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应先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让日本在较短时期内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改变了其公害大国的形象。今日,中国要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可以从日本的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工厂的公害管理体制是根据国家的“关于整备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而建立起来的。五十年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由于没有适当的防止公害的措施,发生了严重的公害,特别是因经济活动所发生的产业公害,是必须解决的紧急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胜 《环境导报》2000,(6):37-38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上升,致使工业污染不断加剧。如今30多年过去了,经过政府和各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已由公害大国变成了环保先进国家,其中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尤其是针对大气污染采取的防治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日本防治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各种公害防止条例,对工厂、事业场实施限制指导,采取种种措施防止因机动车尾气、小型燃烧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并着眼于全球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1 对工厂、事业场采取的限制措施日本的SO2污染问题在五六十年代非常严重。1962年日本通过了《煤…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由于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从1965年起,环境问题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经这几年治理,环境状况总的来说有了改善,但有关公害防治遗留的问题还不少,诸如像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一些公害对策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根据上述形势,日本工业技术院对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1988年度在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所属的15个试验,研究所中设立46项特别研究(研究预算额达  相似文献   

5.
日本“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及借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夏光 《环境保护》1998,(10):41-42
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从70年代开始实施的“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公害防止管理员经过专门的资格考试,由企业选拔聘任,他们的作用是确保企业遵守 保法规和标准,对环境设施进行管理和保养,从量和质两方面掌握污染负荷情况。  相似文献   

6.
透视日本环境治理的"四化"模式——"双向复合化""柔性化""市场化"与"参与化",发现"双向复合化"治理更注重治理"公"主体与"私"主体之间的配合、协同作用;以公害防止协定与环境行政指导为代表的"柔性化"治理,能弥补法律规范等刚性控制手段的不足,更具针对性与灵活性;"市场化"治理旨在实现日本中央政府环境管控权力的分散与下放,使"自上而下"的环境治理效果得以优化;"参与化"治理则着力于解除层级制枷锁,解决"自下而上"环境治理的推行方式问题。基于此,得出相关启示:环境治理应增强地方环境自治、推广环境行政指导、提升基层成员环境决策能力并重视公众与政府间的对话及协商。  相似文献   

7.
一、新泻水俣病案件的发生及其经验教训当熊本水俣病(1953年~1960年曾大量发生)引起人们注目的1965年6月,在新泻县又发现了有甲基汞中毒的患者.造成新泻水俣病的原因,是昭和电力工业公司鹿濑工厂向阿贺野川排放的在乙醛制造工艺中含有甲基汞化合物的工厂废液.日本学者在谈到水俣病的惨痛教训时指出,在日本公害史上绝对不能无视的一点,是企业、行政和御用学者三为一体,共同掩盖了公害的真象.因此,只发挥企业和行政两个积极性不可能真正做到防止公害.要想使公害防患于未然,必须唤起民众,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邻国进行双边环境保护合作,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与苏联、东欧国家等签订了一些关于防治植物病虫害、防止森林火灾、兴修水利和防止水害、保护渔业资源等协定.与日本签订的渔业协定,也包含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内容.70年代末以后,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国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的双边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对象和领域不断扩展,先后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环境保护协定、协议、协定书、备忘录等.  相似文献   

9.
(2) 环境保护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从国外引进的环保技术,曾对日本防治公害技术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后来,随着日本防治公害技术的迅速发展.日本国內也独立开发了许多新技术,其中有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另外,从世界各国环境状况来看,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环境问题。有些发达国家,由于环境保护对策没跟上或公害防治技术开发缓慢,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各国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寄予很大期望。①政府间的技术协作环境保护领域政府间的技术协作是在政府间相互援助项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公害事件频发,大气、水体、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日本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应对。随着日本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拥有了工业大国中最高的人均寿命和森林覆盖率,以及最发达的环保产业。而循环经济的理念不仅被写进日本的法律条文里,也深深扎根在普通公众的心中。日本重视国民的环境教育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植物吸收污染气体的能力以改善大气污染的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环境厅的附属机构)、用实验证明了向日葵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最大,有可能在防止公路公害方面发挥作用。不过,对单一污染气体具有抵抗力的向日葵、受到复合污染气体的袭击  相似文献   

12.
74757677781982年度日本国立各科研单位承担防止公害等科研项目@张全时$环境厅计划调整局~~  相似文献   

13.
一、因果关系与科学证明追究公害犯罪的法律责任问题,不用说,必须查清公害是怎样引起的,由什么物质造成的,谁造成的等一系列因果关系问题.首先,就以"什么物质造成的"这一点而论,就有构成公害的直接原因(排放有害物质)和防止危害扩大的公害防治系统的缺陷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查清引起公害的原因,也要弄清为什么会使事态扩大.能够证明污染物质的有害性和致害物质及其污染经由,证实究竟是哪家企业排放的  相似文献   

14.
1960至1970年代初期,日本正在讴歌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增长伴随着"公害"产生了许多人为的环境危害。1960年代末期,公害患者与支援他们的司法团体接连提起了针对公害发生企业的诉讼。特别是新泻县新泻水俣病(1967年6月提诉)、三重县四日市公害(1967年9  相似文献   

15.
以法保护环境的日本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 ,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 ,带来的不是繁荣 ,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 ,代价是惨痛的。综观日本的环境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公害问题。在世界著名的八大害事件中 ,日本就占据了四件。频繁发生的公害事件 ,使已经饱受了战争之苦 ,又遭受公害之害的日本人民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从关心经济发展转向关心环境保护。进…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版日本环境白皮书《关于一九八四年公害状况的年报》及《一九八五年度关于防止公害拟定的对策和措施》,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经内阁会议决定并已向国会作了报告. 今年出版的环境白皮书,是以建设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为主题的.列举了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环境基本法诞生的时代背景 公害事件推动环境立法起步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早期时日本对公害并没有警觉而任其发展。而战后的日本也是推行经济增一矢为先导政策,致力于追求经济的高度成长。在此期间,196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达8.8%,1965年达9.3%。1970年高达12.9%。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化工、道路、港湾等重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和破坏。这一阶段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害事件(熊本水俣病、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日本国土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环境问题从1965年起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那时起,以生态学家为主,在停止无秩序的国土开发和保护自然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化学家和工程学家为主在弄清产业公害的原因和产业公害的对策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这一时期,进行的研究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六十年代经济的高度增长,日本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求防止公害的社会呼声也随之高涨。自七十年代以来,防止公害的事业有了迅速发展,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以公共水域的水质为例,1970年测得影响人体健康的各项环境标准的不合格率为1.4%,而1982年下降到0.03%,BOD的合格率已达整个水域的67.5%(其中,海域的合格率81.3%,河流65.3%,湖泊41.7%)。  相似文献   

20.
1.第三次高潮的到来从1987~1988年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外,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都有很大变化。从日本环境问题的历史看,第一次高潮始于地方上出现严重的公害问题;第二次高潮是在1970年左右举国上下出现对环境认识上和解决措施上的巨大变化;第三次高潮是八十年代后期掀起全球性的环境保护高潮。另外,为对付国际经济摩擦和日元增值等问题而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给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也带来很大变化。产业结构渊整对策的制定使环境问题发生很大变化。尖端技术企业在内地建厂、企业向国外扩散、合并公司的扩大等出现了与传统的产业公害完全不同的环境问题;由于进口产品的竞争和市场的开放,给农业带来很大压力,从而加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