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地壳运动的力源,即地球动力,这是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大问题,有人指出:未来地学革命寄希望于地球动力学发展,这种评价一点也不过份。地球动力是一切地质过程的根本原因,要寻求各种地质作用的规律,不能不首先注意地球动力问题。地球动力几乎全部尚未确定,但自五十年代,特别是国际地球动力学计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在制定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前后,科学院地化所同志认真地讨论了关于地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在讨论中,一些同志认为,地球动力学是研究地球运动的动力学机制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它可能是地学中关键性的、并具有带动性的基础理论学科。一方面,地球动力学是建筑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学、天文学及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正>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是当今地学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普遍接受的地球年龄是45亿年左右,太古代与元古代的时限在25亿年左右。太古代是地球的最早历史阶段,研究这个阶段形成的各类岩石是了解地壳起源与演化的直接途径。太古代花岗岩类包括英云闪长  相似文献   

4.
正硅酸盐岩风化被认为是维持地质时间尺度地球宜居性和碳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也是地球关键带的核心过程,是驱动物质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成为系统地球科学和地表地球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大基础理论前沿之一。然而,硅酸盐岩风化的控制机理一直存在争论,现有风化动力学无法解释大陆风化与受气候和构造抬升制约的剥蚀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开发示踪硅酸盐风化新手段,评估化学风化  相似文献   

5.
正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自然产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是地球沧桑巨变和重大事件的最好见证,是研究地球变化变迁过程、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矿物、岩石以及典型产地;水体资源;地质灾害遗迹等。具有  相似文献   

6.
<正> 地球化学家关心的是化学元素在地球(和宇宙)中的分布及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再分配。今天,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各个地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中所发生的物质的流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地球的对流方式发生了改变,随之地壳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就地球的外部(包括我们的环境)而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于人类活动惊人的增加,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7.
<正> 在应用氨基酸外消旋反应研究地质样品的年龄、沉积速度和平均古温度,以及研究地质体中氨基酸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时,各种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主要是对映体,也包括少数非对映异构体,如 L-异亮氨酸和  相似文献   

8.
在太古代绿岩带和麻粒岩-片麻岩杂岩剖面中,常有两种基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组合和分异(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变玄武岩具有一系列稳定的地球化学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不必依靠这些组合岩石的变质程度,便能十分正确地鉴别这些岩石。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岩带地球动力状况的初期拉张阶段相当,而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带地球动力学晚期挤压阶段相当。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成矿专属性是不同的,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石油产品主要用于各种机械装备作动力燃料和润滑剂等,其污染包括炼制过程中和贮运中的蒸发性污染及使用中的燃烧排气污染和废油脂造成的用后污染。蒸发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演化具多阶段历史,不同阶段特征各异,但1800Ma前后的变格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引起地球上部层圈全方位的重大变化,本文论述了不同阶段演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地球演化的整个过程中,象H_2O和CO_2这样的挥发份会从地球内部迁移到地表。不过,相反的过程也在进行:在洋壳上或其内部结晶的含水矿物中的水,通过俯冲作用被搬运至上地幔。板块的P-T条件一旦超过含水矿物的热稳定性或压力稳定性,矿物中的水就会释放出  相似文献   

12.
<正> 今年是《地球动力学新十年》的第一年。随着对大陆及其边缘探索的加强,不仅美国地球动力学委员会,而且新的国际计划,即联合会间岩石圈计划的活动中心都转向地壳动力学。 十年计划的制订并不能予知1980年的主要地球动  相似文献   

13.
贵州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抬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各种层状地貌是地貌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记录了区域地貌、地质、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地球内外动力的演变。深入研究贵州高原的各种层状地貌的形成、变形及时代,可以弥补缺乏沉积记录等代用指标的不足,具有重建贵州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历史的重大意义。文章总结了有关贵州夷平面、河流阶地、洞穴等各种层状地貌等零星的研究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旨在构筑贵州新生代区域构造抬升、地质环境演化基本轮廓;与此同时。依据贵州喀斯特的特殊性,提出各级地貌面上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综合对比以及年代学研究是深化贵州层状地貌和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七十年代期间,地球动力学的活动继续在检验和完善板块构造模式。这个模式在解释和预测有关大洋和大洋边缘的许多现象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成功。而在大洋边缘所观察到的作用又提供了有关地球历史最近38亿年以来火山弧、山系,最后是陆壳的形成和演变的信息。然而,尽管板块构造学说获得了成功,但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其部分原因是其模式过于简化。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关于重点研究岩石圈动力学及其演化的决定,就反映了对岩石圈及其下面的地幔物质的  相似文献   

15.
陨石学的研究将近有200年的历史,最近20年发展异常迅速。深入研究陨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将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理论提供重要论据。陨石学的研究范畴极其广阔,现简要叙述四个问题:一、陨石作为太阳星云初始物质的某些地球化学证据,二、地球演化的能量来源与演化阶段,三、陨石对研究宇宙线及探索超重元素的意义,四、陨石中的有机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氢氧同位素交换动力学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的前沿。它使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由静态向动态、定性向定量、封闭体系向开放体系发展 ;为各种天然地质过程的研究定量提供有关的时间、温度、作用机制、演化途径及地质体的冷却史等重要信息。本文概述了氢氧同位素交换动力学参数、同位素交换动力学模式、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实验测试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地球和类地行星的对比研究表明,地球是类地行星中唯一充满生机的行星:地球表面被大气、水和生物圈所覆盖;地球表层岩石圈以板块运动方式处于活跃而复杂的运动之中。而其他类地行星表面是没有水和生命的干旱世界,其壳的晚期演化远不如地球活跃。为探讨这一差异的形成原因,本文对大量空间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类地行星原始物的含水量、各类地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各类地行星的质量等方面论证了地球是唯一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说明了水在地球壳层演化各阶段的行为。最后,指出了液态水的存在是造成地球壳幔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重要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 深部地球化学主要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当前则侧重于研究各种幔源物质和地幔物质的相平衡与相转化以及它们处于地壳浅部环境下所发生的退变和与水介质等相互作用的规律。深部地球化学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对于阐明地球的化学分异、大陆的演化、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础则是深部实验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国际大陆桥是指两个相连大陆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堤坝带状构造把海洋分隔开的过渡区。国际大陆桥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发育阶段的演化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中岩石图板块边界上产生的地球动力环境进行分类。划分出了会聚-扩张型、扩张-会聚碰撞型,以及大陆板块范围内的国际大陆桥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撞击作用与地内核转变能是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演化的根本机制。地球吸积形成期,原地球捕获太阳星云大气形成的原始大气经太阳风驱赶和星子撞击而逃逸,早期大规模的撞击过程又可能使地球上的矿物脱去挥发分,形成地球次生大气的一部分,也可使其次生大气部分脱离地球,地球形成期曾经历过撞击生气与气体逃逸的多次旋回,撞击作用决定其环境条件;地球形成之后.撞击作用仍起着使地球矿物脱去挥发分组成大气圈的重要作用,大气中CO2的演化,海水pH值的演化.各类沉积岩间的消长关系与地内核转变能计算所得的“幻数”──3.5×109年、(2.6+0.1)×109年、(1.9+0.1)×109年、(1+0.1)×109年、(0.6+0.1)×109年和(0.2+0.1)×109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地球内部核转变能的累积、释放过程所导致的构造、岩浆运动(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制约着地球的环境演化,其间.显生宙以来,地外物质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在小时间尺度上(几千年到几万年)造成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生物演化的突变以致生物灭绝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