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编辑实践并用实例阐述了编辑人员素质在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科技期刊编辑,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学历,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必须要有由衷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本门类科学技术工作的一部分,进而激发起对编辑工作的热情,办好手中期刊。  相似文献   

2.
<正> 1988年7月16日至24日,在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召开了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科技期刊编辑部五十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随着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地震科技期刊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工作在这一战线的广大编辑工作者,长期以来默默为地震科技人员作嫁、为繁荣我国地震科技事业进行再创造劳动。通过编辑工作者无私的奉献,全国约有90%的地震科技文献得以产生和传播。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劳动博得了科技工作者乃至社会的承认和尊敬。为使地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4月 1 0日~ 1 2日在江苏扬州召开。 1 5家编辑部共 2 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学刊》、《山西地震》和《世界地震译丛》等编辑部联合倡议组织 ,旨在探讨编辑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寻求科技期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研讨 2 1世纪科技期刊发展趋势与规律等。会上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介绍了他们走科技期刊产业化道路的成功经验 ,《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就科技期刊界如何迎接中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后的挑战作了发言 ,代表们还…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地震科技期刊自六十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目前经国家科委和国家地震局统一整顿批准的全国公开期刊近二十种,内部出版期刊十数种,已初步形成体系。它们在为繁荣地震科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编辑有着自身的特点,如在组织形式上,各编辑单位既隶属于主办单位,又有一定的社会独立地位,可以单独进行各种业务活动。但长期以来,地震科技期刊编辑不象其它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 ,研究所办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地震局工力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主办的“三刊”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利用自身学术水准高的优势 ,主动与高校及国家级研究所联合办刊 ,从而在救活自身刊物的同时 ,又扶植了一批青年科学家 ,双效双赢 ,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期刊走产业化道路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网络信息化时代赋予科技期刊工作的新内涵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期刊市场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而且决定着科技期刊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因此,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是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入WTO后 ,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论述了地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 5种构想 :(1)调整和优化地震科技期刊 ;(2 )提高科技论文质量 ;(3)办好英文科技期刊 ;(4 )编委、作者队伍国际化 ;(5 )加快期刊上网 ,使更多的地震期刊进入国际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1,(3):88-88
5月14日,2011年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开幕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强调.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切实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2010年,经中央批准,中国地震局恢复设立了科学技术司,进一步强化了对地震科技工作的统筹管理,突出了科技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回顾地震科技进展,科学地分析地震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地震科技发展。对于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防灾博览》杂志社专程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玉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中国地震科技期刊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是 :国外出版机构争夺国内作者和作品 ;国外地震科技期刊进入国内市场 ,争夺国内地震科技期刊的市场占有份额 ;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办刊理念受到挑战。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是 :(1 )主管部门在宏观管理上给足政策 ,适当扶持 ;(2 )适应潮流 ,改变管理模式 ;(3 )提高期刊整体质量 ;(4 )加强宣传 ,站稳市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科技期刊在国家标准执行中有 3点建议 :①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 ,国家应出台统一的编辑出版标准 ;②执行标准中科学性应放在第一位 ;③加强标准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和总结10年来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区域协作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地震科技信息工作走区域协作化之路,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应是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和《地震地质》4种地震科技期刊2000~2001年所发表论文作者状况的调查统计,从6个方面对地震科研工作者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就统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地震科技期刊的规范化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靠科学进步,促进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张芝霞 《灾害学》2000,15(1):84-88
以科学技术工作为主线 ,系统地总结了陕西省减灾协会 10年来 ,从事自然灾害综合预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以及如何建设好减灾科技社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郭心 《灾害学》2012,27(3):122-125
对科普期刊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城市与减灾》综合科普双月刊14年的办刊实践,总结了科普期刊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重点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期刊编辑的质量进行了思考;认为办好防灾减灾期刊不仅是科普工作者的责任,而且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优质服务是办刊的立足之本;期刊应走跨媒介的创新之路;按照文化产业的思路做大做强防灾减灾期刊.  相似文献   

16.
综合减灾的“综合”是各灾种、各阶段和各环节的综合,是资源和手段的综合,也是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综合。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和《灾害学》期刊论文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知:从灾种来看,综合减灾研究的是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气象灾害;从过程研究来看,每一种灾害的研究都是全过程综合性研究;从阶段性研究来看,灾前风险研究和灾后经验教训研究较多,应急救援的研究较少。总体来说,我国综合减灾研究现阶段还停留在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阶段,技术应用和行业指导作用较少。因此综合减灾发展可以增加技术和行业应用层面的研究,把新技术运用于综合减灾研究与实践,实现科学减灾。  相似文献   

17.
电子垃圾灾害防治的系统性分析与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电子垃圾灾害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电子垃圾灾害防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即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贯彻循环经济原则,需要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体系的支撑,并需要相关方面的保障.论证了如何从行政、经济、科教、法律方面,保障电子垃圾灾害防治对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