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2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别为0.040℃/年和0.034℃/年,年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向家坝-溪洛渡电站所在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与区域内典型生态因子变化的关联性。首先分析了流域内土地覆盖和典型地表参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地表蒸发量ET以及地表温度LST)的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缓冲区分析方法,计算了电站枢纽区周边地表参数的变化特征,并且分析了水电工程对地表参数的空间影响尺度。研究发现:(1)土地覆盖方面,2000年以来流域内的林地、草地、耕地进行了一定的转化,但总体格局保持稳定。流域内人造表面面积大幅增加,但从整体上占比仍较小,说明水电工程对流域整体的土地覆盖影响较小;(2)植被时空变化方面,2000年以来流域NDVI以及NPP有显著改善,但地表参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变异性显著;(3)关联分析方面,电站蓄水后,未发现植被参数(NDVI、NPP)有显著变化。电站蓄水后对缓冲区内蒸发量和地表温度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浑河、太子河上游源头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水资源容量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浑太源区植被生产力较强,但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土地实际承载人口数量超标。因此,适当控制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对于浑太源头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水热平衡模型对浑河、太子河源区及大伙房水库上游各流域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浑河流域NPP均值为5.2t/hm2.a,生态承载能力较大,其次为苏子河和太子河流域,其NPP均值分别为5.0和4.9t/hm2.a。  相似文献   

5.
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对水文情势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密切相关.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研究这一地区的水与生态环境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延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水文站监测数据及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有关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①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受到直接威胁;②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建成植被减少了河川径流,由于植被蒸腾过度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一些地方出现土壤干层;③水资源的不足不仅限制了进一步的植树种草,而且也对建成植被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老树",从而使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的关系,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宏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16-220
利用作者建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模拟了极端干旱气候下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一定土壤质地条件下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越敏感。全球变化造成的温度升高对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也是依地下水埋深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埋深较小时,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温度升高的反应较小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其响应程度明显增加。因而 ,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将遥感数据驱动的土壤水平衡模型、植被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与基于过程的土壤酸化模型、营养元素循环模型相耦合,建立森林土壤酸化-植被生产力空间信息模型,定量表达土壤和土壤水离子浓度、植被生产力、营养元素循环空间分异.将模型模块化,耦合于自主开发的EcoHAT系统(Ecohydrolgy Assessment Tools),并以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模型对群落土壤化学性质、植被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关键过程的时空演变模式进行了模拟和研究,与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情景设定的方式,定量模拟研究区酸雨的强度变化导致土壤中植被可吸收的盐基离子变化,以及对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辽河流域水生态分区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依据河流生态学中的格局与尺度理论,对流域水生态分区的内涵进行辨析,从理论上对区划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辽河流域自然要素及水生态特征的分析,建立了辽河流域水生态分区体系.明确了各级分区的主要内容与分区依据,提出了各级分区的特征指标,从而建立了流域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与方法体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包括2级水生态区,一级区可根据流域水资源空间特征差异进行划分,其目的是反映大尺度水文格局对水生态统的影响规律,二级区是根据地貌、植被、土壤和土地利用等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目的是反映流域尺度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对河流栖息地环境特征的影响.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指标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将辽河流域划分为3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对不同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水生态分区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水生态区的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文中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分析了2000-2015年间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导致研究区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②气象因素综合对NPP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影响,NPP的变化对降水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对温度则呈现出负相关性;③人类活动综合对NPP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与气象因素相比,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促进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展,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遥感数据结合Biome-BGC模型估算黄淮海地区生态系统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胡波  孙睿  陈永俊  冯丽超  孙亮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061-2071
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作为表征植被活动的关键变量,在全球变化研究及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Biome-BGC是一个模拟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中的能量、水、碳、氮的流动和存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论文利用2004年时间序列MODIS LAI遥感产品和气象数据,对黄淮海地区的NEP和NPP进行了模拟估算,由于Biome-BGC模型没有农作物生理生态参数,农作物模拟通过修改草地生理生态参数,并在增加施肥、灌溉和收割代码基础上实现。结果表明,2004年黄淮海地区NEP、NPP呈现南部大于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植被类型平均NEP和NPP大小顺序分别为: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农作物>灌木>草地、混交林>农作物>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灌木>草地;与观测数据、MODIS NPP产品和统计数据进行对比,表明Biome-BGC模型可较好用于区域植被生产力的模拟,农作物模拟结果与统计数据的决定系数达到0.612 3,且模拟得到的黄淮海地区农作物NPP比MODIS NPP产品更接近统计值。  相似文献   

11.
拉西瓦水电工程对区域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利水电工程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开展的时间较短,评价的技术方法尚不成熟。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工程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所在区域属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青藏高原。论文在阐述拉西瓦水电站区域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度量了其所在区域的植物生产力和生物量,并以工程的初步设计为依据,重点分析了工程可能对区域植物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一定管育措施后,拉西瓦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产生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糯扎渡水电站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和筛选出13项影响因子,按照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运用市场价值法、生产力损失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核算了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各项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价值损失,并对核算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糯扎渡环境资源损失为18.84×108元/a,以2001年为基准,价值损失现值为175.89×108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及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措施,指出了水电开发过程中应将生态环境资源纳入电价成本及额度,并实行耕地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简要介绍了五里湖的概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对五里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过程的调查,并从水文、水质、底质等方面分析了五里湖生态重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蠡湖新城建设规划及五里湖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即通过控源、利用生境修复措施创造生态恢复条件、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重建良性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同时,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直岗拉卡水电站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岗拉卡水电站地处青藏高原,是黄河上游第4个梯级电站,工程所处区域属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和脆弱的青藏高原。论文在阐述直岗拉卡水电站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度量了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电站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分析表明,直岗拉卡水电站工程在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与珍稀水禽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位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工程建设将对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在调查该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建设对该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结构与功能、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概念框架,提出了该评估的水问题评估目标和概念框架,并以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以人工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为原则,确定1987年的生态景观状态组合为生态系统保护的最佳生态目标。在此保护目标下,分别估算了河流廊道和河道外生态需水,判定三工河流域生态需水的阈值区间为17%~24%。其后,结合社会经济需水的预测情况,综合分析了当地居民福利变化的情况,并以河流廊道用水和河道外用水平衡、社会经济内部用水平衡以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平衡为原则,提出了基于人与生态和谐的水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矿区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体系是施行生态环境管理政绩考核制度的必要科技支撑.目前生态资产研究在核算内容上注重生态资产流量评估而忽视生态资产存量损失计量,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而对其变化原因探索不足,并且在研究技术手段上强调3S宏观技术手段而忽视微观生态要素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因此尚不足以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控绩效考核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露天煤矿开采所导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将微观研究手段与宏观分析技术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比来分析核算时段起止年份生态资产存量的类别、数量、质量、空间格局,辨识矿区采矿作业、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益类型和特征;基于不同类别存量生态资产质量评价来判别其损益程度,进而划分生态资产负债核算类型区并探究其损益原因;以此为前提探索构建包括存量、流量及负债三部分内容在内的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框架及技术方法,并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研究旨在弥补现有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的不足,以为生态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提供更为客观、详实、可靠的资料数据为核心,倡导生态资产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星云湖的生态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是导致其污染自净能力下降,从而加速水质恶化的主要内在因素.在2000年3月湖泊水生生态演替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泊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星云湖湖滨带生态建设与水生植被恢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海河上游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在利用NOAA/AVHRR数据得到海河流域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评估了海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海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2.5%~2.7%,达到4.18×107~4.90×107美元。  相似文献   

20.
电站引水发电以及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将使坝下河段减(脱)水,调水、引水和供水等河道以外用水水利工程也将造成下游河道减(脱)水,水文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等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必须下泻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备向"绿色"方向发展.本文以火溪河阴坪水电站为例,简述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确定的主要方法和下泄生态流量的工程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