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要闻     
正近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这是首个聚焦京津冀三地能源发展的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68项项目清单,明确了时间节点,该计划提出,2020年京津冀煤炭消费力争控制在3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京津冀地区近10年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特征,采用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门限回归分析不同区制下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规模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门限效应。以产业规模为门限变量,碳排放强度影响系数分别为1.003 0、1.527 1、1.202 0;以能源结构为门限变量,能源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变化规律;跨过产业结构门限值之后碳排放强度模型曲率是加速递增的。从近10年数据看,产业结构将会是京津冀工业碳排放长期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行业观察     
<正>节能环保科技成京津冀技术交易主力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创新正持续发力,能源环保、城市发展等区域发展重点领域受到关注。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节能环保科技相关领域技术合同56.9亿元,同比增长达149.8%。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推进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共建创新要素与资源平台,助推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创新发展。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纵深推进,北京输出到津冀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创新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京津冀地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形成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格局。本文根据瑞士学者Bergek提出的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发展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创新系统的诱导和阻碍机制,以期为京津冀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占斌 《环境保护》2014,(17):18-20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京津冀地区地位特殊、作用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元年"的一招大棋。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央统筹规划、地方协同创新,科学定位、优势互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集约绿色、生态文明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已正式印发实施。这是一份由北京发改委、天津发改委与河北发改委共同制定的"计划",经报请三地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京津冀三地的电网本来就紧密相连,而化石能源方面,京津这两个需求量大的直辖市加上河北这个能源生产消费大省,能源发展互补性较强。同时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的河北还可以通过北京、天津的新技术,来改善产业结构和利用水平。京昆高速以东、荣乌高速以北的北京、天津及河北  相似文献   

7.
<正>4月14日上午,在天津市召开了"京津冀节能监察一体化2017年联席会议",并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议,三地就节能监察重点从搭建共享信息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京津冀三地节能监察领域深度合作,构建京津冀三  相似文献   

8.
石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其大量的碳排放却给环境造成严重负担,因此提倡石化产业低碳发展能有效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与环境绿色均衡发展.基于产业转移视角,分析2007-2016年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碳排放量现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法分解并分析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在三地的作用效果,进而借助产业竞争力系数佐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作用效果在区域间的关联性;最后通过合理调整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能源结构,将未调整和调整后的能源结构类型分别设置为基准情境和低碳情境,利用SPSS拟合最优曲线来预测2017-2030年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减排潜力.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碳排放量增加386.79×104 t,碳排放强度由0.77 t/(104元)降至0.31 t/(104元).②2007-2016年,能源强度因素使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碳排放量减少13 663.77×104 t,其贡献率高达148.38%;人均GDP因素促使石化产业碳排放量增加12 327.10×104 t,贡献率达110.69%.③对于石化产业竞争力系数,北京市由0.03降至-0.02,为三地石化产业转出地;河北省由-0.14增至0.16,为转入地.④在低碳情境下,2020年、2030年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碳排放量分别比基准情境减少502.84×104、528.95×104 t,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0.19、0.17 t/(104元),均达到发展目标的要求.研究显示,2007-2016年京津冀区域石化产业碳排放量逐年上升,承受巨大减排压力,该区域可以通过调整石化产业能源结构来挖掘碳减排潜力,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中关村的节能环保企业有望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放异彩。这是京津冀三地日前共同推出的《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带来的利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以及推动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应用等。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关村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自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及三地各自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外界的关注,特别是以交通一体化与环保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一体化为重点的规划令人瞩目。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明确了各自的产业格局及发展方向,同时将为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发展,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