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京市2000年-2012年水环境质量及污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质量和污染结构演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抓住三者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规划指导环境保护,甚至影响城市规划。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首都水环境质量及水环境污染演变规律,研究了环境质量和污染结构演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分析了北京市主要水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和建议。研究将为解决北京市水环境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监测是按照水的循环规律,对水的质量以及水体中影响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所进行监测分析。保证监测质量是保证水环境监测结果有效的基本前提,本文主要是对水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十条"对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水十条"对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影响程度,选取2014—2017年间全市地表水逐月监测数据,从水质类别、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减排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水十条"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水体主要为劣Ⅴ类和Ⅳ~Ⅴ类水体;全市氨氮(NH_3-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浓度分别降低55. 9%和25. 9%,月际间变化规律由U型分布转变为整体下降趋势,其中以再生水、再生水和污水混合水为水源的河流改善幅度较大;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显著,"水十条"的实施加速了水劣化足迹的下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农村和自然为影响北京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化水平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增加生态用水、加强农业污染源和城市非点源的治理力度将推进首都水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选取兰州市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市地表水(黄河岸门桥断面)2009年-2014年全年各项水质平均值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更加综合的评价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物,科学的分析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兰州市地表水2009年-2014年环境质量呈日益改善的状态,2009年-2010年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属于V类,2010年-2014年兰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属于Ⅰ类,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总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2006—2009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2006年-2009年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黑龙江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主要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状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超标现象仍很严重;交通噪声影响强度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广;改善声环境质量仍是今后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昭通市昭阳区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成因,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城市发展发展模式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如何通过水环境容最核算来量化,是城市环境规划要解决的一个主要课题.文章将水环境容量理论运用于城市发展模式比选,分析了不同城市发展模式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存在的差异,并以某城市的具体河流为例,采用一维模型根据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两种模式——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控制目标下的不同标准对...  相似文献   

8.
在宜昌市水环境质量红线划分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流域控制单元划分给予评估,分析在城市水环境质量红线划分上的可取之处,在自然社会综合系统框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应宜昌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水环境质量红线划分的原则、技术方法和分级管控措施,提出的原则与适宜的管控措施为宜昌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公共服务实现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支持,丰富并实践了生态保护红线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氮素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聚集,从而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各系统对水环境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氮流动模型,计算了水环境氮负荷,并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减缓城市水环境氮污染的策略.结果表明,1995—2015年厦门市水环境总氮负荷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式波动变化,总量介于8800~11100 t之间,主要受地表水氮负荷影响显著,而地下水变化相对稳定.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各系统对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作物生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及大气氮沉降是水环境氮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年均贡献率达69.0%.农作物生产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变化较显著,前者对水环境氮负荷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22.3%下降到2015年的7.0%,后者由1995年的9.7%逐渐上升到2015年的40.7%.情景分析可知,提高城市废物、废水的资源化和综合化利用效率是减少城市水环境氮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副产品——环境污染也重点发生在城市。根据我省城市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城市人口增长快,发展经济的任务重,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大气、水体等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要加强环境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实行综合整治的方针,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1 我省城市环境质量现状1.1 水环境1.1.1 城市废水  相似文献   

11.
物质流分析视角下北京市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的"京津冀一体化"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推动其进程的加快,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该区域的资源环境问题,而北京作为该经济圈的核心,其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方面,北京市仍任重而道远.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可以深入探讨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采用欧盟物质流核算框架(EW-MFA)建立了北京市"吞吐"状态的物质代谢模型.结果表明:1992—2014年北京市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总体呈上升趋势,矿物和化石燃料是北京市物质输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北京市的物质投入强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期间内物质代谢效率不断提高.针对北京市的资源环境问题,应转变传统发展理念,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略生态环境的影响,且不断推动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杜芳  彭剑峰  王亚俊  张旺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0):2369-2379
北运河水系一直存在水资源缺乏、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功能不足等问题,未来北京市副中心高标准建设的加速还会增加流域的生态环境负担.因此需明确北运河北京段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其关键控制要素,提升水生态承载力以满足区域发展需求.本文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3个方面构建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1995-2018年北运河北京段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北运河北京段的水生态承载力状况及关键控制要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北运河北京段整体处于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2018年水生态承载力有所提升,达到安全承载状态;各子流域间水生态承载力差异显著,其中,位于北运河上游的沙河子流域在1995-2000年处于安全承载状态,在2005-2018年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水生态承载状态相对较好,但仍有改善的空间;1995-2018年,清河、温榆河和凉水河等子流域水生态承载状态处于超载状态,水生态承载状态相对较差,需加大水生态承载力提升力度;影响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的关键要素为河岸带林草覆盖率,其次水环境质量也对水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北运河北京段水生态承载力的提升需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成都市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现状,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模型对成都市水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选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中相对应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作为研究重点,构建了水环境质量指数、水污染物排放指数,从实证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水环境因子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计量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果显示,成都市经济和水环境两者关系基本符合EKC曲线特征,且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情况下实现转折点,据此分析了成都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成都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EDSS及其在EIA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环境系统是由人-地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和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复合巨系统,由此产生的复杂环境问题给环境决策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EDSS)可以辅助环境保护决策工作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叙述了EDSS的概念,全面回顾了30多年来国内外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在水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举例重点分析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EIA)中的应用.同时具备强大数据更新能力和环境质量分析预测功能的EDSS,是解决EIA工作中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基于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EDSS将在智能化,3S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和EIA等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付会  江冰  王婧婧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63-165,187
通过筛选"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重大环境制约问题,识别出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填海造地引起岸线变化、污染物入海总量增加、环湾主要流域及胶州湾水质恶化、海洋湿地及近岸生态系统破坏等,进而反过来分析发展战略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拥湾发展战略自身影响,对环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寻找破解这些问题的途径、方向。通过有效解析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中重大环境制约问题,为拥湾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更是环湾保护的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16.
湖泊蓄水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湖泊污染致使湖泊水质恶化、水体鱼类种类下降,对湖泊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尤其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水环境现状分析以及时水质进行预测、评价,分析镜泊湖水污染特征,并为解决镜泊湖水环境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兴起 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缺少环境意识和知识,把自然作为商品利用,一味索取高额利润,把环境作为产品生产中的免费的废弃物堆放场,产品成本不必为此付出代价,从而造成环境危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匮乏,污水再生利用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北京市总用水量逐年递增,其中生态用水量增幅最大,截至2018年已达到13.4亿m3,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4.1%。同年,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1亿m3,污水处理率达到93.4%,污水处理量达到16.7亿m3,90%以上处理出水的COD、氨氮、总磷指标均已达到GB/T 18921—201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湖、库)。目前,北京市的污水再生利用率约为56.3%。如将以色列82%的污水再生利用率作为发展目标,未来仍然有4.9亿m3的增长空间(以2018年北京市污水处理量为计算依据),相当于2018年南水北调供水量的53%、全市生态用水量的37%。北京市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均存在再生水利用潜力。但污水再生水利用不同于常规水资源利用,目前利用体系仍有需要完善的部分,需要政策、科研、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提供支持。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