其毒性,可达到废水治理的目的。运用藻类细胞壁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可从水体中分离出重金属离子,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种植能富集重金属的水生植物可有效治理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基因工程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加强了菌类和微藻的吸附、代谢、絮凝功能,提高了废水处理能力。固定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废水治理的效率及稳定性,有力地推动了重金属废水微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微生物及植物技术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归纳和总结抗生素和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主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作用机理及优缺点.结果表明:抗生素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主要受到抗生素官能团的种类、重金属离子的类型和溶液pH的影响;吸附法是当前应用最多的方法,而光催化法和人工湿地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絮凝剂或零价铁基改性能够增强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各种方法相结合对处理水体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有较大潜力.建议今后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种处理技术在实际环境水体中的应用;②复合污染的环境影响及相关法规标准的制订与完善;③新污染物抗性基因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兰文  陈明  杨泉  陶美霞  杨涛 《环境工程》2017,35(12):115-118
底泥是水体中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地,底泥中重金属是水生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今,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介绍了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总结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对底泥重金属修复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国内外各学者对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以往的物理及化学修复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效果不甚理想,而利用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是一种低廉有效的处理方法。文章综述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修复重金属水体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4种生活型水生植物(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活型、生物量、株龄以及重金属的类型、初始浓度和水体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筛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蓄积能力、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机理机制研究以及应用多种类型植物的组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了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天然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质,其中主要是腐殖酸,与水体中重金属元素通过整合、吸附、表面络合和凝聚作用制约着重金属污染元素在水体中的行为和分配.并最终导致重金属元素向沉积物中积聚.通过控制水体系中的有机质分布和浓度而达到重金属污染的自净作用.水的自净能力与水体系有关,海水的自净能力明显大于淡水.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纳米伊/蒙黏土(下称伊/蒙黏土)作为修复材料在去除水体重金属方面的应用潜力,研究了伊/蒙黏土对水体中Ni2+、Cu2+和Cd2+的去除效果与吸附规律,并通过小麦水培试验分析伊/蒙黏土降低水体重金属在小麦地上部分的累积和缓解重金属对小麦的毒害效应等效果. 结果表明:伊/蒙黏土可以吸附去除水体中的Ni2+、Cu2+和Cd2+,当水体中ρ(Ni2+)、ρ(Cu2+)和ρ(Cd2+)分别为5、10、2 mg/L时,添加2%(以w计)的伊/蒙黏土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 伊/蒙黏土对重金属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对Ni2+、Cu2+和Cd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3、8.52和1.56 mg/g. 在培养液中添加2%伊/蒙黏土可降低小麦对Ni2+、Cu2+和Cd2+的累积富集,缓解重金属对小麦生长的毒害效应. 研究显示,纳米伊/蒙黏土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i2+、Cu2+和Cd2+,并缓解其对小麦的毒性,因此其在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恢复水环境生态功能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无法被生物降解而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生态影响极大。而水体底泥因其自身的性质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力。本文总结了国内学者利用水体底泥对重金属铬、铅、镉进行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以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pH对微生物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以其强毒性、富集性和持久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在现有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中,基于微生物生物膜的修复技术因其高效、低成本、可持续等优势,在预防、控制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成为了新兴研究热点技术。为了进一步揭示微生物生物膜与重金属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通过对最近二十年微生物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吸附数学模型和pH对微生物生物膜的影响,特别对影响该技术的重要参数pH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总结了pH影响微生物生物膜修复技术的原理及规律,以期为未来研发和改进微生物生物膜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生产应用工艺提出科学性的指导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综述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并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吸附、释放实验研究了河流及湖泊沉积物酸挥发性硫化物对上覆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采用兼具Langmuir及Freundlish等温线方程两种方程特征的Sips表达工及无机离子分级交换理论,较好地对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或颗粒物上的吸附及释放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重金属可以不断地与沉积物结合,从而使水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维持在一很低的水平上;并且,一旦与沉积物结合,重金属就很难再释放出来。酸挥发性硫化物的存在增加了沉积物的吸附容量,但酸挥发性硫化物经过酸化除去后,沉积物中的与之结合重金属元素就会释放出来,从而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配位体是控制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水环境重金属络合容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络合容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植物整治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综述了植物整治技术的一般原理和研究现状 ,介绍了藻类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及其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对云南泸沽湖、洱海沉积物孔隙水微量重金属剖面特征及界面扩散通量的研究,定量评估了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作用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并探讨了春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微量重金属浓度面均呈典型的峰形分布,界面氧化还原状况的变化是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在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深水区大于浅水区;这种擅长 用作用对湖水中微量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尤其对深度较小,水体寄宿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孙翠玲  辛红林  冯雪阳 《环境工程》2006,24(6):76-76,87
通过实验探讨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重金属的最佳条件和消除干扰液的使用,为准确测定其含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填埋场酸可挥发硫测定及对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可挥发硫(AVS)对于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及迁移性有重要意义.填埋场环境与海洋底泥中相似,因此参考沉积物中AVS和SEM的测定方法来研究填埋垃圾中重金属的迁移性.测定了填埋垃圾AVS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在该条件下测定了杭州天子岭垃圾处理处置总场不同填埋深度垃圾的AVS与同步浸提金属(SEM),发现AVS随着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n(SEM)/n(AVS)远远大于1,为25~45,说明填埋场中AVS不是重金属的主要结合相,AVS不是影响填埋场中重金属迁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测定了厦门湾海域沉积物中的AVS (acid volatile sulphide)、TOC(total organic carbon)和重金属SEM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SEM和TOC、AVS的关系,结果表明TOC不是该区沉积物中AVS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区域∑SEM的分布模式主要由SEMZn、SEMCu的分布模式决定.利用AVS归一化的方法评价沉积物中有毒金属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站点∑SEM/AVS>1,沉积物∑SEM-AVS的差值均0<(∑SEM-AVS)<5,说明该区存在潜在的重金属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测定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探讨了水体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远高于该河段水中重金属含量;水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沿程变化规律一致,即在市区河段中的含量远高于非市区河段;沉积物重金属呈现中等至极强的生态风险,以Hg和Cd的生态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19.
近海潮间带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ICP-MS分析技术,系统测定了天津沿海潮间带表层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及沉积物间隙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重金属总含量和个体含量差别较大,最大相差4~7个数量级(水和悬浮物中).在相同介质中,各采样点重金属总含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30%,个体重金属浓度除间隙水中差别较大外,变异系数均小于50%.潮间带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均值为41.2μg·L-1,原水、沉积物间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62.7μg·L-1、112.7μg·L-1、345.0mg·kg-1和262.3 mg·kg-1.潮间带各介质中重金属构成有显著差别,典型重金属元素Zn、Cu、Pb和Cr在原水和过滤水中约占40%~50%,而在悬浮物、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约占到50%~80%.潮间带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与滨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成和分布模式的相似性表明其污染来源为陆源污染物.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间相关性较弱,但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它们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云南湖库水体中重金属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云南省38个高原湖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表层水体中Cu,Zn,Pb,Cr,Cd,As,Fe,Mn和Ni 9种重金属质量浓度.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分布情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云南38个湖库水体中主要重金属的分布可由4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1(Zn,Mn,Cd)35.23%,F2(Pb,Ni)17.05%,F3(Fe,Cu)15.70%和F4(Cr,Fe)13.10%. 38个湖库表层水中均有多种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存在,在该调查时段,有8个湖库表层水体中部分重金属质量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限值,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而其他30个湖库表层水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符合Ⅱ类水标准. 在部分湖库中ρ(Fe),ρ(Mn),ρ(Zn),ρ(Cd)和ρ(Ni)超过Ⅲ类水标准限值,在表层水体中ρ(As),ρ(Cu),ρ(Cr)和ρ(Pb)较低,符合饮用水的标准要求.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分析云南38个湖库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