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当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当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总结了当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经验和特点,提出了今后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回顾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环境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当前中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环境政策,如何有效执行环境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对挑战的中国环境政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要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要以科学的环境政策作为保障。该文探讨了环境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对应对挑战的中国环境政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保护和政策框架及其投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环境面临的严重挑战,论述了中国环境框架的演变和完善过程,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中国环境经济与管理高级研讨会”上提出了中国环境经济与管理领域重大而又紧迫的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分别是 :中国环境损失的估算问题 ;环保与贫困的缓解问题 ;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成本效益的估算问题 ;水资源问题 ;中国工业、环境税改革问题 ;煤炭、林业等资源价格的合理性问题 ;城市交通模式问题 ;生物多样性问题 ;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 ;环境教育和文明问题 ,及将其纳入工商管理的问题。本次高级研讨会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经济工作组主办。会议就环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进程也在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规则对中国制造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加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全球化经营对中国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依托2009年第五次国际制造业战略调查(IMSSⅤ)项目的背景,通过对202份中国大陆制造企业的样本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环境战略、环境实践及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企业的经营全球化水平越高,在制定战略时对环境保护就会越重视,也会相应地投入更多的环境实践,并进而使其环境绩效得到提高。因此,对于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不仅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竞争战略要素,也要在制造的全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才能取得良好的环境绩效,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并由此获得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首先参照投入—产出比,利用环保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比对各区域环境财政政策治污效应系数进行测算,按系数值域把中国30个省(市)分成两个区域,区域1包括北京、甘肃、贵州等19个省市,区域2包括上海、浙江、福建等11个省市。其次分析环境财政政策、环境税收政策和中国式环境分权的治污效应并分区检验,最后对中国式环境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财政政策治污效应显著,区域1财政政策取得了更好的治污效果,中国目前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及排污费等"近似"环境税种总体治污效应不显著,中国式环境分权与污染物排放显著正相关,中国式环境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政策的治污效应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中国式环境分权度低于-0.164、经济发展水平低于4.174时,环境财政政策具有更好的治污效果。样本期内以中国式环境分权为门槛变量时,有安徽、广西等15%的观测值位于低门槛区域,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有贵州、云南等10%的观测值位于低门槛区域。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结构是加剧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和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污染和高排放。鉴于此应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提升环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单独开征环境保护税种,中央政府适度地环境集权,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角度出发,介绍了环境经济学在中国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经济学在中国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研究做了展望,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公众环境质量需求的提高,环境经济学所关注的内容会更加全面并逐步深化,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强力冲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迫切需求.因此,改变工业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所有工业类技术中,环境类技术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而环境类技术本身的效能发挥又直接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质量水平.本文将以技术的最直接成果——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从专利数据入手对比环境类及其相邻领域的非环境类技术间的质量及其技术含量差异.许多学者认为,专利的授权及其存续时长能够反映出专利的质量水平——即授权率高,存续时间长的专利的质量明显高于授权率低,存续时间短的专利质量.本文首先对比了中国环境类专利和非环境类专利的授权和存续时长.其次,本文从专利的分类号入手对比了中国环境类和非环境类专利的技术复杂度.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环境类专利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皆低于其相邻领域非环境类专利技术.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环境类专利研发重视不够所致.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类专利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吸引FDI的环境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强度的不断提升,环境政策成为中国吸引FDI、地方政府吸引FDI时经常使用的工具。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放松环境管制的标准或增加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降低企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成本,增加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吸引力。本文构建包含环境政策因素的企业区位选择模型,使用1990-2007年中国省份之间的面板数据,发现除了传统的市场规模、公共设施配套和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因素之外,环境政策对FDI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管制强度的增加对FDI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政府加大环境投资则对FDI具有吸引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放松环境管制标准的环境政策能在短期内吸引到外资,但却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而增加环境投资在短期和长期都对外资企业产生吸引力,且有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应该通过增加环境投资而不是放松环境管制的环境政策来吸引FDI。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中国环境外交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互动模式,指出了这种互动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互动模式的不同,以及随着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而发生的演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经验数据验证了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互动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近年来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然而区域内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其有序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新环保法的出台与实施为长江经济带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从生态环境退化、物种持续减少、环境事故高发等7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趋向,并从明确政府环境责任、解决违法成本低等5个方面对新环保法展开解读,然后基于综合规划、合理布局、严守红线、优化技术、地方立法、依法行政、降低风险、公开信息与共同参与等9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的环保执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推动法律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状况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决策。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西部唯一的发展模式选择 ,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必须制定一套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法律体系 ,并最终实现“立法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环境保护投资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产业投资和环境保护投资方面的模糊认识,明确区分了环保投资与环保产业投资,阐释了狭义的环保投资概念和环保投资与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关系,论述了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作用,并强调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环保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本文还论述了在拓展市场业务的过程中,受需求牵引,环保产业必然会由以末端治理服务为主转向为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为主,最终融于生产过程而转化为清洁生产行为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以中国现代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 ,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研究方法 ,以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化为主线 ,对理论界有关的论点加以综合分析和归纳 ,界定“环保产业化”的概念内涵 ,并论证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产业化是环保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环保产业、环境产业、绿色产业等概念的研究与应用日趋增多。就环境法学而言,界定一个适应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并研究其相关法制的构建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研究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十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保投资结构与环保投资的重点。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口径偏大、投资方向与需求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若以最直接相关的污水处理投资和垃圾处理投资替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口径.将使同期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缩水50%左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投资口径的虚化。已经掩盖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严峻现实,环保投资的失真现象严重。为确保投资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建议明确环保投资概念.修改现有的环保投资口径。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强化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首先按照各省环保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与按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综合指数的排名情况把中国30个省份分成两个区域,区域1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强,区域2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弱。区域1包括北京、海南等14个省市,区域2包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市。其次基于2007—2014年中国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分析开放经济、环保财政支出对污染治理的影响。最后借鉴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开放经济是否存在环保财政支出与污染治理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1)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区域1呈现出开放程度和污染物排放双低的特征,而区域2则表现为双高特征。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污染物排放较高,采掘业污染物排放年均增长速度最快。(2)样本期内省级和行业面板数据均表明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对外开放不是助推环境污染的原因。(3)中国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环保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4)开放经济对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具有门槛效应,当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高于门槛值-1.221、-1.016时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很难发挥。(5)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门槛变量时,有107个观测值低于门槛值,占总观测值的44.58%,其中有59个位于区域1,占55.14%。鉴于此应继续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支出,进一步提升环保财政专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保持适度的对外开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开放经济下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9.
筹办绿色奥运的7年间,北京市公众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005-2009年,专业机构连续5年对北京城乡居民进行6次环境意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市民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公众环保认知水平日益提升,居民的环保习惯正在养成,83.3%的人认为绿色奥运提高了自己的环境意识,这种积极的影响还在持续。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从绿色奥运与提高公众环境知识水平、参与环保能力和促进大众传媒关注环保等4个方面分析绿色奥运对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并探讨环境教育在世界城市目标下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载体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的载体是居委会,已经得到法律与行政层面的认可.本文认为,社区"自组织"的载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村委会,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村委会都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不能完全代表村民利益共同体.合作组织具有很多优势,应当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前,合作组织载体作用的发挥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如何处理与村委会的关系、如何保证合法性等等.为此,我们认为,当前必需把合作组织自身建设与政府支持以及规范相互结合起来,合作组织自身建设的重点在于规章制度等环节,政府支持的重点在于人力资源培训以及保证合法性等环节,政府规范的重点在于立法、监督以及矫正等环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合作组织网络、综合性合作组织以及跨村域合作组织的建设,形成利益嵌套格局,以真正发挥合作组织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