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冷轧条件下非对称交叉轧制情况下变形区金属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总轧制压力计算公式 ,并用理论与实验两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轧制压力与交叉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轧制和辊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如果在轧(辊)制时能减弱变形区内的摩擦效应,即减小轧(锻)辊与轧(锻)件接触表面间的摩擦系数,则可减小轧(锻)辊的磨损,改善轧(锻)件的表面质量,降低轧(辊)制能耗和增加产量。而轧(辊)制过程中的工艺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摩擦系数并冷却轧(锻)辊。在高合金钢和难变形钢的轧制中,由于材料塑性低而变形抗力高,通常需要采取高速轧制以充分地利用较窄塑性温度区,减小中间加热次数,降低金属烧损和避免产生表面缺陷。在一般情形下,随着轧制速度增加,轧制压力会有效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规格高速线材减定径轧制变形和温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规格高速线材减定径轧制轧件变形和温度变化,借助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道次减定径轧制过程。模拟3种产品规格为φ8,φ12,φ16mm的圆钢。研究表明:高速线材减定径轧制产品规格越小,轧件变形程度和温升越大;轧件温升与等效塑性应变有关,轧件断面温度不均主要是由不均匀变形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LS-DYNA对304不锈钢线材椭圆孔型两道次冷连轧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得出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应变、金属流动、宽展等结果。模拟所得轧件的宽展与实验值的对比证实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冷轧变形热及温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冷轧变形热计算公式及变形热所引起的轧件温升计算公式,并应用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了铝箔轧制时的温升。采用了刚粘塑性材料模型,考虑了温升所引起的软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楔同步楔横轧工艺的特点,分析了不等直径轧件双楔平行同步楔横轧工艺和叠楔同步轧制工艺金属扭转情况,提出了减轻轧件扭转现象的措施;还分析了双楔平行同步轧制工艺轧件表面形成夹层和螺旋压痕等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此类缺陷的楔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专利介绍     
一种用于飞边等温锻造的方法当金属流动到飞边的翘曲部分变形率降低SU1 0 67670一种用于飞边等温锻造的方法为将毛坯加热到工作温度 ,随后其变形率等于产品的变形率和锻造的垂直尺寸 ,这时当金属流动到飞边的翘曲部分 ,变形率降低到金属毛坯速度灵敏度的系数的最大值。用途这种方法在等温条件下超韧性材料的模锻中极为有用。优点这种方法在超韧性材料的模锻中使模具填充得更充分 ,降低了金属消耗。纤维增强圆型金属零件的生产使用单一热循环和等温锻造US564 2 851EP657554FR2 71 3 662JP0 71 971 0 8US5562 2 45一种等温锻造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挤压时金属的稳定流动进行了系统的工艺分析,提出按等壁厚原则进行挤压件和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指出建立等壁厚的工艺条件,旨在控制金属变形通道一致而不出现最窄变形域,这是确保金属稳定流动和获得优良挤压制品的重要工艺措施;引用形状因素,对复合挤压时的金属流动规律进行的讨论接近真实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9.
应用MARC/autoforge有限元软件对方轧件在椭圆孔型中的轧制温度场进行了热力耦合模拟.研究了模拟过程中的传热边界条件,分析了轧制前和轧制过程中轧件中温度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说明二者基本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有限元仿真技术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和柔性,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钢铁工业领域。文中论述了板材成形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轻型车侧围后外板零件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变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5座高山电视塔在自然环境下金属腐蚀与防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寻求其规律性,以便在今后建设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抗蚀措施,提高并延长其结构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补片胶接修补剥蚀金属结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复合材料补片单面胶接修理含孔剥蚀损伤铝合金试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修理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对中性轴偏离导致的弯曲变形及固化过程中形成的残余热应力对修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补片单面胶接修理是一种有效的修理方法,复合材料补片可以对含孔剥蚀损伤铝合金试件补强。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薄板弯曲成“U”型所采用可调辊轧式模具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应用各种不同材料后如何控制回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的螺旋钢二切分孔型系统。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了两种不同孔型系统轧件的变形与轧制压力,分析表明,改进的孔型系统较原孔型系统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此文采用纠正的拉格朗日列式和基于弹塑性乘法分解的超弹性塑性本构关系,对铝带在不同轧制条件下的异步冷轧过程进行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在异步轧制时,轧制力对工作辊辊径的变化表现出非敏感性,而且由于搓轧区的存在,使得变形区内静水压力的绝对值比同步轧制时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联合上限法(Upper Bound Method)和主应力法(Slab Method)确定模具与金属接触表面压力分布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利用上限法确定金属流动和变形区,然后根据主应力法原理计算接触面压力分布的方法,简称UBM/SM联合法.这种方法较其它方法简便,而且能给出计算压力分布的解析式.本文阐述该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它计算杯形件反挤时凸凹模表面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此文研究了Al-Si/Al-Mn/Al-Si三层铝合金复合板轧制过程中包覆率的变化规律,基体金属和包覆金属的变形速度关系。讨论了复合板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8.
Cylindrical as well as conical cross-section structural part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orldwide. Such parts are produced from metal plates using many manufacturing methods. 3-roller conical bending process is one such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first the metal plates in specified blank shapes are given static bending in the rollers. Then the rollers are driven using motors for bending of the blanks under dynamic condition. During bending reaction forces will be there on the rollers. Forces acting on the rollers during the process are transmitted to the machine frame at the roller supports. In the paper an analy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force during the stage of dynamic bending. The model consis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like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al parameters. Experi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developed model is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Effects of various material and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re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present work can give insight in the process and can be helpful to the designers as well as to the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e area of metal form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船体加筋板结构在受到重复碰撞载荷作用下塑性变形的累计趋势,分析加筋板主要参数对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揭示高速、重复冲击下船体加筋结构的变化机理。方法 以一纵三肋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能量法的刚塑性加筋板动态变形计算方法,以及基于Johnson-Cook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板架厚度、冲击能量以及冲击尺寸等参数对加筋板变形演化影响的研究。结果 对比分析了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加筋板的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结论 理论解和数值解较为吻合。冲击能量增加后,加筋板的塑性变形量、塑性变形累积速度也随之增加。载荷集中程度越大,对于碰撞边界的破坏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