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湿式电除尘器将水雾除尘与电除尘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细颗粒物进行收集,抑制了二次扬尘的发生。通过研究电除尘器喷淋系统的雾化特性,以及不同供水压力对水雾荷电的影响,并测得其分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水压力为0.4 MPa时,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大于99.5%;在喷雾粒径为100μm时,对10μm以下的细颗粒物除尘效率大于92%。通过分析,为湿式除尘器喷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传统湿法脱硫塔的除尘效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旋流雾化的协同脱硫除尘技术。该技术利用切圆布置旋流雾化器的湍流与雾化作用,使得烟气与浆液产生强烈碰撞,混合更加均匀,强化了细微颗粒湍流凝并作用,同时加剧了微细颗粒的相变凝并,提高了脱硫效率、雾滴及粉尘捕集效率。采用该技术对某300 MW火电机组进行脱硫除尘改造,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的脱硫效率可达到99%以上,粉尘排放浓度由脱硫塔入口的50~60 mg/m~3降低到6~12 mg/m~3,旋流雾化技术在脱硫塔内具有脱硫降尘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定平  肖尚 《环境工程》2015,33(10):55-60
烟气湿法脱硫塔内流场的分布直接影响脱硫效率。对一种在喷淋塔内增设脱硫剂旋流雾化层的流场再造脱硫反应方法进行优化,以Fluent软件为平台,通过改变旋流雾化层喷嘴的布置角度、数量以及浆液喷出的速度等参数,对不同工况下脱硫塔塔内烟气流动状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旋流雾化层的直径比d/D为0.6左右,至少设置8个喷嘴才可形成稳定的螺旋场,浆液从喷嘴喷出的速度在15~20 m/s时有利于塔内烟气处于最佳脱硫速率。此结果对大型锅炉的烟气脱硫塔的改造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麻石水膜-旋流板除尘器在原麻石水膜除尘器的挡水罩上加装一块湿式除尘旋流板、在筒体干段和锥帽间加装一块除雾旋流板,未改动原麻石水膜除尘器的结构和运行参数.改进后电厂燃煤烟气的含尘量降至排放标准以下,而耗水量不变,压降也只有33mmH_2O左右.  相似文献   

5.
水雾水膜式厨房油烟净化装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针对第三产业油烟扰民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集排烟、净化于一体的湿法去除厨房油烟的装置,此法的关键在于喷嘴在较低的泵压下形成的伞状水膜和在其下部形成的雾化效果极佳的水雾.运行结果表明,此法净化效率较高、性能稳定、维护操作方便,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袋式除尘器脉冲清灰性能,基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拉瓦尔喷管技术,设计了适用于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的新型喷嘴——拉瓦尔型喷嘴,运用CFD仿真技术结合实验研究,分析喷吹压力和喉部直径对喷嘴清灰性能的影响,并与相同孔径常规喷嘴对滤袋的响应和清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拉瓦尔型喷嘴进行清灰时,滤袋侧壁正压力峰值是常规喷嘴的1. 29倍;拉瓦尔型喷嘴对长袋的清灰效果更为明显,一次喷吹清灰效率可达96%,证明该拉瓦尔型喷嘴在袋式除尘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旋流板塔高效脱硫除尘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旋流板塔在湿式烟气脱硫除尘中的应用 ,实践表明 ,石灰湿式脱硫液气比为 1 2 4~ 1 2 6L m3,钙硫比为0 73~ 0 75时 ,脱硫率达 87 7%~ 91 6 % ,除尘效率达 99%以上。  相似文献   

8.
电站冲灰水烟气脱硫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燃煤电站锅炉冲灰水中碱性物质的作用 ,设计了一套湿法烟气脱硫系统 ,并在 2台小型机组上进行了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表明 ,在选择适当的雾化喷嘴后 ,脱硫塔还可以起到对细粉尘的二次净化作用。这种具有脱硫功能的洗涤器可以使燃煤烟气在液气比不大于 0 7的条件下获得 70 %左右的脱硫效率和 90 %左右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湿式电除尘效率和应用范围的拓展特性,设计了针对铁矿粉尘的表面活性剂协同荷电水雾除尘实验装置,采用表面活性剂增效润湿、水膜捕尘、荷电捕尘理论,探究了风速、电压、喷雾压力和格栅目数对除尘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优选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选取了0.3%LAB SA/0.5%X-100、0.3%LAB SA/0.5%AES、0.5%X-100/0.5%AES三种复配溶液进行荷电水雾除尘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电除尘可以在提高处理风量的同时增加除尘效率,风速在0.8m/s以前与除尘效率正相关;复配溶液在水压为6MPa时都达到除尘效率最大,其中以0.3%LABSA/0.5%AES表现最为突出,其除尘效率相较于水提升达到15.36%,不同水压的平均除尘效率提高也达到了11.73%;复合电除尘除尘效率与电压在40kV之前正相关,超过后会发生电晕放电,降低除尘效率;当格栅孔径大小为40目时除尘效率最大,其中复配溶液0.3%LABSA/0.5%AES达到了96.74%的除尘效率,继续减小孔径反而会减小除尘效率;对粉尘润湿性越强的表面活性剂参与除尘后对除尘效率提升越大.  相似文献   

10.
刘丽娜  丁志江  肖立春 《环境工程》2012,(Z2):187-189,235
伏安特性是分析电除尘放电特性和运行状况的基本方法。深入研究电除尘伏安特性,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为微细颗粒物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场风速、雾滴粒径和喷水量下湿式电除尘的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当电场风速为1.0~1.2m/s、喷嘴压力为0.3~0.4MPa、喷水流量为0.24m3/h,湿式电除尘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通过对该状态下的除尘效率的测定,验证了该参数组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聂小保  张鹏 《环境工程》2007,25(3):90-91,74
采用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技术对赣江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较常规工艺能减小出水浊度,显著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并有效控制出水余铝含量。原水CODMn为4.10~4.25mg/L左右,UV254为0.2~0.3mg/L时,中试系统出水浊度降低了12%左右,出水CODMn和UV254分别为0.5~0.7mg/L和0.015~0.025mg/L,各自去除率较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6%和40%左右。试验出水余铝浓度均<0.2mg/L,NH3-N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处理量8m3/h的压紧式改性纤维球压力过滤器,对某钢铁厂热轧浊循环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球过滤能有效的去除热轧浊循环水中的油类和悬浮物(SS),过滤后的出水中油含量能降低到1.8~4.5mg/L,去除率达到84.5%,悬浮物(SS)最高9.5mg/L,平均5.04mg/L,去除率达到88.77%,满足该厂要求热轧循环用水油含量≤5mg/L,悬浮物≤10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杨建勋 《环境工程》2012,30(1):121-123,99
介绍了旋流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性能的因素。通过对脱水器构造的剖析,找出叶片形状影响脱水效果的关键所在,从理论分析入手,推导出旋流式脱水器分离最小直径水滴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工程实践进行了检验。工程实践表明,实际应用效果与理论计算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水中总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总氰化物。通过各类实际样品和标准样品的分析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 0 0 2mg L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7%~ 3 0 % ,加标回收率为 96 0 %~ 10 6 0 %。实验表明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准确度高 ,精密度和回收率好 ,节省试样、试剂等特点 ,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方便性及工作效率。适用于水质中总氰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磺化法生产苯酚碱熔工段碱雾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 ,指出在原碱雾回收流程中的旋风分离器上部设置喷淋吸收装置 ,并采用 5 %~ 10 %的氢氧化钠碱液吸收碱雾 ,可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曝气工艺对佛山水道水质DO和C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模拟试验,探讨了雾化管、射流器、橡胶坝和叶轮4种曝气工艺对改善佛山水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工艺的平均复氧效率(14.3%~36.6%)和对COD的平均去除率(9.6%~24.6%)显示了较大差异。橡胶坝和雾化管曝气工艺的复氧效率较高,而叶轮和射流器曝气工艺则对COD去除有较好效果。在曝气并结合混凝的对照试验中,投加絮凝剂有助于提高水中DO和去除COD。  相似文献   

17.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的CODC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对环境水样中的CODCr进行大批量快速测定 ,与国标法 (重铬酸钾法 )有可比性 ,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方法检出限 1 3,对标准样品分析的准确度在 98%以上 ,变异系数在 0 2 1%~ 1 0 0 %之间 ,实际水样的检测结果与重铬酸钾法的相对偏差为 0 4 %~ 1 4 % ,环境水样和工业废水的加标回收率为 93%~10 1%。  相似文献   

18.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雾化增湿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烟气增湿对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空气雾化效果优于机械雾化效果;计算了FM10型空气喷嘴雾化粒径可满足给定烟气条件下的蒸发粒径;烟气流中雾羽角度收缩,喷嘴均匀布置于烟道,避免湿壁;烟气增湿后,袋式除尘器需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应选用表面处理的易清灰滤料,圆筒状滤袋。  相似文献   

19.
作物生产、水分消耗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动态联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对水分消耗与产量(或同化物生产)关系剖析的基础上,引入边际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生产弹性系数概念,探讨具有动态特征的作物生产、水分消耗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内在联系。就作物产量层次上的水分利用效率而论,当Y=f(ET)表现为线性时,WUE随ET的变化趋势直接受常数项的取值条件的影响;当Y=f(ET)表现为二次抛物线时,随着ET的增加,WUE的最大值要先于Y的最大值而提前达到,使WUE达到最大值的ET值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算术平方根,在其之前,WUE渐增,在其之后,WUE渐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