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涝灾害、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退化、水体和大气污染、臭氧空洞、物种灭绝,等等,时刻困绕着人类,使人类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制约了经济发展,危害了人体健康,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以控制温室气体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争议。我们不是自然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判断缺乏专业知识,但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日益加剧,人类过度依赖和消耗矿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如污染)和气候问题(如臭氧层破坏、酸雨、雾霾等)也不少见。人类如果不改变这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九五”期间资源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概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据世界资源研究所估计,现代人均每年消耗的所有自然资源为45~85t,在经济发达国家产生100美元的收入需要300kg自然资源。由于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引起了全球的资源短缺。世界很多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土地沙化、退化,生产能力持续降低。森林赤字、草地被破坏,物种灭绝时有发生。有人估计平均每天要损失100个物种。人类活动加剧,淡水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个国家缺乏淡水供应,已成为地区性问题。未来资源宝库---海洋资源面临浩劫,60%的鱼类资源已处于  相似文献   

4.
李敏 《环境》2000,(4):36-37
人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协调问题。现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物质文明,本质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无控制地排放废物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因此,不可避免地给人类社会带来工业创造力与破坏力的同步增长,以至演化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类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翟勇 《世界环境》2009,(3):26-27
由于土地的污染和过度使用,世界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速度消失,每天大约有100种物种灭绝。这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地的沙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受到直接威胁。为了拯救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992年,150多个国家在巴西里约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此后175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之后,许多国家也颁布了本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或者生物安全法,特别是那些生态脆弱的海岛国家。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21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生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确保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1.1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污染和破坏由于不当的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问题的主要表现:第一,农业面源污染:如化肥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等等,造成土壤结构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产量下降及环境资源浪费、污染等。第二,农业生态破坏:乱砍乱伐山地林木、乱垦荒地、坡地、绿地等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天然绿地面积减少,加之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生态环境的自然调节能力下降,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1.2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1.2.1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功能的不合理利用,引起自然灾害及水、土、气污染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频繁发生等突出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安全性。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其中农业耕地4887万hm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据调查70年代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的扩展数量为1560km2,80年代增加到2100...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它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以及气候异常、物种减少、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等。  相似文献   

8.
夏顺忠  杨贵珍 《环境》1999,(11):16-17
伴随着生产手段的根本变化,人类经济文明经过劳力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时代,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走出自身发展和生态发展两难选择的困境,为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曙光。发展方式的创新在自然资源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偏重开发自然资源,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结果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全球气候变暖,土地退化沙化,物种灭绝加剧,环境不断恶化……相  相似文献   

9.
于成峰 《环境》2022,(6):59-61
<正>当前,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塑料一旦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便难以降解,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破坏,处置方式不当还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持久性危害。其中微塑料进入食物链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近期,为全面总结中国塑料污染经验做法,客观认识塑料污染治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会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中国首个《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国家智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相似文献   

10.
生态悖论     
《环境》1997,(6)
悖,违反,违背之意。悖论是指一切与人们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结论。生态悖论就是生态学中出现的悖论,其概念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性,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致使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灾难,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  相似文献   

11.
陈之泉 《环境》2001,(4):13-14
传统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无法估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又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破坏、污染的产生,使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感到狭窄。按照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经济过度地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只要人类存在,生产活动就不会停止,消耗资源的现象也不会终结,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会越来越严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总会有一天被耗之于尽。  相似文献   

12.
1 环境教育的发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球因“发展”而污染,因污染而又制约了“发展”,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当人类短视地、急功近利地向环境索取,带来了矿产资源的破坏、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土地沙化、噪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以及人口密集城市等结果,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的报复。这些环境问题为传统教育所始料不及的,成为当今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国际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课题,这便是环境教育兴起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3.
梁光源 《环境》2008,(4):52-53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对全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污染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环境受破坏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对全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成果,对全区森林、草原、荒源、湿地、农业等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述,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议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整体恶化、超势仍在加剧,地带性的草原、荒漠植被均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区土地沙化、砾石化、水土流失、盐渍化、沙丘活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达到1730万公顷。全区草原开垦十分严重,草原面积迅速减少,沙漠面积在扩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更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新疆1996-2004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尽管农用地数量在整体上是增加的,但是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在继续.因此,新疆农用地要在水资源的承载范围内适度增加.目前,新疆农用地变化给整体环境带来负面的效应,仅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整体环境变坏.因此,新疆在土地利用中,要以此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各种功能用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曼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新疆1996—2004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尽管农用地数量在整体上是增加的,但是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在继续。因此,新疆农用地要在水资源的承戴范围内适度增加。目前,新疆农用地变化给整体环境带来负面的效应。仅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整体环境变坏。因此。新疆在土地利用中,要以此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各种功能用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黑龙江省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方面,其土地退化是在地形地貌复杂、土壤侵蚀、自然因素组合不够协调等自然因素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机动车辆毁地和旅游等人为活动给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森林-草原交错带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枯竭等。为了使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并对退化沙化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水利、水电、农业、林业、牧业、交通、旅游、矿业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水电不一定是清洁能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可能引起湖库干涸、周边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放牧可使土地沙漠化,不当的林业生产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交通建设易造成地质滑坡和水土流失,旅游开发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景观破坏,矿业开发将破坏土地、导致地面塌陷、沉陷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20.
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机动车辆毁地和旅游等人为活动给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森林—草原交错带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枯竭等。为了使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并对退化沙化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