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否定,并不是复古,而是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人类活动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在资源能够承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内涵统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将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活的灵魂",指导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新时代。同时,提出在完善环境保护体制、划定环境生态红线和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面,探索环境保护发展的新思路,以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大建设,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透过对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分析,来探寻当前环保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严重、累积性健康风险突出、系统性生态问题尖锐、内在性体制机制问题依旧。对新型城镇化实行生态红线管控,是破解重大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的有效手段。生态红线的划定,应立足于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我国城镇化的区域性特征,而且要有层次性。为了保障新型城镇化生态红线管控效果,需要在生态资产量化的基础上,完善政府生态监管机制、坚持协作管理和公众参与、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生态审计考核和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全体人民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权威机构权威背景:中环国投生态文明研究院是中环国投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一家专门从事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权威机构。高端资源:中环国投生态文明研究院组建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环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理论维度看,吸取了中国传统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智慧,认识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导向;从内涵维度看,两山论、双碳论、生命共同体论、生态文明兴衰论是其精华;从实践维度看,不能割裂开只谈生态,要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相结合,五位一体系统全面的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城镇化发展重大资源环境约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辨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对促进和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分析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地表水环境压力突出、海洋污染隐患凸显、土壤污染趋重蔓延、生态退化后果堪忧、"垃圾倾城"频发、土地资源趋紧、能源依赖性加剧等。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群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总结其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是开展该地区战略环评的基础性工作,对其他地区或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年寄语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又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1月28日在京逝世,享年67岁,令人惋惜。王如松院士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不少独具洞察力的思考,此文是他2014年11月18日最后公开发表的文章,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8个误区,发人深省。当前,社会大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在这里讨论如下:1.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绿化美化或生态环境建设吗?不!生态不等于生物,也不等于景观,生态文明建设不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创刊寄语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方式问题,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95.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决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度具有引导、规制、激励和服务等功能,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从系统论和实践要求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内容。生态文明决策制度。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权威机构权威背景:中环国投生态文明研究院是中环国投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一家专门从事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权威机构。高端资源:中环国投生态文明研究院组建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保护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院士、研究员、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科学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萌芽期、初创期、确认期以及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之上,坚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以及吸取失败教训,这不仅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率先榜样,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环评管理、规范环评行为,保障环评制度有效执行。加强环评管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深化环评体制改革、推动环评管理转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历经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永州市地处湖南省南部,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属国家生态功能屏障区,其生态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生态质量与"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尽管永州生态环境极其优良,但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顶层设计,狠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在"策"与"决"两  相似文献   

17.
环评资讯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我国90%以上的土地面积在农村地区,因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尽管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保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但农村环保仍然面临很多障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级政府正大力推进智慧环保的发展,全面推动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通过AI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强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气候变化等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