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边的自然     
正自从老师告诉大家我们要参加"路边的自然"这个活动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欢呼起来:"太棒了!"第一节课,我们坐着大巴来到植物园。我们走进温室,听着老师生动的讲解,看着美丽的植物,十分满足。我想:能看到真的植物,听到生动的讲  相似文献   

2.
正在"路边的自然"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然而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却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被污染的空气、河流和垃圾污染等,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  相似文献   

3.
哦,那只孤雁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儿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4.
植物志     
《绿叶》2021,(6)
正一每日穿行在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眼神和视觉都很疲惫。但凡见着植物,我都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乃一活脱脱的"植物控"。若是有郁郁葱葱的一大丛,我便会走近观看,就连那些长在行道旁稀稀拉拉的杂木或者普普通通的杂草,也会让我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红土地上生长着的村子。年少时,我常常坐在屋后的山石上思考:为什么我出生的这个地方叫银矿?从乡亲们渴望致富、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眼神中,我明白了他们对这个地名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科学老师在我们年级挑选了32名学生开展"路边的自然"活动,共有4个课时。第一课是在室外进行,早上六点多,我就迫不及待地"飞"向学校,我和小伙伴们都难掩激动的心情,欢声笑语地谈着今天即将发生的事情。来到了麋鹿苑。我环顾四周,那浓密的树林,那鹅毛绒似的绿草地,那玲珑的木屋,那蜿蜒的小河,那活泼的小鸟,都像油画一样,到处鸟语花香。麋鹿苑的老师说,麋鹿在中国已经灭绝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6.
正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共同策划的"路边的自然"环境教育公益项目2017年进入北京市15所学校,播撒绿色种子,培养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里的一天,我们班在麋鹿苑上了一节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路边自然课。我们在到处是落叶的路边下了车,坐上了游览电车。我们仿佛置身于画中,河流交错,小溪纵横,泉眼密布,那广阔的绿色中略带黄色的湿地也尽收眼底。一路上,我见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獐和东方白鹳,还有那四不像的麋鹿。它们有的闷头吃草,有的走来走去,有的昂首挺胸,好像炫耀它们那与众不同的"好身材"!秋风吹过,留给我们的是丝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苏打     
<正>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环保课,告诉我们要减少使用化学洗涤剂,像家里常用的洗洁精、洗衣液等,都属于化学洗涤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回到家,我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妈妈,问妈妈,"我们能用什么替代洗洁精吗?"妈妈想了想,说:"那我们试试这个吧。"说着,她从碗柜里拿出了  相似文献   

9.
王金涛 《绿叶》2007,(11):64-65
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机场旁边,有一座植被茂密、溪水潺潺、四面环山、绿沁心脾的幽谷,这就是三峡珍稀植物园,也被称作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避难所"。谁都想不到,这个植物园的创建者向秀发,竟是一个"弃富翁而不做"的"植物狂人"。为了抢救三峡珍稀植物,他不惜倾家荡产,为三峡库区奉献了一笔宝贵的自然财富。最近,笔者采访了向秀发,走进了他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20,(7)
正秋叶又渐渐变红了。望秋叶,想到了一个叫红孩的人——这个红孩不是《西游记》里的红孩,是作家红孩。红孩的身高比我矮了不少,年纪比我小了许多,但他却是一位让我"须仰视才见"的人。这不仅因为他是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化报》副刊主编,还因为我们是有着32年交情的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11.
唐了 《绿叶》2007,(12):72-73
诸位好!我知道你们认识我。不过,我还是想更全面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水葫芦,一种很普通的外来植物。当然,我要非常认真地告诉大家,我现在还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外来植物,国家环保总局还将我们列为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我的学名叫凤眼莲,老家在南美委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一大早,我和妈妈乘车来到北京植物园。一进门我就看见了入口处的指示牌,于是我和妈妈就直奔我最喜欢的植物温室。 进了温室的门,我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进那绿色的、四周透明的植物王国。也许是外面太冷的原因,温室里显得异常温暖。后来我从介绍里才知道,这是亚热带植物温室,所以房间内的温度比外面高得多。 脱下棉衣,我们首先来到仙人掌及多肉类植物室,这里边有很多有趣的植物,如:叶仙人掌、光棍树、镜面草、爪子金等,都是一些很有趣的名字。当我就要离开这个室时,我发现了一棵有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0月的一个上午,上课铃响过之后,乐农新村小学不大的操场立刻显得空荡起来。教学楼六楼的一间教室里,阳光正好照到坐在窗边的黄昱宁同学的书本上。这本九成新的《科学》课本,只在这节课属于黄昱宁,下课后,课本要交给组长,再由班长统一收回、清点后,放回教室的书柜里。同学们郑重地管这些只在课堂上使用的书叫"学校的书"。这些书就是循环教材。  相似文献   

14.
李晓 《绿色视野》2011,(5):58-59
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了,那应该是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这一节一节像火车上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疆的沙漠深处,有一个叫戛顺戈壁的地方。这里除了有一丁点苦咸的盐水,就是招摇在狂风沙暴中的几棵稀疏的盐生草、梭梭和骆驼刺了。然而,在这个夏季气温高达50多摄氏度,冬季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的戈壁上,却生活着全世界仅存不到七八百只的珍稀动物野骆驼。它们以咸水和盐生植物为食,与极其恶化的气候环境同日月,艰难而倔强地生存着。野骆驼,是"比大熊猫还要珍奇的野生动物"。作为古老的物种,野骆驼尽管已经躲进全球环境最荒蛮的地方,却仍没有摆脱面临的致命威胁。据报告,它们还经常受到猎民的恐怖猎杀,受到非法采矿者的炸药捕杀,触目惊心。"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野骆驼可能很快会像野马一样全部灭绝。"这并非危言耸听!可喜的是,新划定的新疆阿尔金山一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面积多达15万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区之一。目前,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署还启动了"全球环境基金项目"--《阿尔金-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个项目的首要措施,就是在进入戛顺沙漠的道路上设立一批检查站,加大查处猎捕野骆驼的不法行为,并在乌鲁木齐和其他三个地、州,建立野骆驼保护中心等。野骆驼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不妨进入新疆戛顺戈壁的沙漠腹地,一起感受了解一下这"戈壁之王"--  相似文献   

16.
我叫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羚羊的一种,也有人叫我们“黄羊”、“滩黄羊”。眼看着我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少,已到濒临灭绝的境地,我万般无奈,斗胆向人类呼吁呐喊。我们和藏羚羊、藏原羚、鹅喉羚是同属兄弟。我的家族成员多栖息在海拔3400米以下较为平坦的半荒漠地带。1875年,一个叫普热瓦尔斯基的俄国人,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看到我们这一中国特有的动物,兴奋异常,给我们取了“普氏原羚”这个外国名字。直到最近,青海的朋友才给我们取了“中华对角羚”这个具有我们外部特征和充满爱国色彩的中国名字。和其他偶蹄类动物一样,我们平时雌雄分居,只有…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则叫《盲童》的公益广告,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述了她所看到的世界。这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在手术后重见光明时,出现在她眼前的却不是梦想中的美丽景象。窗外阴霾的天空下,充斥着烟尘、污水、有害食品、拥堵和噪音。看着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小女孩失望地说:"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相似文献   

18.
刘佳音 《环境教育》2005,(12):40-41
在美国读了4年书,我感到,美国非常重视对自然的保护,路边的棕榈树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体现了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美。  相似文献   

19.
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我的这节环保课,就是围绕着"动物怎样生活"而展开的。我首先向学生出示6种小动物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接着启发学生,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毕业后就投入到公益环境保护的行业中,目前已有近5年的时间。在这个叫芜湖生态中心的机构里关注着安徽南部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关注着垃圾管理体系的环境工作。我们每一个全职工作人员都是安徽人,都热爱着自然,爱着春夏秋冬,爱着身边的河流、植物、飞鸟……我们期待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于是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为环境保护而努力,有大量的志愿者和我们并肩工作,我相信这是个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工作,需要每一个公众与市民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