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阳市城区近地面PM10/PM2.5及重金属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9年在贵阳市地区内设点采样.共采集了145个大气样品,对近地面大气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状况及其所含重金属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阳PM10/PM2.5的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重金属元素分析中Pb和Zn的含量比较高,这些重金属元素更易于富集在细颗粒上,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危险.最后文章提出了贵阳...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2004年在省内选取了5个城市进行分季节采样,并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美国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中重金属元素和PAHs污染较重,且冬季高于其它季节,重金属元素和PAHs主要富集在PM2.5及以下细小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PM1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了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东莞市不同区域两点(A:生活区;B:工业区)的PM2.5~10、PM1~2.5和PM1样品,并用ICP-MS分析了颗粒物上Pb、Cu、Zn、As、Cd、V、Mn、Cr、Hg和Al等10种元素,重点研究了PM1中除Al外其它9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区B点PM1中的重金属污染明显较生活区A点严重,9种重金属元素在B点PM1中的浓度是A点的2.3~4.4倍.Zn和Pb是A、B两点PM1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同时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占PM1质量百分比范围为0.0008%~0.3530%.粒径分布、富集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1中,且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因子分析源解析结果表明,A、B两点PM1主要来源于4类污染源:燃煤源、机动车/工厂燃油源、冶金化工源、土壤尘.污染源特征分析表明,偏北风时东莞地区PM1受局地源远距离输送影响更严重,偏南风时受本地污染源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天津市不同功能区及不同季节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浓度标准,筛选典型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重金属危害指数,对环境空气中的重金属危害进行定量评估。有利于了解天津市PM2.5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为今后天津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津采暖期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天津地区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天津采暖期城区和武清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并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Ti>Mn>Pb>Cu>Cr>Co>As>Cd>Hg,武清则为Zn>Ti>Pb>Mn>Cr>Cu>Co>As>Cd>Hg; Cu,Zn,Pb和Cd等元素的富集因子高于10,表明其系人为污染元素;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显示Ti和Mn基本无污染,As、Cr、Co等元素存在一定污染, Cu、Zn、Pb和Cd等元素潜在生态风险高,Cd生态危害程度极强,总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381.1(城区)和1251.1(武清),达到极强程度.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9年7月-2010年4月,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设置采样点采集大气PM2.5~10和PM2.5。采用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对采样期间可吸入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对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的日平均值为222μg/m3,超过美国EPA1997年颁布的PM2.5日平均值35μg/m3的6.4倍;PM2.5~10和PM2.5中7种金属元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r>Pb>Mn>Cu>Ni>As>Hg;PM2.5~10和PM2.5中Mn的污染指数Igeo≤1为无污染,Cu污染指数:3≤Igeo≤4为重污染,Ni、Cr、As污染指数:4≤Igeo≤5为重污染至严重污染,Pb、Hg的污染指数:Igeo≥5为严重污染。以Fe作为参考元素计算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表明,自然来源的Mn具有较小的富集因子,而受工业活动影响的Cr、Pb、Ni、Cu、Hg、As具有较大的富集因子,可以认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沈阳地区雾霾天气成分特征,利用中流量大气采样器24 h采样。监测得出该地区雾霾天气TSP,PM10和PM2.5含量均超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雾霾天气中PM2.5为主要污染物。同时对PM2.5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进行分析,检出苯并[b]荧蒽、菲、芘、荧蒽、蒽等8种多环芳烃,并且检出的同种多环芳烃含量在雾霾天气比非雾霾天气高出4~9倍。该地区大气PM2.5中Li,Zn,Mo,Ag,Cd,Tl,Pb,Hg,As,Se,Sb等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EF10,表明样品中这些元素相对于参考物质被富集或稀释,这些重金属元素在该地区存在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某焦化厂周边大气PM10重金属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解焦化厂周边大气PM10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健康风险,于2012年6月采集了某焦化厂周边的PM10.使用微波消解-ICP-MS方法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并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大气颗粒物重金属进行人群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焦化厂周边PM10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在3.06×10-5~1.77×10-2mg·m-3之间,其中Cr的浓度最高,Co的浓度最低,致癌物质的浓度高于非致癌物质的浓度.焦化厂是其周边大气PM10重金属的主要来源,Ni是其主要的污染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的致癌风险比儿童大,工业区和学校存在较大致癌风险.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是最大的,居住区的非致癌风险不容忽视.致癌物质中Cd、Cr和As存在较大的潜在致癌风险,Ni和Co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非致癌物质中Mn的非致癌风险很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秋冬季细颗粒物PM_(2.5)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地区2009~2010年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进行采样,并分析PM2.5样品的水溶性离子、重金属元素、有机碳/元素碳(OC/EC)、有机酸、多环芳烃浓度和粒径分布。通过分析初步掌握了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的化学组分和特点:广州地区秋冬季PM2.5呈现城区高于城郊,PM2.5中有机质(OM)是最主要的成分,其次是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铵根;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并受一次源排放影响;PM2.5中铝、锌、铅是含量最高的重金属,且城区重金属浓度高于城郊;PM2.5中17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BaP)均为城郊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与p H、电导率、降雨量、PM2.5及PM10等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共布置4个降水采样点及1个地表水采样点。用ICP-MS分析其中的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同时获取其他相关因子的监测数据。研究表明厦门地区降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总体较低,呈现出春秋季较高,夏冬两季较低;郊区点位较高,城区点位较低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中的Zn、Cd、Pb、Cu等元素的浓度高于地表水中相应重金属的浓度。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浓度与p H有负相关、与电导率有正相关的关系,降雨量则有一定的稀释作用。PM2.5和PM10与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的浓度明显正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会造成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富集因子研究发现降水中的Cr、Ni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Mn、Ba受到了一定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Cu、Zn、As、Cd、Pb这几种元素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污染,应该是下一阶段深入研究和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泉州市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年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2.5、PM10等监测数据,讨论市区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市区PM2.5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PM2.5的年均值为34μg/m3,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PM2.5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冬两季明显高于夏秋;PM2.5/PM10最高值出现在2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PM2.5/PM10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空间分布特征:3个监测点位中,PM2.5浓度涂山街最高,津头埔略低,万安最低;PM2.5/PM10万安最高,涂山街略低,津头埔最低.时间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有一定关系,而空间分布特征与建成区的建成时间先后、地理位置差异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监测点位PM10与PM2.5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性均相当明显,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占绝大比重;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系数大于非采暖期,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对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要求,以Arcgis为平台,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PM10和NO2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布.选取的回归变量为1~4km半径缓冲区内的道路总长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人口密度、风向指数及距海距离,选取3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PM10年均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缓冲区为1km的道路总长度(R2为0.560),而对NO2年均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口密度(R2为0.41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PM10和NO2的R2分别达到0.946和0.691;如果考虑风向的影响,R2可分别提高到0.980和0.849.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立5km′5km网格嵌套,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每个网格交点的污染物浓度模拟值.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2种污染物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模拟分布图.PM10年均浓度分布以研究区中心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NO2的年均浓度以研究区中心最低,向四周逐渐升高.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根据2016年佳木斯市区四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六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各监测点位空气质量的功能区类别及各参数变化情况;采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参数评价了各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等级,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目前国内外PM2.5监测仪器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单点负责区域大,监测点少的问题,提出以国家监测网络为基础,以低成本、高精度为特点的PM2.5辅助监测方法。系统采用DSM501A作为PM2.5浓度采集传感器,完成粒子数量浓度到质量浓度的转换,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布置监测终端,并借助于GPRS网络和参数曲面构建方法,建立了一定区域内PM2.5质量浓度网络图,填补了国家监测点间的监测盲区,并利用高斯消元法建立了从历史数据到未来浓度的预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实测数据与国家监测点数据基本一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嘉定两个站点PM10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是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两地区11月、12月和1月浓度较高,与该季节污染物扩散条件差有关;3月、4月和5月浓度较高,与春节北方沙尘有关,而在扩散条件不佳的2月浓度不高与每年该月的雨水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遵义市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大气颗粒物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全年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但变化趋势相似,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夜间峰值比中午峰值大,且夜间PM2.5浓度呈区域性变化特征.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气象因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遵义市全年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气象条件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杭州市采集了大气降尘和PM10样品以及3类PM10源样品,对样品中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降尘量与PM10浓度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均属于较低水平,二者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降尘量和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相似性,均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密切相关.空间分布显示除PM10在朝晖和玉泉两采样点的成分谱相似,各采样点降尘和PM10成分谱间的相似性均不高.PM10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高于降尘与各源类成分谱的相似性,二者来源的差异可能是造成降尘和PM10化学组分特征不同的原因,其中PM10与城市扬尘的化学成分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近两年三明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所监测的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大量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三明市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规律性,以及可吸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典型城市PM_(2.5)空间分布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本锋  汪巍  李莉娜 《环境工程》2015,33(5):109-113
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从2013年开始我国部分城市先期开展了PM2.5的例行监测,从中选取不同区域的典型城市,分析了PM2.5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城市PM2.5日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13%~26%,平均值为18%;我国南方城市PM2.5空间分布均匀性优于北方城市,北方城市冬、春季节PM2.5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南方城市夏季PM2.5分布的均匀性较差;PM2.5的空间分布均匀程度与PM10接近,但明显优于其他气态污染物。综合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国家监测网内PM2.5监测点位的代表性能够满足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