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甲醇废催化剂生产锌铜复合微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学文 《化工环保》1990,10(2):99-102
本文介绍资江氮肥厂利用甲醇生产中排出的废催化剂来生产锌铜复合微肥的工艺技术和微肥施于农田后的效果,并指出了微肥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螯合萃取金属离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螯合萃取技术,讨论了螯合剂、温度、压力、PH、基质、修饰剂、被萃元素的存在形态等因素对超临界CO2螯合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玻璃纸生产中CS2和H2S废气产生的原理,介绍了该废气处理的现状,总结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碳纤维吸附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螯合铁氧化法、吸收—吸附法等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效果。介绍了一种先采用螯合铁氧化法、再采用冷凝法、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的综合处理工艺,可使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玻璃纸生产中CS2和H2S废气产生的原理,介绍了该废气处理的现状,总结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碳纤维吸附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螯合铁氧化法、吸收-吸附法等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效果。介绍了一种先采用螯合铁氧化法、再采用冷凝法、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的综合处理工艺,可使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以二乙烯三胺(DETA)、CS2、环氧氯丙烷和NaOH为原料合成了重金属螯合剂(HMC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SEM及电子能谱观察分析了螯合产物的形貌和组成.红外光谱谱图表明,HMCA分子中已成功接入-CSS-基团.采用HMCA处理镀铬废水,HMCA与Cr3+可形成稳定的螯合产物.电子能谱分析表明,HMCA螯合产物中S与Cr的摩尔比为4.097∶1,与理论值较接近,基本上按n(-CSS-)∶n(Cr3+)=2∶1形成螯合物.HMCA处理镀铬废水的最佳pH为8.5,最佳HMCA加入量为8.52 g/L,此时Cr3+去除率为99.94%,残余Cr3+质量浓度为0.16 mg/L.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典型的垃圾填埋场和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企业的调研,分析了我国现有复合包装废物产生与回收再生利用的现状.并针对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的结构和特点,对现有复合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技术进行研究比较,指出了我国复合包装回收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在聚丙烯(PP)纤维表面,再用二乙烯三胺(DETA)胺化,制得PP-g-GMA-DETA螯合纤维,并应用于含铅模拟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初始Pb2+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g-GMA-DETA螯合纤维对Pb2+的吸附速率很快,15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约为24.83 mg/g;随溶液pH的增加吸附量先迅速升高后保持平稳,在溶液pH为5.0时达到25.37 mg/g;随初始 Pb2+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量迅速上升,当初始Pb2+质量浓度达到60 mg/L后,吸附量增长缓慢,最终保持吸附平衡。PP-g-GMA-DETA螯合纤维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31.40 mg/g。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TiO2薄膜光催化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介绍了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影响薄膜光催化性能的若干因素和提高薄膜光催化效率的相应手段。另外,对金属复合、半导体复合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和可见光催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张威  黄斌  王莹莹  许瑞  史振中  傅程 《化工环保》2017,37(2):152-158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高、油水乳状液性质稳定、油水分离困难等问题,简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水质特性和油水分离特性,以及破乳、悬浮固体处理等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矿场试验采用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废锌锰电池在硫酸体系中,温度和硫酸浓度对金属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验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硫酸浓度为10%,温度为40℃,固液比为1:10,催化剂为1mL,反应时间为2h,搅拌强度为40~80r/min。在此条件下,有用金属浸出率:Zn达到99%以上,Mn达到80%,Fe达到50%,而其他有害金属浸出率低。为进一步分离有害金属和利用废锌锰电池生产鳌合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