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6日11时25分,“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A、B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与环境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对我国的防灾减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势严峻。我国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基于地面布点采样的分析测量方法进行,缺乏时空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8月5日召开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卫星遥感应用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悉,到2006年,我国将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小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使我国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环保信息     
我国将建环境和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透露,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向太空发射多枚光学小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建立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以形成由灾害信息运行系统和空间资源相结合的天地一体灾害管理体系.摘自《中国环境报》2004-04-29联合国召开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章琦获“全球生态和环境杰出成就奖”应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邀请,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于4月28~29日出席了以“水城市卫生人居环境”为主题的联合国第十二届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将奋起…  相似文献   

4.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数据,为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在区域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CBERS—1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选择盘锦市的地面监测站与CBERS-1信息相结合,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快捷的卫星动态遥感监测系统,为环境监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冯刚 《环境》2022,(1):72-74
<正>近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五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国家航天局相关人员介绍,这是生态环境部牵头研制建设的首颗具备大气和陆表环境综合观测能力的业务卫星。这颗卫星将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水体、陆地的高光谱观测能力,满足我国在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管等环境保护主体业务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高分五号02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卫星家族”的第6位成员,它也将和其他5名“兄弟姐妹”一起,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卫星及无人机技术在我国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遥感技术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监测原理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对遥感技术在我国环境管理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卫星资料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环境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节省了宝贵时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使用后,我国环保部门将拥有自己的专用卫星。可以做更多的环境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及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利用远程与自动化监测、无人机与卫星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完成城市噪声污染监测,最终采取合适的措施完成噪音控制,降低城市噪声污染程度,为构建更和谐、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植物监测具有传统理化监测没有的特性,利用地面、航空、卫星监测技术监测植物基因、组织、个体、群落等各个层次对人为胁迫的响应变化,分析污染物、环境因子与植物的综合作用,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HJ-1B红外相机数据及Landsat-8热红外数据计算获取了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表温度分布信息,并基于校正的海湾平均温度法得到三种星源数据的核电站温排水分布。分析显示:在红沿河核电站温排水监测中,Landsat-8监测结果精度最高,且能体现最多的温升细节信息;HJ-1B与MODIS数据因受制于较低空间分辨率所导致的“混合像元”效应,监测结果精度较低。考虑到不同温排水扩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在监测工作中应综合利用不同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同时,无人机载红外载荷监测方式有望成为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1.
张宁红 《环境科技》2003,16(1):43-44
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监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尚未出台。本文概要地介绍了针对国家“863”重点项目《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第三方监测 ,如何制定监测方案的总体思想。1 第三方监测的定位第三方监测定位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为了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在区域及相邻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是为了考核“项目”各阶段环境目标和总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是通过监测反馈“项目”产生的实际效益 ,达到有效控制资金投入的目的。因此 ,监测工作的目的可概括为 :…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国家级化工园区和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情况,归纳出监测网在区域背景值点位布设,在线监测设备研发,以及监管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监测网建设现状,依托新兴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总结其发展趋势集中于在线监测设备换代升级、监测点位物联互通、多样数据解析可视、信息传输安全保真四个方面.最后结合我国监测井建设现状与管理模式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整合现有点位,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十四五”地下水考核点位,统筹构建国家级、省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2)加快新一代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研发,降低故障率,提高监测精度;探索基于地球物理探测、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和埋设传感器等技术的新型监测方式.(3)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与地表水监测网、大气污染监测网、土壤监测网等进行多网融合.这为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卫星资料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环境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节省了宝贵时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使用后,我国环保部门将拥有自己的专用卫星。可以做更多的环境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加拿大环境技术中心做的一个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在溢油应急处理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发达国家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现状。  相似文献   

15.
大辽河口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大辽河口,从污染水体的波谱特性测量入手,采用卫星,地面、水体同步监测的方法,对污染河段研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与波谱特性间的定性,定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中的技术关键,进行污染水体卫星遥感监测,地面水体光谱特性测量和水分分析的示范试验研究,进而结合应用需求,开展宏观,快速的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丹东典型区域环境遥感监测中,将CBERS-1(“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进入高发阶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风险点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时做到最佳状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入手,重点阐述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各环节中的风险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预控措施和一些加强质量管理的建议,对提高各类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2.5和O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体油污染、水体悬浮物浓度、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城区污水等监测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期对我国水体污染的监测及控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胡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8):367-368,372
中国是世界上SO2排放的大户,如不加以严格控制,将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上海市SO4重点的污染源,提出了连续监测的方案,探讨了其可行性,并从技术原理和连续监测系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方案基本符合国家对“两控区”重点城市安装SO2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是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环境管理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