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韩蕊 《环境教育》2013,(7):76-77
父亲最爱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大桥散步。他说:"韩蕊你能想出这个桥下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吗?"我知道,他又要开始给我讲他的童年了,我摇头:"看这样原来也好不到哪去吧!"父亲笑了:"你没赶上好时候,我小时候,天很蓝,水很清,这牦牛河可宽了,就是站在河面上,也看得见河底的鱼,河底的鹅卵石。夏天大人们在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近年来,随着一部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片广为人知,这句话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对动物的伤害也有所减少。同样,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爱护身边的环境。对于家乡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离家不远有一条河,我和哥哥每次到河边玩都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上学路上也常常直接捧起路边的泉水喝几口再走。可是现在,河面上每隔一  相似文献   

3.
森林里出了一件大事,德高望重的槐树爷爷病了,病得还不轻,啄木鸟医生去为他治病,啄木鸟医生将槐树上上下下看了个遍,也没发现一条虫子,他奇怪了:我是公认的捉虫好手,怎么会捉不到虫儿呢?看着眼前的流水,啄木鸟医生有了一个想法。他飞到河水上空,不由吃了一惊,这哪是河呀,简直是条臭水沟,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瓶子,整个河面上都是一些红色的小虫,随着风乱飘。唉,现在人类怎么搞的,环境治理得这么糟,怎么尽是些污秽不堪的东西,也没人管吗?啄木鸟医生长叹了一口气,他又看到不远处有个屠宰场,这家屠宰场附近的水况更糟,水上漂浮着鸡毛、鸭毛,还…  相似文献   

4.
<正>表妹远嫁德国,住在慕尼黑市中心玛利亚广场附近的一所公寓里。去年夏天我去那里旅游。表妹的儿子汉斯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小家伙聪明活泼,德语和中文都会说。我到表妹家做客时正是汉斯放暑假的第一天,汉斯刚从慕尼黑市青少年局领了一张假期证,特别开心。他说:"暑假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玩,拿了假期证我就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了。""每天都玩,不学习吗?"我对汉斯说,"你可以预习一下下个学年的功课,或者参加暑期的培训班、补习班  相似文献   

5.
正永别了,我梦中的易水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燕太子丹送别荆轲行刺秦王的出发地便是易水河。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历史向前发展。易水河旁,荆轲的身影已成过去,物是人非。祖辈留下的,只有那条河,那片绿,那段历史。今天,历史犹在,河水不见了,绿色不见了,能看见的只有沙子遍地的水沟。20年前,我出生了,出生在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听老人们说,在雨季时,易水河水势凶猛,  相似文献   

6.
遗失的河流     
<正>我的家乡在一个很小的集镇上,集镇西头有条小河。河水很清,不用下水,水底的精彩尽收眼底:各种水草上吸附着大小不一的水螺,水草随水流或缱绻成团,或舒展摆动,美好而曼妙;偶有身体透明的小虾顽皮地弹跳似的在水中游走;一群群小鱼自由自在,在水中穿梭。河面上有座青石铺成的小桥,它是我上小学时的必经之路,那时常因过桥时贪玩耽搁了上学的时间而被父母训责。我和小伙伴们喜欢驻足欣赏石板上的各种花纹。这些花纹的造型,或繁缛细密,或简括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到一个叫做“黑森林”的地方去。汽车顺着莱茵河走,两岸是青山绿水,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小洋楼,一个个耸入云天的教堂尖顶和一座座在蓝天下更加巍峨的古城堡,在我们的[前闪过。车下了高速公路后则又是另一番景象:路两边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摆着、吊着一盆盆、一束束色彩各异  相似文献   

8.
最忆是新登     
<正>有一座山,叫贤明山;有一座塔,叫联魁塔;有一条河,叫葛溪;有一个坝,叫黄坝滩。有一段童年,在这里流淌;有许多足迹,在这里成长。说不完,道不尽,最忆是新登。新登,我难忘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新登的条条小弄,座座小山,都有我奔跑的身影,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贤明山、葛溪、黄坝滩和观音弄。先说贤明山,贤明山在葛溪的北面,共25.5公顷,这座山上的植物大多是傲竹劲松,苍翠挺拔。这里人灵地杰,名胜古迹颇多,印象最深的就是联  相似文献   

9.
母癞呆     
赵阳 《绿色视野》2013,(3):60-62
我的故乡在淠河湾。淠河在我的故乡不叫淠河,叫沛河。我们那的人"淠"、"沛"同音,外面的人不知道,一听当地人把淠河叫成沛河,也就把淠河叫做了沛河。人民公社的时候,我们的公社就起名为沛东公社。当然现在早不这么叫了,现在外面的人也早就弄明白了沛河其实就是淠河。但我故乡的人仍然把淠河叫做沛河。  相似文献   

10.
小姨是个清洁工,负责很长一段街道的清洁工作。她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看到一向疼爱我的小姨那样憔悴,我心里很难受。是呀,姨夫在外地工作,小姨为了多挣点钱来维持一家人生活,为了把表弟、表妹拉扯大,她起早贪黑地干,可真不容易呀!我能替她干点什么呢?帮小姨倒垃圾吧,哎,一个堂堂中队长去倒垃圾,那多没面子!不去吧,小姨这样累下去,万一病倒了,那可爱的表弟、表妹怎么办呢?再说了,放假前,老师不是再三强调在假期中要帮大人做点事吗?况且,在班上,我还是当众表了决心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9月2日上午,湖北府河黄陂段的居民发现,家门口的河面上漂着白花花的死鱼,实际情况是,此时,府河中有20多公里都漂浮着死鱼。当地居民随后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尽力打捞死鱼,后据不完全统计,随后三天里,仅东西湖和黄陂区就已打捞、处理死鱼7万斤。  相似文献   

12.
(一)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梦蝶”的庄周,常与另一位以哲辩出名的惠施结伴出游。这天,他们闲游到今安徽凤阳县境内的濠水桥上。庄子凭栏临水,看桥下那小小的白鲦鱼在水中来往穿梭,喋唼戏水,一派无忧之状,不觉为之动容,说:“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施不以为然,反问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笑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施再诘之:“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周这下抓住惠子话把,说:“请循其本。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就是“濠…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我家乡环境的现状却令我担忧,养育我祖辈的土地能否继续哺育我们这一代?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土地对人的意义。可是在这里每年都有人开垦荒地。小时候山脚下很远才是耕地,然而现在地已经开垦到了半山腰。四年前,在我每天上下学的路旁,一片小树林在推土机的碾压下不复存在了。近几年,周边的树越来越少,一下雨就发大水,河水夹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有恃无恐、得意忘形。何以见得?答案极其简单,只要去检验人对大自然的言和行便一目了然。在今天.人类的足迹踏到哪里,哪里的山河湖海、飞禽走暮、树木花草便遭到没顶之灾。人在自觉和不自觉之中已经成为这一丸地球的灾星。50余年前,我的故乡内蒙古扎鲁特旗(?)亥吐村(现为镇)开着满山遍野的野杏花,晨空里流荡奇异的芬芳和杏红色。这是大自然的赐予,而百姓们是有感无知的。村西头有一条虽窄且深的清凉河水,我们叫她为——(?)亥吐河。河面上浓荫覆盖,水质则清纯而又甘甜。红红的红柳林荡在水面和岸上,在明月下看去似一则童话。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早上不一样了,没走几步远,就看到几只白鹭在河面上翩翩起舞。王罡喜上眉梢,脱口而出,"今天水质好于Ⅲ类"。果然,查看"杭州河道水质APP"是Ⅱ类水。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王罡被称为"工匠"河长,反映他在巡河和治水工作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实际职务是治水办(河长办)专职副主任、20号渠河长,是开发区最早的治水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的边缘有一颗蔚蓝的行星,她叫地球,她是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地球妈妈是伟大的,无私的,她把所拥有的一切全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人类。而人类呢?却处处破坏环境,地球妈妈也在渐渐地衰老。记得小时候,家乡有一条河,它是那样清澈见底,河边绿草如茵,有许许多多的小花。我经常和小伙伴采花、捉鱼、摸虾。这里成了我们的乐园。可过了几年后,河边的一切都消失,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四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刺鼻的气味、弥漫的烟雾,天空不再蓝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山中有水,水中有人,高山流水式的幕天席地之游与天人合一式的和谐一致。”著名画家舒建新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水墨山水画对我说:“这次巴中采风,给了我很多灵感,这种灵感不是来自某座山、某条河、某个片断,而是我对整个巴蜀地区的印象。”“你看,高山流水,游人对答,纵然你很难判断这是哪座山,但已经无所谓了,人与自然融洽地形成了一种和谐之美,这就是我要表达的。”坦白地说,我是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拜访舒建新先生的。他是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而我,则是一个对美术作品毫无鉴赏力可言的门…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棵树,一棵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树。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我经历了太多太多……三十年前,我和我的伙伴遍布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头上是蔚蓝晴朗的天空,脚下是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小河,四周是鸟群欢乐自由的妙曼身姿,旁边住着勤劳善良的人们,青青麦田里洋溢着她们的笑声,在劳作的间隙,她们会坐在我们的脚下歇息,我们共同呼吸这清新夹  相似文献   

19.
正早听说七峰岭是德国著名的风景区,初夏的一天,我们从波恩乘车直往东南方向,来到了这个位于莱茵河畔群山相连的自然保护区。七峰岭的神话初夏的莱茵河边,河面上雾霭茫茫,几艘汽船停泊岸边,船上陆陆续续走上游人,我轻快踏上汽船,手扶着栏杆遥望对岸。茫茫雾霭中群山连绵起伏,山水相映成趣,对岸郁郁葱葱的葡萄坡隐隐约约透露着它的枝  相似文献   

20.
徐静 《绿色视野》2010,(10):55-56
初听黄梅戏,我有"惊梦"之感。 上世纪70年代皖西乡村的夏夜,安宁静谧,略有几分凉意。一所乡村小学的校园里,我和差不多大的表姐表妹在凉床上疯闹着,做乡村女教师的舅妈实在忍无可忍,就以讲电影故事引诱我们。霎时,三个小女生都偎了过去。坐在凉床边的舅妈压低声音说,这是毒草,不能让人听见。于是,三个女孩凑得更紧了,头挨头,身挤身,双手托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