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正>绿色建筑在我国虽然起步仅十年,但由于其节能减排的潜力超越了建筑业本身,可以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来实现资源能源的大幅度节约,故处正方兴未艾的状态。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有着三大前景与方向。发展方向之一:民众可以感知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下一步发展工作的关键是大众  相似文献   

2.
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低、核心竞争力欠缺等挑战。提出了优化布局,坚持一体化、集约化发展;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开发与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与先进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炼化企业建设;重视新能源利用,抢占未来先机等应对措施的建议,为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医药制造业作为精细化工行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对医药制造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是促进其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天津市BF制药企业能源审计为例,分析了医药制造业能源消耗情况、重点耗能原因及节能措施。通过能源审计,发现企业在计量系统、锅炉运行系统、照明系统、重点用电设备和蒸汽系统5个方面存在巨大节能潜力,并提出5项针对性节能技改项目建议,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后总结了落实该行业能源审计工作时面临的4个首要问题及相关建议,希望促进该行业能源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绿色经济峰会”6月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代表环境保护部发表致辞并祝贺峰会成功,他说,中国将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好机遇,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潮流,把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在向“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并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挑战?应该如何稳步走好能源低碳转型之路?转型过程又将带动和促进哪些行业和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3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净零时代绿色新政产业计划”(以下简称“产业计划”)。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相比,欧盟产业计划同样采取补贴政策,并从监管、融资、技能、贸易等方面入手,增强其净零产业的竞争力,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总体来看,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或呈本土化、“圈子化”发展,全球绿色产业竞争或趋激烈。在短期内,该计划对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影响有限,但从长期来看,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压力增大,或面临被围堵的风险。应持续跟踪美欧政策走向,发展中欧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完善国内清洁能源相关补贴政策,加强产业链条资源整合,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机制,鼓励企业碳足迹标识认证。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不足的重要方式。实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下,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模式,根据其发展模式分为四类,详细探究各类利用模式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新领域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作为一个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实现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大"报告系  相似文献   

9.
打造中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基于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集中表现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三个方面.本文从阐述我国企业的绿色化现状入手,进而对我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提高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鼓励辖区单位和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滨海新区日前出台了《关于鼓励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方法》,将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20个方面予以支持和鼓励,其中将对年节约量不低于500吨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源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源泉,国家未来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掌控。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不仅要积极研发新能源,更要做好能源利用,加强企业能源的有效管理。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能源管理利用现状,针对企业能源浪费及管理利用率第的现象,提出加强企业能源有效管理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做是拯救当今世界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提高,给我国人民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生活。但是,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能源危机,其已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节能发展,这不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要求之一。在我国,汽车燃油所消耗的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随着私人车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1):15-15
“十一五”期间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发展方向已经确定,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最新实施意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产品被列为重点方向。将在环保及新能源领域,以环境保护、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材料等为重点,加快绿色、节能、环保、生态型产品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领域的示范性品牌企业及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核电作为新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符合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要求。而生态核电的理念,要求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协调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本质上是回应了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同时,在整体能源发展的战略考量中,国家对核电的发展要求是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王喜明 《环境保护》2012,(17):59-61
抓住机遇,科学转型,对榆林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能源结构、完善配套政策、增强创新能力是推进榆林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抓手。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威胁。作为中国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不仅传统的化石能源异常丰富,而且可再生的新能源也得天独厚。榆林尽快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以优化能源结构,缓解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恩")成立于2014年,由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其组建是合肥热电集团由传统供热企业向综合型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标志。科恩主要经营地热能、冰(水)蓄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利用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及维护等;合同能源管理;绿色建筑、新能源、新节能技术咨询、服务等,是节能环保领域的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18.
饭店绿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饭店的绿色竞争力是企业在提高了绿色化水平后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绿色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它主要由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绿色人力、绿色营销等五个关键要素构成,并通过这些要素的改进和提高来实现饭店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通过绿色竞争力的提高,可以使饭店在不牺牲环境利益的前提下获得更大、更持续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绿色会计视角下能源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介绍了绿色会计视角下能源企业的成本核算,由于能源企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危害,也导致能源企业由于本身成本过高,这才提出绿色会计,这样才能优化能源企业的成本,可以保证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障了能源企业生态的稳定建设.基于绿色会计视角,探讨了能源企业的绿色成本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能源企业坚持绿色会计,确定绿色成本原则,能源企业绿色成本优化条件和能源企业加强绿色会计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在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的今天,伴随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新能源产业被许多国家视为未来最有前景的领域,开启了世界新能源革命的端倪,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奥巴马政府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方式再造美国经济增长,以绿色经济为主推动新的经济革命,再次主导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