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深远海养殖对于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我国现阶段水产品的需求和国内外深水养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海水养殖发展需求的"深远水养殖"概念;分析了我国四大海区能否达到开展深远水养殖的环境条件,指出了我国适宜开展深远水养殖的海域范围;针对我国现阶段深远水养殖和今后深远海养殖的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依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总体目标,以及对渤海湾海域功能定位,结合天津海域特点与管理需求,天津市新一轮的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将海洋环境保护与控制、海水养殖用海保有量、围填海开发规模控制、海域空间后备量、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等方面的量化控制性目标的确定,作为研究编制和实施考核的重点。本论文在秉承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总体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归纳天津区划指标确定的基本思路,研究确定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控制性指标,力求谋取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而为天津市未来十年的海域管理工作确定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6-2020年海水养殖统计数据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工作进展,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岸海域和环渤海区域海水养殖变化趋势及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结果表明,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在海水养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环渤海三省一市海水养殖面积下降了7.7%,渤海区域清理整治非法和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超过7万公顷,渤海区域渔业产品捕捞量下降了40.7%。但是,环渤海区域集约化成效与全国沿海相比并不突出,全国海水养殖在面积下降的同时,产量增加8.8%,产值增加22.2%,环渤海三省一市在养殖面积下降幅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产量降低0.6%,产值增加4.8%。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环渤海三省一市约有5万公顷围海养殖位于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海水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超标排放情况普遍,有必要持续深入地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渔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是影响渔民收入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渔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的变动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渔民收入增长趋缓原因,得出目前海洋捕捞得不偿失应着力发展海水养殖。而海水养殖中严重海洋环境问题赤潮给渔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了渔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5.
海水养殖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养殖尾水的管控是防治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一环。本文利用2020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及主要养殖品种和模式的排污系数对全省海水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海水养殖向海域环境排放的总氮、总磷分别为5581 t、1009 t,各沿海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较大,养殖种类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养殖方式的制约,养殖方式是影响海水养殖污染负荷的最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强化政策规划引领、推进绿色养殖发展、加强养殖尾水治理和提升养殖监管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对策建议,为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和维护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海水养殖业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养殖业生态预警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使用各个指标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模拟分析。研究发现,2001~2009年期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我国海水养殖的生态环境影响处于重警状态,2009年的生态效应处于轻警状态,其余年份均为中警状态。说明我国现有的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已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建议调整我国海水养殖的发展规模、降低海水养殖密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海水养殖对全球海水产品供应的贡献持续增加,但是海水养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环境等领域科学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般包括在海岸带地区建设养殖场对海域或土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为维持养殖生产活动所需的超量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海水养殖残饵、代谢物污染及养殖生物外逃对海洋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上述影响,并展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域分等定级为海域估价、征收海域使用金和制定海域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0.01°×0.01°栅格为评价单元,通过对海域自然环境条件、海水理化性质、海水营养盐含量、生物资源丰度、区位条件以及海水污染物和政策等限制因子的综合分析,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对江苏省海域养殖增殖用海进行了评估,评价结果等间距划分为7 个等级。如果不考虑限制因素,较低级别海域(1-3 级)占整个研究区域的30.72%,较高级别(4-7 级)占69.28%。如果考虑污染因素,4 638 km2的海域不适合用于养殖;经过调整后较低级别的海域(1-3 级)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7.79%,较高级别(4-7 级)占56.71%,等外级占15.50%。如仅针对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养殖增殖用海(5 655 km2)海域定级,68.70%分布在4-7 级,另外有24.88%的养殖增殖用海位于污染物超标区域(等外级)。  相似文献   

9.
陈培雄  周鑫  徐伟  向芸芸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6):888-892, 898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实施五年多以来,在保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管控、促进海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区划部分目标进展滞后、部分功能区与自然环境现状及用海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为掌握区划实施情况和效果,发现并解决区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研究理论及方法,提出海洋功能区划评估从单一结果向多元过程管控转变的理念,完善了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海洋功能区划的评估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抗生素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当的现象,由此引发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养殖水体与海洋具有连通性,因此养殖区的抗生素残留可能会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扩散迁移,导致自然环境中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海产品中抗生素残留带来了食品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纠纷问题。本文从我国海水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海水养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主要海产品的抗生素残留等3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海水养殖业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为我国海水养殖业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天津海水养殖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更为引人关注。传统的纯生态养殖和池塘精养模式因缺乏有效的废水处理措施而破坏养殖水体环境,进而导致养殖病害的流行和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许多研究者提出工厂化养殖是海水养殖的发展趋势。实现养殖模式转变的瓶颈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本文将在总结天津海水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将新型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引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从而实现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渤海为例,借鉴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从海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评价为基础,建立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级评价模型,根据渤海2013~2016年的海水监测数据资料,对渤海近岸进行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区域,可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近海海域的特征,研究了海洋国土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路线,设计了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开发强度和海洋开发潜力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近海部分基本评价单元,构建了矩阵判别法、指数综合法为主体的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划的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方法。旨在为我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天津海水养殖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更为引人关注.传统的纯生态养殖和池塘精养模式因缺乏有效的废水处理措施而破坏养殖水体环境,进而导致养殖病害的流行和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许多研究者提出工厂化养殖是海水养殖的发展趋势.实现养殖模式转变的瓶颈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本文将在总结天津海水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将新型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引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从而实现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从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沿海省、市、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源、生态和环境亦出现不少问题。为了使经济、资源、生态和环境之间便于调控,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海洋功能区划分显得十分必要。 各种海洋功能区,除少数由特种资源而形成,(如海上油田区和沿海砂矿区等),绝大多数功能区形成与海岸带海洋流场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环境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海洋功能区划分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邻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区划,应是多层次的。即由大到小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区。 一级区,可以大气和海洋界面上产生的大尺度海流作为划分的重要依据,由此可划分出北黄海、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区。二级区由陆而海划分。利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海陆风环流、与天体作用形成的潮流、以及由河口排出的径流作为分区主要依据。海风深入的地点,咸潮达到的断面,可作为确定功能区陆界的依据,径流与海水相会的锋面,可作为近海的边界,沿岸流作为划出沿岸功能区依据。由此可划分出大陆、沿岸、近海和远洋功能区。 确定为开发或保护、或开发保护、或保护开发区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是需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中、小尺度环流。因此.中、小尺度环流运动规律是划分三级功能区的依  相似文献   

16.
孙秀英 《环境保护》2013,41(1):30-31
"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椰风海韵,绿色苍茫",海南岛以其旖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外游客所津津乐道,堪称世界级的稀有净土、我国海洋生态资源宝库。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绝大部分海域处于清洁状态,其中一、二类海水占91.2%。重点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海口、三亚、文昌、琼海等19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处于清洁状态。坚持"集约用海"、"生态用海"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水养殖业氮、磷产出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状况,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及主要养殖生物产污系数等数据对我国海水养殖活动氮、磷的产出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年产出量分别达到29.3万t和9.7万t。其中,投饵性养殖生物(鱼类、甲壳类等)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达到3.9万t和0.6万t,非投饵性养殖生物(滤食性贝类)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达到25.4万t和9.1万t。与全国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相比,海水养殖总氮、总磷产出量分别约占江河总氮、总磷排海量的10.0%和36.1%;同时,海水养殖总氮、总磷产出量已分别超过排污口氨氮、总磷的排海量,分别约为二者的5.6倍和7.2倍。因此,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中的海岛数据,以海岛海岸线向外延伸2海里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此区域内的渔业用海现状权属数据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海岛海域使用渔业用海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预测,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东海海岛海域的渔业用海确权面积最大,其中福建省海岛海域确权渔业用海面积占海岛海域使用面积的比率最高;(2)我国海岛海域使用渔业用海利用结构中,开放式养殖确权面积最多,占海岛海域渔业用海面积的75.82%;(3)我国海岛海域渔业用海面积处于增长趋势,而增长速度逐年减缓,预测到2015年海岛海域渔业用海面积可达10.2万hm2。  相似文献   

19.
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方法及判定矩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是海域使用审批和海域使用论证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界定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内涵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原则从功能符合性、用海方式适宜性和环境保护要求可达性等维度建立了一套全面的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方法,进而辅以德尔菲法,构建了海域使用类型与功能区符合性判定矩阵、用海方式与功能区适宜性判定矩阵、海域使用类型在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可达性判定矩阵,为全面分析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提供可行的、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海水养殖2005~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质量评估法对其碳汇能力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我国海水养殖的碳汇能力巨大,年均碳汇能力达到100万t以上,且近年来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对我国海水养殖碳汇能力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发现产量因素对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结构因素的作用很小,最后提出了我国海水养殖业进一步增强碳汇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