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2,(4):2-2
2012年7月6-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地震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注重科研与任务相结合,在推动地震科技发展、强化管理等方面落实了新举措,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2,(4):10-15
在2012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地震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注重科研与任务相结合,在推动地震科技发展、强化管理等方面落实了新举措,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本期关注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部分中国地震局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及首批局属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4):2-I0002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地震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国家防震减灾目标任务的攻坚时期。要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4,(3):6-6
4月24-25日,2014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近两年地震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从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总结"十二五"地震科技进展,交流典型经验,部署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工作,6月7-8日,由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宣读了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并  相似文献   

6.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地震局、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大会于2007年8月2313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地震科技发展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震系统各单位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及计划单列市代表和各企事业、大专院校代表。  相似文献   

7.
许晖 《防灾博览》2004,(2):12-12
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绵涛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4,(1):7-8
正2014年1月22日,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大陆强震巨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框架协议,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和北京大学王仰麟副校长出席签字仪式。陈建民局长指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引领,北京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开拓科技经济信息服务新领域,对于适应地震系统深化体制改革的必要位与紧迫性;论证了地震系统开发信息网络建设的可行性,并论述了建网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2,(3):89-89
2012年5月19日上午,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存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地震科普的目的是用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先进的技术方法推动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加大投入,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抗救的能力,防控重大地震风险,提升国家地震灾害韧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科技创新驱动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防震减灾工作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提出了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新时代和后疫情时代,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作为振兴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科技工作的改革越来越迫切了。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科技工作改革的核心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与生产分成两张皮的问题。关于科技工作面向社会主义建设,为国民经济服务问题,不是今天刚提出的新口号。建国几十年来已反复强调过多次,但迄今为止,科技人员在国民经济济建设中的作用仍未得到  相似文献   

14.
地震科技档案工作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对各类地震科技档案的管理,是通过对地震科技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业务工作完成的。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中,地震科技档案工作都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中国地震局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调查、防震减灾事业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还可以加快科技进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14日,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会见来访的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成,双方就加强地震科技协同创新进行会谈,并在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协同推动创新平台和机制建设方面达成共识。赵和平对李成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地震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地震科技创新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高校是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3,(1):6-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侯建民高级工程师凭借在社会服务领域的突出成绩,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成为中国地震局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国科协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保障现代化城市火灾风险防控的扎实基础,需要理清消防安全面临的问题、守住底线、不断健全消防管理机制、构建领导责任体系、创新火灾防控管理模式、提高火灾应急与救援能力。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进程中需要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工作,这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成为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新动力。党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大大提高消防安全救援效率、减少火灾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与福建省省长唐登杰分别代表中国地震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新时代福建防震减灾能力现代化建设协议。协议签署将进一步提升福建省防震减灾能力,加快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在福建的实施,增强防震减灾在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基本实现新时代福建省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现代化、业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了现代科技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以及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科技期刊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编辑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培养和树立信息意识,掌握电子编辑手段与技能,早作“转岗”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