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组件MapObjects开发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实现了汉江流域的水环境信息的集中、高效管理 ,以及流域水污染的预测、评价。为及时制定汉江流域的水污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GIS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介绍利用 GIS技术开发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 ,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全流域用水状况、排污现状、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测、查询。为有效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 ,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汉江水污染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基于GIS开发的汉江流域水污染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系统可实现对汉江全流域的基础地理信息、用水信息、污染信息的输入、输出、查询 ,进而利用水文水质预测模型作出评价、预测 ,为有效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 ,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江汉中下游的水环境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流域管理经验及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新体系的设想。文章旨在为江汉中下游建立一个科学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提供一些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中国流域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水污染控制,公众参与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动员多方力量来调和多重利益团体的矛盾、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克服政府单方决策的缺陷。但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未能有效发挥上述公众参与的优势,极需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机制。基于政府、公众、企业之间的互约‘关系,提出了成立流域水污染控制协调小组,组织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力量开展协商、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逐步完善协调、监督、管理、激励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的互约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体制。  相似文献   

6.
汉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水源地和湖北省重要的水资源,汉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对湖北省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十分重要。阐述和分析汉江流域的现状及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强汉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7.
河长制为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河长制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具体路径.河长制和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相同,各有侧重,是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提出在河长制背景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尊重治水的客观规律,强调流域的系统性;落实《水十条》的水质改善目标要求,通过工程措施、优化调度等管理措施将污染物排放尽可能做小,将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尽可能做大;针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识别的优先控制单元,各地应逐一编制单元达标方案;客观认以和把握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相互关系,发挥河长制协调性好、执行力强的特点,加速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8.
COD在线监测仪在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 《山东环境》2003,(1):32-32,29
建立汉江流域COD实时监测网络,便于环保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污染排放现状;利于汉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利于汉江污染总量控制;更利于汉江出现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9.
水污染总量控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常明  丁梅 《环境科学》1992,13(3):91-93
水污染总量控制是指污染源向特定水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总负荷量的控制。它是区域(或流域)水质管理的一种技术支持系统。水污染总量控制是相对于传统的浓度控制而言的一种水污染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与挑战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是海河流域水环境的真实写照.国家已先后制定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十五"计划以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河流水污染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流水污染的特点及其影响,简要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3S技术的河流水污染监测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以期有利于我国河流水污染防治和控制技术与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系统结构、系统特点,提出将水环境相关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结合,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快捷、方便的决策支持。采用该系统能够以水环境功能区管理为目标,提供水环境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水质评价、统计分析、水质预测等功能,将各种水环境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该系统的运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提高水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渭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支持决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为主要技术路线,介绍了GIS在渭河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系统中的应用。文中采用了GIS软件Arcview、Mapinfo结合VisualBasic6.0语言开发渭河流域水污染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渭河全流域的基础地理信息、水污染信息、水质信息等的查询,并利用水质预测模型、污染扩散模型进行评价、预测,从而为环境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促使水污染严重的长江流域需从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开展水污染治理研究.传统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存在污染物去除效率预测精度较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较高、水污染监测滞后效应严重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的建模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及水污染监测系统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能力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指导.结果表明: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径向基神经网络、多层前馈网络-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污水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建模与优化,为精确预测长江流域重金属(Cr、Cu)、营养盐(TN、TP)、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多溴二苯醚)、HCH(六氯环己烷)〕的去除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②采用污水处理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递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神经网络等)构建污水智能控制系统,为长江流域实现高效节能的污水优化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③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小波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叠层去噪自动编码器等)建立水污染智能监测系统,为解决长江流域水污染监测响应滞后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长江流域提高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降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提升水污染监测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信息熵的流域水污染系统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水污染局部得到了改善,但呈现流域污染蔓延的趋势。运用系统控制论构建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就水论水、见污治污"的还原论水污染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总体控制战略决策(S)反馈系统以及社会发展布局(L)、经济发展模式(E)、居民生活方式(C)和治理工程措施(T)控制系统等多种控制措施及因素,通过输出量与参考给定输入的比较,采用模糊信息熵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赣江流域为例,提出了基于GIS的TMYL计划技术框架,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在ARCGIS9.3的环境中,利用GIS的叠置技术,建立基于控制单元为管理核心、污染源在线监控为配套建设的三级监控体系.结合流域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估分析,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总量控制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环境污染信息采集,进行环境污染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并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提出基于DSP技术的环境污染信息嵌入式采集系统设计方法,采用Zig Bee网络模型进行环境污染数据的多传感器组网设计,采用声传感器进行噪声污染检测,采用水文信息传感器进行水质污染检测。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模块中,实现污染成分分析,系统在嵌入式ARM中进行集成开发,以TMS32010DSP芯片作为信息处理器,完成系统嵌入式开发。  相似文献   

18.
探讨截流式分流制的污染控制技术在水系治理中的应用和经验。以南昌市幸福水渠为例,对于规划为雨污分流制而实际未能达到分流的区域,采用截流式分流制及其污染控制技术,实现对溢流污染、面源污染协调控制,分阶段、分步骤,近远期相结合进行水系综合污染治理。采用这一方案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污染治理,能够达到较好的水系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水质管理技术——TMDL计划的技术框架和特点,指出TMDL对我国水质目标管理的借鉴意义. 在“以人为本,保护水生态”以及“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研究了面向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分区、水质标准体系的建立、水污染控制单元的选取、实际和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污染负荷分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