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家环境标准"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4-2016),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水样中8种无机阴离子(F~-、Cl~-、NO_2~-、Br~-、NO_3~-、PO_4~(3-)、SO_3~(2-)、SO_4~(2-))进行分离分析研究,对氢氧根体系相关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下对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验证,建立了本实验室同时分析水中8种阴离子的方法,为国家标准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取北京市区为采样点,于2016年1月进行PM_(2.5)采集,并分析了PM_(2.5)和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为67.7μg/m~3,水溶性离子是PM_(2.5)的主要组分,其中SO_4~(2-)、NO_3~-和NH_4~+之和占总离子的79.1%;Ca~(2+)和Mg~(2+)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2.5%和0.9%,海盐气溶胶和K~+分别占PM_(2.5)的3.6%和1.6%。采样期间NO_3~-/SO_4~(2-)为1.1,表明NO_2和SO_2主要来自移动源的贡献。北京市区冬季PM_(2.5)主要来自二次污染源、扬尘、生物质燃烧和海盐气溶胶,贡献率分别为42.351%、21.164%、16.314%和5.436%。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成都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对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中,二次离子NO_3~-、SO_4~(2-)、NH_4~+是PM_(2.5)中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且质量浓度大小为NO_3~-SO_4~(2-)NH_4~+,NO_3~-是首要离子;成都市PM_(2.5)中的阴阳离子基本达到了电荷平衡(C/A值为1.03),呈中性;NH_4~+/SO_4~(2-)比值为0.90,SO_4~(2-)和NO_3~-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形式存在,([NO_3~-]+2[SO_4~(2-)])/[NH_4~+]比值小于1,说明此过程中为富氨;重污染期间,SOR和NOR平均值分别为0.46和0.26,与清洁天气相比二次转化更为明显,且硫氧化率大于氮氧化率;NO_3~-/SO_4~(2-)比值为1.49,说明重污染期间研究点处移动源已成为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污染特征,于2017年1月对南充市大气PM_(2.5)进行采样,分析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和碳质组分的组成、浓度水平和来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NH_4~+是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离子的86.7%;NH_4~+与NO_3~-和SO_4~(2-)主要是以NH_4NO_3和(NH_4)_2SO_4形式存在,SOR和NOR平均值分别为0.51和0.23,SOR高于NOR,说明南充市冬季硫氧转化速度比氮氧转化速度快且二次离子污染较为严重;NO_3~-/SO_4~(2-)比值为1.11,表明移动源是南充冬季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且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偏酸性。OC、EC是大气PM_(2.5)重要组成部分,OC/EC比值大于2,SOC对OC的贡献率较大(65.3%),南充市冬季大气PM_(2.5)中OC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OC、EC之间相关性较好(R=0.84),二者具有共同的来源。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南充市冬季PM_(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燃煤、二次污染、生物质燃烧、土壤及建筑扬尘。  相似文献   

5.
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开展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及组分的季节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的PM_(2.5)年均浓度(51. 7μg/m~3)超过二级浓度限值47. 71%,同时全年有20. 94%的天数PM_(2.5)日均浓度超过二级浓度限值;冬季浓度最高、达81. 1μg/m~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浓度最低。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总和冬(42. 42μg/m~3)秋(32. 73μg/m~3)春(24. 57μg/m~3)夏(17. 0μg/m~3),但占PM_(2.5)浓度的百分比的季节规律则刚好与之相反,为夏(54. 19%)春(48. 1%)秋(46. 91%)冬(45. 45%);其中,SO_4~(2-)、NO_3~-和NH_4~+是PM_(2.5)中最主要的3种二次无机离子组分,三者浓度之和占PM_(2.5)的37. 47%。PM_(2.5)中SO_4~(2-)、NO_3~-和NH_4~+的浓度均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但NO_3~-/PM_(2.5)冬(12. 22%)秋(11. 53%)春(8. 14%)夏(5. 43%)、NH_4~+/PM_(2.5)秋(9. 85%)夏(9. 15%)春(8. 52%)冬(7. 61%)、SO_4~(2-)/PM_(2.5)夏(26. 3%)春(20. 75%)秋(15. 82%)冬(14. 61%)。四个季节SOR值均大于NOR值,SOR值季节变化差异不大,但NOR值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M_(2.5)中的SO_4~(2-)、NO_3~-和NH_4~+冬季以(NH_4)_2SO_4、NH_4NO_3的形式共存于气溶胶体系中,而夏季则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HSO_4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2011—2015年期间铜川市降水离子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为中性偏碱性,电导率和离子总浓度值较高。阴阳离子总浓度不平衡,阳离子浓度大于阴离子,SO_4~(2-)、NO_3~-是主要致酸性离子,Ca~(2+)、NH_4~+是主要碱性离子。以富集因子法分析,SO_4~(2-)、NO_3~-、F~-主要来自于人为活动排放,Mg~(2+)、K~+主要来自于陆源,Cl~-主要来自于海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济南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于2015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采集了降水样品,测定了p H值、电导率及水溶性无机离子、水溶性有机酸。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降水p H雨量加权均值为5.45,电导率均值为78.5μS/cm。降水中离子总浓度为1 189.07μeq/L,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其中SO_4~(2-)和NO_3~-是浓度较高的阴离子,NH4+和Ca2+是主要的阳离子。降水中SO_4~(2-)/NO_3~-为2.18,表明济南市大气污染向混合型转变趋势明显。济南市降水中有机酸浓度较低,甲酸和乙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种类。  相似文献   

8.
对南昌市2016年1月一次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其污染特征及成因。重污染时段PM_(2.5)中SO_4~(2-)、NO_3~-和NH_4~+质量浓度之和占42.1%,重污染日OC/EC为4.73,均明显高于非污染期间,说明二次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贡献较大;NO_3~-/SO_4~(2-)均值为0.85,高于非污染期间的0.56,表明南昌市固定源和移动源污染并重,且重污染期间移动源贡献比例增大。区域污染传输,加上低压、低风速和相对较高的湿度等不利于大气扩散的气象条件可能是此次重污染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0.025%NaHSO_3、0.25%三乙醇胺和0.025%Na_2EDTA混合溶液采集空气中的甲醛,将甲醛转化为羟基甲磺酸而稳定于吸收液中。测定时,先加入NaOH溶液,使羟基甲磺陵分解为HCHO和SO_3~(2-)后,再加入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本法的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消除了汞盐试剂([HgCl_2SO_3]~(2-))的危害,适用于大气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海产品中NO2^-、NO3^-和S2^-电导和紫外串联检测离子色谱分析法。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100mmol/L NaOH溶液浸提测定组分,LC-WCX去除干扰,回收率较好。优化了色谱分离和检测条件,25℃分离共存组分,电导和紫外串联检测,有效消除了高浓度Cl-和SO42-的干扰。电导和紫外检测法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mg/L,检出限分别为0.75-6.0mg/kg、0.24-5.8mg/kg,回收率分别为88.5%-101.5%、82.8%-107.8%,RSD分别为1.2%-2.7%、1.7%-3.6%。采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了海鱼和虾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测定高氯酸盐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最终采用IonPac AS20(250mm×4mm)色谱柱,40mmol/LKOH淋洗液,1.20mL/min流速,1mL进样体积,对成都市面上几种鞭炮中高氯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方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用于鞭炮中高氯酸盐的测定,回收率在91.0%~114%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2016年采样期间和重污染期间,秦皇岛市区PM_(2.5)浓度分别为85.9μg/m~3和180.7μg/m~3,表明重污染期间大气复合污染更为严重。采样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为39.7μg/m~3,其中SO_4~(2-)、NO_3~-和NH_4~+占总离子的66.5%,重污染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是采样期间浓度均值的1.5倍。重污染天气主要是受大陆均压场控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建议从完善重污染应急措施、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乙醇阻抑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的各种反应条件,建立了阻抑光度法测定痕量乙醇的新方法。讨论了体系酸度、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选择530nm作为测定波长,确定了阻抑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所选择的试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7.0μg/25mL,检测限为4×10~(-6)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68×10~4L/mol·cm。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5%。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乙醇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8.6%~98.7%。  相似文献   

14.
对2012—2016年期间运城市大气降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呈中性偏碱性,大气降水离子主要为:SO_4~(2-)、Ca~(2+)、NH_4~+、NO_3~-。阴离子雨量加权年均浓度小于阳离子雨量加权年均浓度,城区主要是盐池这个特殊的地理特征造成的,郊区主要与其生活习惯和农业生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洋阳  邵娟  杨存满  孟静 《四川环境》2020,39(2):111-119
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MS)对水中34种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物检测的方法。探究萃取头类型、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离子强度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萃取纤维头、萃取时间为20min、萃取温度70℃、氯化钠(NaCl)加入量2.0g时,萃取效果较好。使用弱极性HP-5MS(固定相为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毛细柱分离,三重四级杆全扫模式定性,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dMRM)联合内标法定量,方法线性范围4~400ng/L,相关系数(R2)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3.5~8.5n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0.2%~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8%~15.8%。  相似文献   

16.
索式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窦筱艳  朱卫平  丁梅梅 《青海环境》2010,20(2):86-88,98
采用索式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紫外检测器以及PAHs专用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淋洗的方式,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该方法线性范围良好,平均回收率为69%~86%,RSD为0.061%~0.178%,检测限(S/N=5)为1.3×10-3~9.9×10-3mg.kg-1,具有精密度良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重金属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与方法,并通过仪器工作条件和酸消解体系的选择,以及光谱干扰和基体干扰的消除对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6m LHNO_3+2 m L HCl+1m LHF+1m LH_2O_2对土壤进行微波消解,在建立的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铜、铅、锌、镉、锰、镍、铬和钒)的检出限为0.002~0.014 mg/kg,精密度为1.3%~3.6%,回收率为97.4%~106%。本方法简便、安全、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鸟粪石沉淀法从污泥碱性发酵液中回收氮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将浓缩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SCOD,NH_4~+-N,PO_4~(3-)-P。最佳实验条件为以MgSO_4·7H_2O为镁源,投加方式为间歇投加,p H值为9.25,Mg~(2+):PO_4~(3-)-P摩尔比为1.2∶1,搅拌30 min。NH_4~+-N和PO_4~(3-)-P的回收率分别达到53.3%和97.63%。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和五氯苯酚进行分离测定,分别比较了不同吸收波长下三种物质的响应值;并对流动相的有机相中含0.1%、0.2%、0.4%、0.5%甲酸时三种氯酚类物质的分离效率及灵敏度进行了比较和优化;进一步优化了流动相比例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使用优化后的色谱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氯酚类化合物在20~1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方法检出限为0.711~0.851μg/L,加标回收率79.0%~100.5%。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时间较短,定量准确,适合用于地表水中氯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有效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二氢钾为浸提剂,采用离子色谱仪进行分离检测,根据硫酸根离子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计算土壤有效硫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某气田工区酸性和中性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3个浓度的同一样品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1%,5.55%,5.25%;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和90%;土壤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56%;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优于NY/T 1121.14—2006《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硫酸钡比浊法,解决了硫酸钡比浊法存在的标准曲线线性达不到要求、操作复杂、测定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