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索酸雨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pH2.0,2.5,4.0模拟酸雨处理大豆(台湾292)种子,研究不同强度酸雨胁迫对大豆种子呼吸速率,CAT活性,线粒体蛋白与AT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雨胁迫强度增加(pH≤2.5),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高强度酸雨(pH为2.0)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凋落物袋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中国亚热带地区3个典型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银杏(Ginkgo biloba)凋落叶分解速率及酶活性的影响.酸雨分别设置为重度酸雨(pH=2.5)、中度酸雨(pH=4.0)、对照处理(pH =5.6)3个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会抑制凋落叶的分解,且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强,抑制作用更明显.杉木、香樟、银杏3个树种对照处理下周转期分别比中度酸雨短33%、43%、14%,比重度酸雨短44%、52%、17%.3种分解酶对酸雨胁迫的表现不同,脲酶和纤维素酶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基本呈现为对照处理(pH=5.6)>中度酸雨(pH=4.0)>重度酸雨(pH=2.5),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排列情况一致,蔗糖酶在酸雨胁迫下反而有激活的趋势,表现为重度酸雨(pH=2.5)>中度酸雨(pH =4.0)>对照处理(pH=5.6).不同树种对酸雨胁迫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叶树种杉木受影响最大,阔叶树种香樟和银杏受影响较小,银杏的抗酸性较强,且针叶树种的分解速率比阔叶树种慢.脲酶和纤维素酶对凋落叶的分解贡献较大,而蔗糖酶的影响相对较小.酶活性与季节有较大的关系,夏季活性相对偏高,冬季活性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环境及农作物的影响,在国内外已为人们所关注。本文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小麦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滨海相菜园土。土壤pH8.23,有机质含量0.86%,全氮含量0.048%,全磷(P_2O_5)0.187%,全钾(K_2O)1.8%。供试作物选用辐选2号冬小麦。(一)试验处理为探讨不同浓度模拟酸雨对小麦生长全期可能产生的影响,以pH 5.6、4.0、3.5、3.0、2.05种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进行处理。试验采用5次重复。(二)模拟酸雨的制备根据上海地区酸雨的化学组份,制备模拟酸雨(表1)。以混合酸(硝酸∶硫酸=1∶6,当量浓度)调节pH为5.6、4.0、3.5、3.0、2.0,即  相似文献   

4.
酸雨对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曾庆玲  黄晓华  周青 《环境科学》2005,26(1):181-184
采用pH2.0、2.5、3.0、3.5、4.0与5.0模拟酸雨处理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的实验结果表明,3者在pH 2.0时不发芽,在pH 2.5时只有水稻和小麦异状发芽,pH≥3.0时,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和小麦的异状发芽率则随pH值上升而降低.部分生理指标的实验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油菜的吸水值、呼吸速率和贮藏物质运转效率也与pH值显著正相关,水稻与小麦贮藏物质消耗率与pH值显著正相关,而油菜与pH值显著负相关;水稻、小麦和油菜的芽、根长抑制指数都与pH值显著负相关.酸雨胁迫下,种子各项指标变幅为水稻<小麦<油菜,这表明抗酸雨胁迫能力为水稻>小麦>油菜.  相似文献   

5.
王楠  潘小承  王传宽  白尚斌 《环境科学》2020,41(5):2476-2484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真菌结构.Bifiguratu属、Geminibasidium属、Purpureocillium属和Oidiodendron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全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酸雨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群落,以及土壤真菌作为影响因子在预测环境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已成为全球农业、环境和生态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酸雨对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了解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酸雨胁迫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州平原稻田为试验场所,根据福州市近年来的酸雨成分,配置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计算出喷淋量,并于水稻秧苗移栽后每隔7 d喷淋一次酸雨,直至水稻收割.当水稻收获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下早、晚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丰度.结果表明:①模拟酸雨处理改变了稻田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且不同处理中真菌的优势菌属及相对丰度也具有差异;②早稻3个模拟酸雨处理组均使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在晚稻生长期,pH=2.5和pH=3.5处理使稻田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而pH=4.5处理则使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③模拟酸雨处理使Parana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镰刀菌属(Fusa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同时也出现了少量Monographella、Hygrocybe、Acremonium等对照组中不存在的菌属;④早、晚稻pH=4.5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均最大;⑤环境因子能够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相对丰度并改变土壤碳组分,其中,真菌Westerdykella(韦斯特壳属)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电导率(EC)呈显著负相关(p0.01),Psilocybe的相对丰度与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研究酸雨影响,用森林土壤为样品,以100cm模拟酸雨(pH3.2与4.1)采用连续的5cm/小时或每隔一小时5cm的强度处理,每周三次,共作七周试验.模拟酸雨的主要效果表现在表层土壤,包括pH与葡萄糖矿化率的降低和交换性Al与总酸度的提高.在较酸的土壤上,酸度的影响是向下伸展的.~(14)C-葡萄糖矿化作用以1.5—54微克/克土浓度进行试验,试验土壤(pH4.4—7.1)中葡萄糖矿化作用是在pH3.2的酸雨连续处理时受到抑制,抑制的程度决定于土壤和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在一种土壤上用pH3.2的模拟酸雨间隙处理七周,减低了三个葡萄糖浓度的矿化率.这些数据说明酸雨对微生物活性具有明著的抑制作用.酸雨不是一个新的环境问题,它现在正影响着北欧和美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酸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群的变化,而且还有害于陆生生态体系,其表现为加速土壤中Ca与Mg的淋失.Shriner(1976)指出pH3.2的模拟酸雨能损害植物,但雨水达到这样的pH是不普遍的.酸雨在陆生生态体系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上已有一些研究.Tamm等(1976)报导过H_2SO_4溶液能降低酸性土微生物呼出的CO_2数量.同时Grant(1979a.1979b)指出酸性土的异化活性已受到干SO_2沉积作用的抑制,当然这实际上是伴随着土壤pH降低的作用.本项研究打算采用不同起始pH值的酸雨,测定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异化活力的影响程度,包括指示有机碳矿化作用的葡萄糖氧化率,以及由酸雨引起的几种土壤特性的变化.本项研究是纽约地区阿迪龙达克流域酸雨综合性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丽红  周青  曾庆玲 《环境科学》2008,29(3):799-803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以pH 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3种不同抗性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糖代谢对酸雨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油菜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pH 5.0~2.0)而降低,均低于对照.3个指标响应酸雨胁迫强度的规律(伤害阈值/变幅)是:水稻(pH 3.5~4.0/53.88%~77.7%)<小麦(pH 3.5~4.5/58.60%~89.41%)<油菜(pH 4.0~5.0/60.14%~100%).胁迫强度一定时,水稻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小麦和油菜3个指标先升后降.胁迫时间一定时(3~7 d),3种种子处理组的旺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胁迫强度增加而降低.3个指标达到最大伤害的胁迫时间为水稻(7 d;7 d,7 d)>小麦(7 d,6 d,5 d)>油菜(3 d,7 d,5 d).3个指标对酸雨胁迫强度与胁迫时间的响应规律显示,水稻糖代谢抗酸雨能力>小麦>油菜,这是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指标趋异的又一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2.5、pH=3.5、pH=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酸雨作用下早、晚稻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介于13.40~20.17 g·kg~(-1),与土壤全氮(T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各处理下早稻田SOC含量均低于晚稻田,且早稻田土壤各处理间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晚稻CK、pH=2.5和pH=3.5处理的SOC含量与早稻差异显著(p0.05),酸雨处理均高于CK(p0.05).早、晚稻土壤Ca-SOC含量介于0.31~0.42 g·kg~(-1),早稻期间pH=2.5处理中Ca-SOC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p0.05).早、晚稻土壤Fe(Al)-SOC含量介于2.90~4.64 g·kg~(-1),早稻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晚稻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相比之下,晚稻残渣态-SOC含量显著高于早稻(p0.05),酸雨处理显著高于CK(p0.05),且pH=2.5处理含量最高,均值为(15.21±0.37) g·kg~(-1),而早稻各处理残渣态-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早、晚稻SOC与Fe(Al)-SOC、残渣态-SOC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早稻残渣态-SOC、晚稻Fe(Al)-SOC与土壤TN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酸雨通过提高晚稻SOC和Fe(Al)-SOC含量,进而增强土壤碳库稳定性,促进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POD与CAT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王丽红  黄晓华  周青 《环境科学》2005,26(6):123-125
研究了pH 2.5~5.0模拟酸雨对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和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种子萌发过程中POD、CAT活性影响.静态与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时CAT与POD活性的变化幅度是水稻(28.8%,31.7%)<小麦(34.7%,48.3%)<油菜(79.3%,50.0%);CAT与POD与CK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的胁迫强度是水稻(pH3.5)>小麦(pH4.0)>油菜(pH5.0),说明保护酶抗酸雨能力是水稻>小麦>油菜.相同胁迫强度下,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CAT变幅  相似文献   

11.
酸雨和SO2对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以油菜和白菜为材料,分别将其暴露于模拟酸雨(pH2.8—5.6)和模拟酸雨与0.1ppmSO_2环境中,测定单独污染与复合污染对蔬菜生长反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pH2.8)和酸雨(pH4.6)与0.1ppmSO_2复合处理均对LAR有明显抑制,LAR最多可减少37.5%。模拟酸雨(pH2.8,3.6)使蔬菜减产1.4—8.7%,而模拟酸雨与SO_2复合污染可使蔬菜产量减少7.9—28.9%(P<0.05)。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不同pH值土壤农田系统暗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竹  张高川  李辉 《环境科学》2009,30(10):2866-2871
为研究酸雨对不同pH值土壤农田系统呼吸的影响,选择酸性(pH 5.48)、中性(pH 6.70)、碱性(pH 8.18)水稻土,以冬小麦为实验对象在2005~2007年期间进行了盆栽实验.种植期间利用雨水T1(pH 6.0)、T2(离子浓度为T1的2倍,pH 6.0)、T3(离子浓度为T1的2倍,pH 4.4)进行喷淋,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农田系统暗呼吸速率.结果表明,酸雨通过影响农作物的呼吸过程而对农田系统暗呼吸产生影响,且农田系统可适应酸雨污染.2005~2006年,酸雨提高了碱性土壤(S3)农田系统平均暗呼吸速率,S3T3分别比S3T1、S3T2高23.6%2、7.6%(p<0.05),但对酸性土壤(S1)和中性土壤(S2)农田系统平均暗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3~4月,雨水离子浓度升高可促进酸性土壤农田系统暗呼吸,雨水pH值降低可抑制酸性土壤农田系统暗呼吸.结果证实,在酸雨对农田系统暗呼吸影响过程中,土壤酸碱性、农作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模拟酸雨(pH=2.5~5.5)对水稻叶片胞内Ca2+浓度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酸雨处理5 d(胁迫期)后,pH=5.5和5.0处理组的水稻叶片胞内H+浓度、质膜H+-ATPase活性、胞内Ca2+浓度、质膜Ca2+-ATPase活性无显著变化;pH=4.0和3.5处理组各指标显著升高,且H+-ATPase活性随Ca2+浓度升高而上升;pH=3.0和2.5处理组各指标显著降低,此时胞内Ca2+缺失,对H+-ATPase活性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经正常条件培养5 d(恢复期)后,pH=4.0和3.5处理组各指标均恢复至CK的处理水平,表明H+-ATPase活性受到Ca2+调控已恢复到正常;pH=3.0和2.5处理组的Ca2+浓度高于CK及胁迫期,H+-ATPase活性低于CK但高于胁迫期,表明H+-ATPase活性受Ca2+调控得到部分恢复.因此,酸雨胁迫下胞内Ca2+对质膜H+-ATPase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受酸雨强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酸雨是世界环境问题之一。据研究,干净雨水的水汽压和正常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_2(10~(-3.52)大气压)处于平衡时。 CO_2(气) H_20—→HCO_3~- H~ 25℃时,H~ 离于和HCO_3~-离子为2微克毫当/升,即pH=PHCO_3~-=5.7,因此,通常将pH值小于5.7的雨水,称为酸雨。早在1900年,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已发现  相似文献   

15.
人工酸雨喷雾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对小麦危害试验研究,国外有一些报道,国内高绪平等用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发芽曾做过试验。目前关于酸雨对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室内和田间的模拟试验阶段。 我们于1983年12月底开始对具有一月苗龄的小麦植株进行了模拟酸雨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MoO3生产废渣的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理化分析、浸出毒性分析、生物毒性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三氧化钼(MoO3)生产排放的废渣在不同模拟酸雨条件下的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废渣浸出液中镍超标,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同时其浸出液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浸出液生物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pH=4.5>pH=5.0>pH:5.5>pH=6.0.pH=6.5>pH=6.8,生物毒性最低的浸出液(pH:6.8)24h、48h对隆线溞的半致死体积分数LC50分别为0.3775%、0.2184%.因此,三氧化钼生产排放的废渣在堆存和运输过程中要妥善处理,防止经雨水,尤其是酸雨淋溶浸泡;经浸泡后产生的废液会污染附近水体和土壤,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广西南宁、柳州山地森林土壤(0~5cm)进行模拟酸雨(pH5.6~3.1)土柱淋溶试验,连续淋溶1280mm模拟酸雨,研究了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酸雨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的程度与土壤特性及雨水酸度有关。pH3.1的模拟酸雨使硝化作用受到显著抑制。pH3.7、pH3.1的模拟酸雨连续淋溶有机氨的矿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取决于土壤本身特性。对土壤酶活性产生激活、抑制或无影响,与土壤及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模拟酸雨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南京市郊龙王山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进行模拟酸雨试验,以便携式土壤CO2通量观测仪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原位测定,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阶段,4个酸雨强度处理CK(pH值6.4,去离子水)、T1(pH值4.5)、T2(pH值3.5)、T3(pH值2.5)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20±0.21)、(3.34±0.30)、(3.51±0.06)、(2.99± 0.23)μmol/(m2·s),酸雨各处理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显著.由于森林植被生长期季节变化明显,将其分为非生长季1(2~4月)、生长季(5~10月)、非生长季2(11月~次年1月)3个阶段.配对t检验分析各阶段土壤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在非生长季1,模拟酸雨未抑制土壤呼吸作用,T1和T2酸雨处理反而促进了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在非生长季2,也出现了模拟酸雨促进土壤呼吸作用的现象;对于整个观测阶段而言,低强度模拟酸雨处理未显著改变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仅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指数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水平(P<0.01),CK、T1、T2、T3处理的Q10值分别为3.04,2.73,2.83,2.51,模拟酸雨处理降低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酸雨危害与我国酸雨的战略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酸雨的危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一)酸雨对水体的污染及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酸雨直接进入水体,使水体变酸,污染水系,还可将与土壤、植物等作用后的产物(如金属离子:铝、锰、铁)等带入水体,从而引起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长。湖泊水体酸化可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碎屑大量沉积,影响水生生物的营养与能量循环,从  相似文献   

20.
人工合成麝香对小麦种子发芽的生态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苏  孙丽娜  孙铁珩  晁雷  孙维科  娄阳 《环境科学》2011,32(5):1477-1481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对小麦种子发芽的生态毒性,测定了这2种人工合成麝香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根伸长抑制率和芽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这2种人工合成麝香浓度之间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低剂量条件下(佳乐麝香≤150 mg·kg-1,吐纳麝香≤200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