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环境道德建设的意义《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啃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我们结合《决议)}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从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中醒悟过来,认识到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意味着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这种发展和繁荣将是不能持久的。在自然界中,人类不论…  相似文献   

2.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对于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任务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人类的活动又影响自然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起来。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日益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环境问题与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正面临发展的文明转型.为此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力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转变认识自然的价值观,走出“人类中心论“,构建环境伦理体系.发挥环境伦理的作用和功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与善待自然,坚持公正补偿、节约、平等和慎行等原则.社会各群体都要负担起环境责任,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3年第3期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汽车、电脑、飞船、空间站……当人类正为此陶醉欢呼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迅速恶化。黑雾、酸雨、臭氧空洞……一次又一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有的人将此归结为科技的发展及片面的追求于经济的最大化。龚三堂先生在《生态环境道德论》一书中,对此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提出更为深刻的理论。他认为环境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结果。而这种不协调正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不承认自然的价值,不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所造…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生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给各国和各地区进一步发展造成的损失和障碍以及围绕环境进行的利益和责任的分配和分担已使环境问题的政治属性极为显著。环境问题是关系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之所以影响政治稳定主要因为环境变化危及了当地人民的基本生存。一般说来,那些既承受着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又表现出人文脆弱性的地方,是潜在的不安定地区。环境问题既可能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即所谓“天灾”与“人祸”。自然因素如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和干旱等环境灾害在任何情况下都…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统一,传统中华文明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也导致水、空气、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  相似文献   

8.
环境医学:人类生存发展战略的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承鳌 《四川环境》1997,16(1):23-26
文章用大量翔实数据,分析论证:人类由于淡化环境意识,坚持急功近利的片面发展观,造成整个地球环境质量正在全面下降和恶化,全球已有1/5的人口受到环境污染之害的基点上,作者提出了只有跳出以自我生存为中心的狭隘圈,确立发展环境医学为主体的预防医学战略,并提示要遵循中国古代强调的“天人合一”论概念和钱学森提出的“开放的巨系统方法论”在当代科技领域进行“天地生人巨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树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运”的自然生态观,为创建“生物心理社会自然”为模式的全科新医学,这是实现21世纪“人类健康工程”的开拓性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袁祖社 《环境教育》2002,1(3):19-22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并不等于否认自然具有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保护环境属于物质文明领域,还是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有利于在保护环境的工作实践中,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有利于确立保护环境的精神文明现,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环境保护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一、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因直接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性江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讲:“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在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然而,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观念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剧增,近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污染等危机到人类生存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制止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家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环境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几千年来,人类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所犯的根本性错误之一,就是将“人本位”意识,“人类是万物中心”意识推向了绝对化,否定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依…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中心幼儿园位于赣县区江口镇,江口镇因处于桃江、贡江、平江三江交汇处,因而又被称为“三江口”。因此在幼儿园周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天然的教育资源,江口镇中心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始终坚持“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喜爱自然”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结合周边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始终为创建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美丽的育人环境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汁原味的原则 为了解除工业文明的苦闷,逃脱城市的恶劣环境,人类开始寻求最佳的生存环境,这是产生生态旅游的动机。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人类开始回归大自然,追求人类以往的那种“原始味”——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因此,生态旅游开发应当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即不但要保护大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要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把现代化文明移置到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应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协调,保护人地和谐的旅游美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5.
环境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河南省鹤壁市第六小学 郭德海环境意识是反映人类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打破了“人类活动是为了主宰和统治自然,无限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传统价值观念,认为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  相似文献   

16.
热贡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青海环境》2010,20(3):136-139
传统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最终也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文化生态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底蕴深厚的热贡文化,日益形成了热贡地区以绿色、低碳为典型特征的经济运行生态化模式。热贡文化生态区的保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精华,防治工业污染,建设现代工业新文明,把工业污染防治纳入协调发展轨道,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历史之必然。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生产成为当今社会物质生产的主导因素。然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加、当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的同时,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却在急剧恶化、工业所固有的两种属性之间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突出。198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十多年来,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取得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12,(9):33-35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地和物种基因库,它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本底”的信息资源。自然保护区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可探寻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可行性。同时,自然保护区还是对社会公众进行资源与环境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是普及生态学知识的环境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桓敫 《环境教育》2000,(5):47-48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有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并使之成为儿童天性的一部分,对于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文明的巨大进步与生存危机并存的现象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人们所向往追求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种种弊端暴露更加明显,使不少有识之士感到人类的发展行为和模式需要加以改进,否则最终将走向反面。马克思早就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留给自己的则是荒漠”。在人类面临许多生存危机的今天,人类要提高对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发展行为,特别是要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自己的发展权。地球不仅对人口有个承载力的问题,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行为也同样有一个承载力问题。当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