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指导意见的出台目的与性质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立法差距,我国正在借鉴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上述立法经验,特别是欧盟的立法经验,来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一  相似文献   

2.
新污染物对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梳理我国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微塑料、抗生素等四类新污染物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定,对比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环境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三是加强监测评估,摸清新污染物污染底数;四是重视基础研究,为精准科学治污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热情.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加快国家公园立法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立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现存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立法基础薄弱、法律位阶低、法律法规不协调以及缺乏国家公园法律法规等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立法首先应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理念和立法目的,制定出台统领各类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上位法,以及构建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框架,组建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和鼓励公众参与等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法律法规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最高层次。美国、欧盟、世界银行和我国在立法环境评价领域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我国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开展立法环境评价,灵活处理立法评价和立法环境评价的关系,构建立法评价和立法后评估的联动机制,注重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和提高。立法环境评价既要评价国内法,也要关注国际条约,既要将公众参与作为强制要求,也要将其作为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消息树     
坚盾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心近日成立。它承担着我国林业有害生的权威检验鉴定、风险评估和信息交流任务,为防止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业有害生物的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科支撑。此举标志着我国防治外来有害生的科技水准达到了国际一流。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我国林业有害物的数量和种类也急剧增加,森林生物害的发生面积目前每年近7百万公顷,要森林有害生物种类也从几种扩增到00多种,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60元。(本刊编辑部)渤海环境质量初步好转一度污染严重的渤海经治理之后,海水质得到一定改善。2002年的海域…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发展也随之加快。森林资源扩大的过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是有害生物的防治。对林业的保护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管理和防治,阻止有害生物的扩散和传播,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健发展的保障。有害生物一旦蔓延将快速摧毁大面积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难以控制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我国噪声污染及和防治现状,梳理了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带来的不利影响,围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源头治理、创新防治途径、加强宣传推广、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目前所取得的工作成效,汇总分析我国噪声防治领域尚存在立法较晚、监测手段少、存在执法难、职责划分不清、体制机制不全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目前预防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在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上没有专门的针对性法律,立法目的有偏差、法律涉及范围有限的弊病,提出了明确立法目的、制订专项立法与中长期规划、适当扩大相关法律覆盖范围、完善法律法规和顺应国际形势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9.
摘要:欧盟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与实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具有以下特点:明确对公众环境信息知情权的保障;强调政府等公共机关的责任,督促其主动地收集、整理信息,并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信息;对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采取强制性与自愿性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主导力量也不限于政府及公共部门,企业、社会力量亦发挥突出作用。公众只有充分获取环境信息,才能充分参与环境管理。欧盟在此领域立法和实践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部分地区的绿化面积和覆盖率均有所增加,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随着树木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出现已经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目标,林业部门正在努力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以确保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有效地抵御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本文解析林业绿色防控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强调本文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列举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秦天宝 《环境保护》2007,(10):68-71
编者按 土壤污染防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主题.德国是一个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家.目前,德国涉及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联邦土壤保护法》和《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地条例》.本文主要研究德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及相关实践,并探讨其相关经验及理念的发展以期对中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秦天宝 《环境保护》2007,(5B):68-71
土壤污染防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主题。德国是一个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和执法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家。目前,德国涉及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联邦土壤保护法》和《联邦土壤保护与污染地条例》。本文主要研究德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及相关实践,并探讨其相关经验及理念的发展以期对中国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相得益彰的技术规范是土壤质量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借鉴国外先进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经验,对我国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发达国家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特点,并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我国虽然形成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涵盖污染预防、调查监测、风险评估与管控、修复治理、开发再利用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各阶段的法律细节有待完善,且缺乏针对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专门立法,应加快健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此外,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部分滞后或空白,已不能满足当前土壤环境管治的现实需要,需不断扩充和趋严。  相似文献   

14.
王彬  梁璇静 《环境保护》2016,(21):29-35
我国有诸多法律法规、部门职能、标准规范和政策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建设已有相当基础。但是饮用水水源保护仍存在立法不统一、制度不完备、体制不协调、标准不统一、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通过《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和相关立法,落实国务院"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立法上,统一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体制上,统筹饮用水水源保护职责;制度上,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管制度;标准上,依据水质条件综合适用;政策上,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李洁琼 《环境保护》2023,(14):50-53
光污染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在法治保障层面,宪法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总体方针,相关法律对光辐射的防治提出了要求,但其并未对光污染的防治措施作出具体规定。在实践中,光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在此情况下,各地根据立法权限并结合实际,作出相关制度安排,以回应实践需求。其中,有的地方在环境保护综合立法中作出规定,有的地方则选择其他的立法模式。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并无优劣之分。但由于规范内容大多为原则性规定、法律责任不甚明晰等,光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系统性、有效性等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为应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并推进相关的立法工作。首先,在实质层面,需要继续提升光污染防治制度的有效性;其次,在形式层面,可考虑适时将散落在其他立法中的相关制度纳入环境保护综合立法;最后,部分地区可结合实际,尝试开展光污染专项立法研究,为推动体系化立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大气颗粒物污染整体减轻,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臭氧已成为继PM2.5后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主要空气污染物.欧洲作为国际上较早开始关注臭氧污染的地区之一,虽然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研究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对推进我国臭氧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资料,梳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历程,分析欧洲国家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臭氧污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结合对我国目前开展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存在不足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几点启示:①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完善基础支撑科技能力建设;③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④加快长效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⑤构建区域协调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关于土壤污染治理的立法散见于《宪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并未对土壤进行专门立法,现行立法也尚未对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作出明确的规定。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  相似文献   

18.
常纪文 《环境保护》2007,(22):16-19
有毒有害的现有化学物质和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或存有潜在危险,我国必须在立法方面予以规制.欧盟的化学物质立法是当前全球最完善的,在立法体系、立法目的、管理体制、基本原则、主要制度等方面均有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的经验.目前,我国化学物质立法缺乏一部基本立法,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促进我国化学物质国际贸易和国际环境保护的需要,应当予以关注.<化学物质控制法>应当以有毒有害的现有化学物质和新化学物质为主要调整对象,以化学物质的安全、环境风险预防和控制为主要的规范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中国以生态城市为建设目标的城市越来越多。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生态城市建设,对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单因子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法理演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考察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外立法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唐应茂 《环境保护》2013,(Z1):38-40
制定核安全法是我国作为核能利用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我国研究制定核安全法,既有其他国家立法实践可供参考,也有我国20多年的核安全监管经验作为基础,具备可行性。进一步推进核安全法立法工作,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国外核安全法律制度、全面梳理国内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加强调查研究,归纳和总结我国核安全监管亟需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